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619101)

作品数:11 被引量:88H指数:5
相关作者:董俊华刘相华杜林秀柯伟沈开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5篇耐候钢
  • 3篇锈层
  • 2篇低碳钢
  • 2篇电化学
  • 2篇碳钢
  • 2篇连续冷却转变
  • 2篇连续冷却转变...
  • 2篇奥氏体
  • 2篇大气腐蚀
  • 1篇电化学测量
  • 1篇电化学阻抗
  • 1篇电化学阻抗谱
  • 1篇形变
  • 1篇形变奥氏体
  • 1篇锈层结构
  • 1篇锈蚀
  • 1篇循环加载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 1篇数学模型
  • 1篇热变形

机构

  • 4篇东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金...
  • 1篇钢铁研究总院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本溪钢铁(集...

作者

  • 4篇杜林秀
  • 4篇董俊华
  • 4篇刘相华
  • 2篇吴红艳
  • 2篇柯伟
  • 2篇王国栋
  • 2篇沈开照
  • 2篇王宁
  • 2篇吴迪
  • 1篇王向东
  • 1篇曲鹏
  • 1篇杨景红
  • 1篇孙冬柏
  • 1篇刘清友
  • 1篇李毅
  • 1篇李向阳
  • 1篇王雷
  • 1篇查春和

传媒

  • 2篇中国腐蚀与防...
  • 1篇电化学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钢铁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腐蚀科学与防...
  • 1篇物理测试
  • 1篇Journa...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冷却工艺对新型高速列车焊接构架用钢组织演变的影响
2008年
针对高速列车焊接构架用钢的性能要求,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的Mn-Cu微合金低碳钢,并对该实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规律以及冷却工艺对组织演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钢在较宽的冷速范围(1~30℃/s)内均可以获得先共析铁素体和中温相变组织。冷却速度和卷取温度对最终组织形态和细化有着重要影响,轧制结束后立即加速冷却至500~600℃,再缓冷,可以获得以细小准多边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为主的混合组织。经实验室控轧控冷验证了具有该组织形态的12 mm中厚钢板屈服强度可达540 MPa,同时拥有良好的塑性和低温韧性。
王宁杜林秀吴迪刘相华
关键词:冷却工艺
耐候钢及其腐蚀产物的研究概况被引量:37
2007年
介绍了耐候钢的发展、国内外使用及研究状况,概述了合金元素对耐候钢耐大气腐蚀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腐蚀产物的组成、锈层形成及其演变的电化学过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对今后耐候钢的研究与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杨景红刘清友王向东李向阳孙冬柏
关键词:大气腐蚀耐候钢锈层
Mn-Cu-Ti-Nb低碳钢连续冷却转变行为
2009年
在MMS-300热力模拟机上,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建立新开发的高速列车焊接构架用Mn-Cu-Ti-Nb低碳钢未变形和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形变和冷却速度对试验钢γ→α相变行为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铁素体转变开始温度降低,铁素体晶粒得到细化,同时还促进了贝氏体相变。变形一方面促进了铁素体相变,细化铁素体晶粒;另一方面又抑制了贝氏体相变,使贝氏体含量降低,硬度降低。
王宁李毅杜林秀吴迪刘相华
关键词: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奥氏体变形冷却速率
本钢FTSC机组700MPa级高强度集装箱用钢的研制被引量:6
2009年
根据本钢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特点,开发了适应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700 MPa级高强度集装箱用钢合金成分设计;制定了一整套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等工艺控制技术;确定了最佳工艺控制参数。所开发的700MPa级热轧钢带强度稳定,具有良好的冷弯成形性能。经集装箱制造企业的使用和检验证明,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用户要求并进行了批量化工业生产。
曲鹏
关键词:高强耐候钢控轧
Effect of Cu on Microstructures of Manganese Steel by EDXA and SEM被引量:2
2007年
以便调查分发 Cu 和 Mg ,和钢的 Cu 在微观结构的效果,分别地,包含各种各样的 Cu 内容的锰钢是退火的 at1260,1100 和 1000 °C 在 thefurnace 为 1 h 并且随后冷却了到房间温度模仿结果显示的 pre-rolling anneal.The 那 Cu 不是在观察显示出的退火的 steels.The 扫描电子显微镜学( SEM )的 microscopicallysegregated 那 themain 微观结构由铁酸盐和珠泽铁组成;
Xinhua CHEN Junhua DONG Enhou HAN Wei KE
关键词:锰钢显微结构SEM
低成本耐候钢的高温热变形行为被引量:8
2006年
通过在MMS100-SIMULATOR热/力模拟实验机上的热压缩实验,研究了不同热变形条件下耐候钢的变形抗力,考察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变形程度与变形抗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耐候钢变形抗力的影响最强烈;耐候钢的变形抗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用实测值回归出了耐候钢的新型变形抗力模型,而且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吴红艳沈开照杜林秀刘相华王国栋董俊华董杰
关键词:耐候钢热变形变形抗力数学模型
加载与循环干湿条件下MnCu耐候钢的腐蚀行为被引量:4
2010年
同时采用循环加载及模拟加速腐蚀的方法,研究循环载荷对耐候钢在含氯离子气氛中腐蚀行为的影响。锈层截面形貌以及带锈电极的电化学极化行为和阻抗谱表明,在相同的拉伸时间内,腐蚀周次较低时,耐候钢能较快获得稳定的锈层;腐蚀周次较高时,在长时间的循环载荷影响下,MnCu耐候钢的外锈层会更易产生裂纹甚至脱落,但内锈层结构相对稳定而基本不受一般载荷的影响,因此MnCu耐候钢依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
王雷董俊华柯伟
关键词:循环加载电化学测量锈层
耐候钢形变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热膨胀法结合硬度测试得到耐候钢未变形和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冷却速率、变形条件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奥氏体与未变形的相比,铁素体+珠光体相变区向左上方移动,获得铁素体+珠光体的临界冷速增大;变形奥氏体的位错缠结抑制了贝氏体长大,细化了相变后的显微组织;在冷速大于15℃/s时,获得板条状贝氏体,第二相是渗碳体;在冷速5~10℃/s的范围内获得粒状贝氏体,第二相为基体上分布的马氏体/奥氏体岛。
吴红艳沈开照查春和杜林秀刘相华王国栋
关键词:耐候钢奥氏体转变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Mn-Cu低合金钢在模拟海岸大气条件下的锈蚀演化规律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干湿循环加速腐蚀实验方法研究了Mn-Cu低合金钢在模拟海岸大气条件下的锈蚀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腐蚀初期锈蚀速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随后转为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带锈层的Mn-Cu低合金钢的电化学极化行为表明,干湿循环下的腐蚀产物促进阴极过程,抑制阳极过程.在干湿循环加速腐蚀进程中Mn-Cu低合金钢表面铁锈的化学组成、结构变化表现为在锈蚀初期α-FeOOH含量较低,锈层疏松,锈蚀速度呈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上升趋势;后期随α-FeOOH含量的增加和锈层变得更加致密,腐蚀速度转变为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下降.锈蚀演化过程中,腐蚀速度和极化行为随干湿交替次数的演化与相应的锈层组成、结构形貌的变化有对应关系.
董俊华
关键词:锈层结构
Industrial Atmospheric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P-RE Weathering Steel被引量:4
2011年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low-carbon steel(CS),P-bearing steel(PS)and P-RE weathering steel(P-REWS)exposed for two years in Jiangjin of China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2-year exposure test,corrosion data of the experimental steels followed the bilogarithmic equation,and the average corrosion depth of PS and P-REWS was decreased by 19.5% and 28.2%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C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e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e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rrosion product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P in steel coul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n amorphous ferric oxyhydroxide layer near the substrate.The addition of RE coul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charge transportation resistance of rust.
MI Feng-yiWANG Xiang-dongLIU Zhi-puWANG BingPENG YunTAO Dong-ping
关键词:耐候钢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阻抗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