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210)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2
- 相关作者:胡锋李辉信刘满强陈小云秦江涛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食细菌线虫对热或铜胁迫下土壤功能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在室内模拟重金属铜的持续胁迫或者短期加热(18 h,40℃)的瞬时胁迫条件下,以大麦叶粉短期分解过程代表土壤功能,研究了土壤食细菌线虫对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抗性和恢复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施加任何胁迫对照处理中和铜胁迫条件下,食细菌线虫在一定程度上有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趋势。在施加铜胁迫后第15天,接种食细菌线虫导致土壤基础呼吸显著增加,并且接种食细菌线虫处理的土壤功能抗性显著高于未接种线虫处理。而在热胁迫条件下,接种食细菌线虫对土壤基础呼吸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且接种食细菌线虫处理的土壤功能抗性低于未接种线虫处理。在两种胁迫条件下,接种食细菌线虫反而降低了土壤功能的恢复力。
- 冯运朱冬刘满强陈小云李辉信胡锋
- 关键词:食细菌线虫胁迫
- 秸秆覆盖旱作对稻田甲烷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为较全面评价秸秆覆盖旱作水稻栽培模式的生态意义,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淹水(F)、秸秆覆盖旱作(NF-M)和无覆盖旱作(NF-ZM)3种栽培模式稻田甲烷排放、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水稻栽培模式的甲烷排放均集中在水稻生育期的前20d;在水稻生育期内,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的排放总量为11.12g·m-2,显著高于常规淹水稻田的7.78g·m-2和无覆盖旱作稻田的4.23g·m-2。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的水稻产量为8.60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无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的6.78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相比,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提高水稻单株生物量10g以上。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显著提高稻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和改善表层土壤养分状况,对实现农业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水资源缺乏地区,秸秆覆盖旱作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替代传统淹水栽培的水稻栽培模式,同时秸秆覆盖旱作还田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稻田秸秆管理技术。
- 李大明成艳红刘满强秦江涛焦加国李辉信胡锋
- 关键词:水稻旱作秸秆覆盖甲烷排放水稻产量
- 不同稻作年限下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和线虫群落特征的变化被引量:18
- 2013年
- 红壤地区旱地改水田后随稻作年限的增加土壤性质会发生改变,但缺乏对百年尺度内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变化的了解。本研究选取了旱改水后1yr、10yr、20yr、50yr和100yr五个时序的田块,研究了稻作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及线虫群落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稻作年限的延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基础呼吸、矿质氮、速效磷、线虫数量及线虫属数均随稻作时间增长而逐渐上升,在50yr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50–100yr变化渐缓或有所下降。线虫群落中植食者的比例显著上升(P<0.05),捕食/杂食者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线虫通道指数也随稻作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长(P<0.05),表明土壤食物网结构趋向于细菌通道。稻作年限对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和结构指数的影响并不一致。总之,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和线虫群落在旱改水50yr时土壤各项性质均达到较高水平,随稻作年限的继续延长呈现稳定趋势。
- 刘雨迪陈小云刘满强秦江涛李辉信胡锋
- 关键词:稻田线虫群落
- 热胁迫后施用氮肥和秸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研究了热胁迫(40℃,18h)后在60d培养期内不施物料(S)、仅施尿素(N)、仅施秸秆(R)和二者配施(RN)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功能(基础呼吸、基质诱导呼吸、秸秆分解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热胁迫有促进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功能的趋势,但其影响弱且持续时间短.不论热胁迫与否,与不施物料和仅施氮肥处理相比,施用秸秆及其与氮肥配施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基础呼吸、基质诱导呼吸和秸秆分解能力均大幅提高,而单施氮肥处理与不施物料处理相比变化不明显,各项指标甚至有降低趋势.表明施用秸秆及其与氮肥配施对自然土壤和环境胁迫(干扰)后土壤功能都有改善作用.
- 陈小云陈石刘满强焦加国李辉信胡锋
- 关键词:氮肥水稻秸秆土壤功能热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