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3515110006)
- 作品数:25 被引量:143H指数:8
- 相关作者:吴承祯洪伟李键谢安强陈灿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武夷学院福建省林业厅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内生真菌对缓解尾巨桉幼苗铝毒影响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通过菌液浸泡的方法接种10株内生菌于尾巨桉幼苗,随之将幼苗进行铝胁迫试验,胁迫处理10 d后,测量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过氧化物酶(SOD)、丙二醛含量(MDA)及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处理D、A和E的过氧化物酶含量分别增加53.11%、38.80%和37.97%;处理A、D和E的丙二醛含量分别减少50.33%、48.33%和44.54%;处理D、A和E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50.84%、35.75%和32.96%。菌种A、D、E具有较强的提高植株铝胁迫抗性的能力,可以尝试进行推广试验。
- 谢安强洪伟吴承祯李键林晗
- 关键词:桉树过氧化物酶游离脯氨酸
- 千年桐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特征被引量:10
- 2012年
- 研究生物质能源树种千年桐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特征及其分配规律。采用样地调查和标准木收获法测定2 a、3 a、5 a、7 a、9 a生千年桐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建立千年桐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回归模型,其全株的相关系数为0.980 1,其他组分相关系数均在0.909 3以上,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 a、3 a、5 a、7 a、9 a生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1.162 t/hm2,51.15 t/hm2,58.656 t/hm2,114.005 t/hm2,134.894 t/hm2,9 a生林分乔木层生物量是分别7 a,5 a,3 a,2 a生林分的1.183倍,2.300倍,2.637倍,3.277倍。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中,9 a生林分的树杆对乔木层生物量贡献最大,达到41.09%,贡献率最小的是2 a生林分,为38.54%;7 a生林分的树枝对乔木层生物量贡献率最大,达到26.1%,贡献率最小的是5 a生林分,为22.8%;5 a生林分的树叶对乔木层生物量贡献率最大,为13.72%,贡献率最小的是7 a生林分,为10.38%;7 a生林对林分的树根生物量贡献率最大,为23.68%,贡献率最小的是9 a生林分,为21.52%。乔木层的生物量主要以树杆为主,杆、枝、叶、根的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随林龄增长而递增的规律。
- 洪滔吴承祯林勇明陈灿李键林晗
- 关键词:千年桐人工林生物量
- 雷公藤无性系光合特性与内源植物激素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在测定24个雷公藤(Tripter ygium wilfordii Hook.f.)无性系光合特征及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的基础上,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探讨雷公藤无性系光合作用特征与内源植物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之间关系。雷公藤无性系光合特性指标与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且包含总相关信息的56.43%,说明雷公藤无性系光合特性指标对其内源激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2系数(1.6346)绝对值最大,V1的Y1系数(-1.3602)绝对值最大,即雷公藤无性系光合特性与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的相关主要集中在蒸腾速率Tr与IAA的负相关关系上。雷公藤无性系光合特性指标与内源植物激素比值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且包含总相关信息的65.30%,说明雷公藤无性系光合特性与其内源激素比值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光合特性对内源激素比值存在一定的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2系数(-1.2766)绝对值最大,V1的Y2系数(-1.2583)绝对值最大,即变量U1和V1之间主要是蒸腾速率Tr与ABAGA呈正相关。基于典范相关分析的第一典型变量在二维坐标上的排序,将24个雷公藤无性系划分为4类,为雷公藤良种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 吴承祯洪伟杨细明李键陈灿林勇明
- 关键词:雷公藤无性系光合特性内源激素典范相关分析
- 低磷胁迫对雷公藤幼苗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为研究雷公藤的耐磷胁迫性,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一年生和三年生同一无性系扦插苗采用土培的方法进行了控制条件下的低磷胁迫实验,以KH2PO4为磷源,土壤中P2O5浓度为0、5、10、15、20、25(CK)mg/kg,低磷胁迫3个月和6个月后取叶片测定其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酸性磷酸酶(APA)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一年生和三年生雷公藤叶片SOD、APA活性升高,MDA、Pro含量增加,并呈现随低磷胁迫加重和胁迫时间延长而上升趋势,低磷胁迫下各处理的一年生和三年生雷公藤叶片CAT、POD活性普遍低于对照,并随着低磷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低磷胁迫下雷公藤幼苗叶片的几种保护酶活性、MDA、Pro含量以及APA活性响应都较为灵敏,保护酶系统在15、20 mg/kg处理下能够起到较好保护作用,表明雷公藤能通过自身生理调节来适应中度和轻度缺磷环境;综合各项生理指标,三年生雷公藤相对于一年生雷公藤显示了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具有较强的耐低磷能力,对磷较为缺乏的林地下套种雷公藤的苗龄选择有参考价值。
- 李键黄锦湖洪滔吴承祯洪伟
- 关键词:低磷胁迫雷公藤保护酶膜质过氧化
- 水分胁迫对短葶山麦冬生长和总皂苷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以盆栽的短葶山麦冬为材料,采用称重控制浇水的方法,设置对照(CK)、轻度胁迫(W1)、中度胁迫(W2)、重度胁迫(W3)4个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FC)的80%、65%、50%和35%],研究不同程度土壤水分胁迫对短葶山麦冬生长和总皂苷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短葶山麦冬生物量总体分配格局表现为叶片>根茎>须根>叶基>块根.在胁迫至d 75(块根发生期)和d 130(块根膨大前期)时中度胁迫(50%FC)组具有最大的叶片和须根生物量及须根分配比例,d 195(块根膨大后期)时对照(80%FC)具有最大的叶片和须根生物量,但各处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度胁迫组具有最大的块根生物量和块根分配比例及根冠比,而重度胁迫推迟了块根的萌生.各土壤水分条件下须根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显著,对照的须根总皂苷产量显著高于轻度和重度胁迫组.表明短葶山麦冬对土壤水分有较强的适应性,随土壤水分减少,趋于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根系以提高根冠比,50%FC土壤水分条件可提高块根产量,80%FC下可获最大的须根总皂苷产量.
- 范海兰洪伟吴承祯李键陈灿黄锦湖荣海
- 关键词:水分胁迫短葶山麦冬生物量总皂苷田间持水量
- 雷公藤优良无性系幼苗干物质积累量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 2013年
- 对23个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优良无性系扦插苗的干物质积累量(全株及根干质量)及生长性状(平均枝数、地径、主藤长、平均藤径、平均藤长、平均根径和平均根长)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其干物质积累量与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无性系幼苗的根干质量占全株干质量的63%,其变异系数在所有指标中最大(54.67%),主藤长的变异系数次之,而平均根长的变异系数最小,表明各无性系间根干质量和主藤长的差异较大,可作为雷公藤优良无性系选优的基本指标。各无性系幼苗的干物质积累量与生长性状的第1对典范相关系数(0.964 9)达显著水平,且包含总相关信息的69.84%;在该对典型变量中,干物质积累量第1典型变量U1的X2变量(全株干质量)系数的绝对值最大(0.786 2),U1为主要描述优良无性系幼苗全株干质量的综合性状,随全株干质量升高U1明显下降;生长性状第1典型变量V1的Y4变量(平均藤径)和Y5变量(平均藤长)系数的绝对值最大(0.388 3),V1为描述优良无性系幼苗平均藤径和平均藤长的综合性状,随平均藤径的增加V1明显减小、而随平均藤长的增加V1明显增大。通过第1对典型变量的二维排序可将供试的23个无性系划分为3类,最优无性系为2、4、7、8、9、13和15。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藤径和平均藤长可以作为雷公藤生物量模型构建的评价指标。
- 吴承祯杨细明林勇明洪伟李键陈灿
- 关键词:雷公藤优良无性系生长性状干物质积累量典范相关分析
- 桉树内生菌对尾巨桉幼苗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2年
-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种植桉树(Eucalyptus spp.),现在栽植已经遍布我国17个省、自治区的600多个县,栽植面积达到150多万hm^2(祁述雄,2002)。然而,随着桉树大面积的种植,影响其种植的主要限制因子低温伤害也逐渐呈现。目前对桉树抗寒性的研究主要有抗寒锻炼、良种选育与引种、抗寒分子水平的研究等方面(庄国庆等,2010;赵娟娟,2006;郭祥泉,2003;黄德先等,
- 谢安强洪伟吴承祯
- 关键词:桉树幼苗内生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
- 雷公藤高内酯醇含量无性系的早期选择被引量:2
- 2010年
- 2年生雷公藤无性系苗木的根韧皮部、根木质部的内酯醇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024%、0.0031%,根木质部的内酯醇含量是根韧皮部的1.29倍;23个无性系苗木的根韧皮部、根木质部的内酯醇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通过联合选择,选出2个高内酯醇含量无性系、1个兼有速生及高内酯醇含量双优性状的优良无性系。
- 杨细明
- 关键词:雷公藤内酯醇高效液相色谱无性系选择
- 人工模拟水分胁迫对短葶山麦冬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以盆栽的短葶山麦冬为材料,通过设置80%、65%、50%和35%土壤田间持水量(FC),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对短葶山麦冬碳、氮代谢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短葶山麦冬的水分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短葶山麦冬叶片色素含量对水分胁迫响应规律不同.块根发生期,中度胁迫(50%FC)显著提高叶绿素a+b(Chla+b)、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及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重度胁迫(35%FC)降低了Chla+b、Chla、Chlb含量.胁迫后期,水分胁迫显著降低Chla、Chla+b及Car含量.块根膨大期之前,80%FC下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块根膨大期中度胁迫(50%FC)显著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水分胁迫对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因生育期而不同,至胁迫末期表现为随土壤含水量降低而减少.胁迫初期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胁迫时间延长,中、重度胁迫显著提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有利于其抗旱.
- 范海兰洪伟吴承祯陈灿李键林晗谢安强
- 关键词:短葶山麦冬水分胁迫碳代谢氮代谢
- 内生真菌对尾巨桉幼苗磷元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3年
- 通过菌液浇施的方法接种10株桉树内生菌于磷胁迫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幼苗,接种30d后进行低磷胁迫。在胁迫15,30,45 d后取样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3个月后收获植株样品进行生物量测定和植株含磷量测定。在正常供磷条件下,接种真菌菌株G,菌株E和菌株J的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了69.24%,53.87%和53.87%。在磷胁迫处理1条件下,接种菌株E,菌株G和菌株J的根系磷酸酶活性增加了50.00%,50.00%和27.78%。在磷胁迫处理2条件下,接种菌株J,菌株G和菌株E的根系磷酸酶活性增加了50.00%,37.50%和25.00%。接种菌株J,菌株E,菌株G的植株全磷增加了43.92%,35.14%,33.78%。接种内生菌株G,菌株J,菌株E的植株总生物量增加了35.05%,21.65%和20.62%。通过研究发现,接种真菌菌株E,菌株G,菌株J显著提高了植株磷酸酶的活性,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植株磷质量分数。
- 谢安强洪伟吴承祯
- 关键词:植物学尾巨桉真菌磷酸酶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