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07222911)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宫媛媛邹海东孙晓东樊莹邵清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眼底
  • 2篇毒性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眼底病
  • 2篇荧光
  • 2篇荧光素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穿孔
  • 2篇葡萄膜
  • 2篇葡萄膜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网膜
  • 2篇裂孔
  • 2篇梅毒
  • 2篇梅毒性

机构

  • 8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 1篇通州区人民医...

作者

  • 5篇宫媛媛
  • 2篇邵清
  • 2篇邹海东
  • 2篇孙晓东
  • 2篇樊莹
  • 1篇余勇夫
  • 1篇俞素勤
  • 1篇田小波
  • 1篇肖功海
  • 1篇朱明明
  • 1篇徐吉
  • 1篇陈凤娥
  • 1篇王泓
  • 1篇汪枫桦
  • 1篇蒋磊
  • 1篇任秋实
  • 1篇曾攀
  • 1篇王卫峻
  • 1篇郑高欣
  • 1篇缪浴宇

传媒

  • 4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眼底病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中的关键因子,它通过与抗氧化反应元件(A RE)相互作用启动下游抗氧化应激酶和Ⅱ相解毒酶基因表达.Nrf2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凋亡、神经保护等多种作用,与眼底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缺血缺氧性病变密切相关.本文就Nrf2在眼底病中的研究现况与进展进行综述.
翁思思宫媛媛
关键词:氧化应激眼底病变
抗VEGF药物在眼前节疾病围手术期研究和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有效治疗靶点,也是眼前节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抗VEGF药物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新生血管形成,还可能抑制纤维增殖.它在眼前节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雷珠单抗在国内仅批准用于wAMD,可能还会批准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视网膜静脉阻塞后的黄斑水肿.实际上,抗VEGF药物也作为适应证外药物用于眼前节疾病,如角膜新生血管、翼状胬肉和原发性青光眼.抗VEGF药物辅助手术治疗已显示出明显疗效,并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和复发.为此,文中就贝伐单抗和雷珠单抗等抗VEGF药物在眼前节疾病围手术期的研究和应用做一综述.
蒋磊宫媛媛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围手术期眼前节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远期泪膜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远期泪膜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随机选取于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白内障患者256例(256眼),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3个月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染色积分(FI)的检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Mann—Whitnev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96例患者最终完成了本次研究,除年龄外,96例患者可代表总体256例患者的资料。96例患者自身对照比较的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时各项检测指标均已恢复至术前水平。分析影响术后BUT值、SIt值、FI值水平的危险因素后发现:术后BUT值与术前BUT值呈正相关(r=0.38,P〈0.01)。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22,P=0.02);术后Sit值仅与术前Sit值呈正相关(r=0.41,P〈0.01):术后FI值分别与术前BUT值、SIt值呈负相关(r=-0.32,P〈0.01;r=-0.22,P〈0.01),与术前FI值呈正相关(r=-0.35,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术后远期泪膜影响小,泪膜各项指标水平的高低主要与术前基础值相关。
朱明明缪浴宇邹海东田小波郑高欣余勇夫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泪膜破裂时间
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的眼底自发荧光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眼底自发荧光(FAF)能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功能状态,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视网膜疾病的诊断,而其在梅毒性后葡萄膜炎中的应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观察和对比首诊于眼科的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的FAF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眼科诊断为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的患者18例27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根据眼部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期(病程2个月内)组和慢性迁延期(病程2个月以上)组,均进行FFA、ICGA及FAF检查,对各期患者的FAF表现与FFA、ICGA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梅毒性后葡萄膜炎患者的FFA像主要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渗漏改变及视网膜的斑驳状透见荧光改变,部分患者伴有视盘着染或荧光素渗漏,急性期患者可见黄斑区渗出的低荧光,慢性迁延期患者可出现囊样水肿的高荧光。患者的ICGA显示,视网膜后极部出现弥漫性点片状低荧光,造影晚期更明显。患者的FAF像主要表现为后极部弥漫性荧光增强,尤以急性期患者更为明显,可见斑驳状荧光,局部有点片状FAF减弱;慢性迁延期患者FAF缺失更明显;伴有视盘水肿及黄斑水肿的患者表现为相应区域的低荧光。结论梅毒性后葡萄膜炎以眼底后极部视网膜血管炎表现为主,ICGA显示出广泛的RPE及脉络膜受累,而FAF表现提示急性期患者有RPE代谢的障碍,慢性迁延期患者为RPE萎缩或缺失。FAF是反映RPE形态变化的辅助诊断指标。
龙永华王卫峻宫媛媛孙晓东
关键词:梅毒后葡萄膜炎眼底自发荧光血管造影术
改进制作的高光谱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在眼底病患者临床初步应用验证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验证改进制作的高光谱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的性能及眼底病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Canon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入射受检眼光路中手动置入窄带滤光片,利用照相机中的面阵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将所获得图像转换为数字数据,采用高光谱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图像数据处理。通过12位正常志愿者进行特征波段和仪器测量重复性验证;通过59例接受眼底血管造影的眼底病患者进行特征性高光谱波段下眼底图像检查结果与眼底造影图像的对比分析。结果改进制作的高光谱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入射受检眼光照度与光功率的最高值均在安全范围内。选取536、547、570、608nm为眼底成像特征光谱,测量仪器重复性测量指标相关性均≥O.85。2例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608nm图像分析比对结果与眼底造影图像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0.833。结论改进制作的高光谱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安全性高,测量结果具有可靠性,特征光谱波段下的眼底照片上可见特征性视网膜和脉络膜解剖结构及病变,能够协助诊断临床疾病,尤其在黄斑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谐邹海东汪枫桦宫媛媛曾攀肖功海
关键词:摄影术诊断显像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解剖结构及视功能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黄斑结构及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方法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后皮质、内界膜剥除及硅油填充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5例2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于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光相干断层扫描(0CT)、MP-1微视野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视力,黄斑裂孔及黄斑部视网膜结构,固视情况,中心凹10。范围内及鼻上、鼻下、颞上、颞下4个区域的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MS),1~6环N。、P。波平均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情况。将视力转换为最小视角对数(10gMAR)视力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3个月,患者平均logMAR视力较手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5,P%0.05)。OCT检查显示,视网膜完全复位24只眼,占96%;黄斑部视网膜浅脱离1只眼,占4%。黄斑裂孔裸露型愈合21只眼,占84%;非裸露型愈合2只眼,占8%;未愈合型1只眼,占4%。MP1微视野检查显示,恢复中心固视2只眼,占8%;弱中心固视4只眼,占16%;旁中心固视19只眼,占76%。固视稳定4只眼,16%;固视相对不稳定9只眼,占36%;固视不稳定12只眼,占48%。黄斑中心凹10。范围内MS值为(9.031±4.245)dB;4个象限间M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0,P=0.015)。mf-ERG检查显示,中心凹视觉峰高度有所恢复且黄斑部视网膜振幅密度提高,总体呈小丘状。患眼1~6环N1、P1波平均振幅密度及潜伏期均较手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大多患眼黄斑裂孔愈合,视网膜复位,视力和固视情况明显改善。
冯竞仰樊莹任秋实邵清孙晓东
关键词:近视玻璃体切除术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后黄斑结构变化及其与视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黄斑结构变化及其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47例IMH患者47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表(10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光相干断层扫描(OCT)、B型超声及微视野检查确诊,并接受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手术后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患者手术前后BCVA、黄斑区光敏感度、黄斑裂孔直径、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缺损直径及外界膜(ELM)缺损直径变化,分析手术前后IS/OS缺损直径、ELM缺损直径、黄斑区敏感度与BCVA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后1、3、6个月,患者平均IogMAR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35.7,20.7;P〈0.05);平均黄斑裂孔直径较手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7.7,7.7;P〈O.05);平均IS/OS缺损直径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19.3,27.4;P〈O.05);平均ELM缺损直径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6.7,15.8;P〈0.05);黄斑区平均光敏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8,-17.9,-2.5;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手术前IS/OS、ELM缺损直径均与手术前黄斑区敏感度相关(r=0.55,-0.53;P〈0.05),而与手术前BCVA关系不明显(r=0.13,0.13;P〉0.05)。手术后1、3、6个月IS/OS、ELM缺损直径与BCVA及黄斑区敏感度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手术后IMH患者平均logMARBCVA及黄斑区平均光敏感度提高,平均IS/OS缺损直径及平均ELM缺损直径减小。手术后IS/OS缺损直径、ELM缺损直径与BCVA、黄斑区敏感度相关。
邵清邹悦徐吉冯竞仰陈凤娥樊莹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
不同病程梅毒性后葡萄膜炎患眼眼底影像特征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病程梅毒性后葡萄膜炎患眼的眼底影像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梅毒性后葡萄膜炎患者46只眼的临床资料。按病程<2个月、≥2个月将其分为急性期14例16只眼和慢性迁延期18例30只眼。所有患眼均行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根据神经梅毒治疗原则对患者行正规驱梅治疗。治疗后重复行眼底彩色照相及OCT检查。观察分析不同病程患眼的眼底影像特征。 结果 间接检眼镜及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发现,急性期16只眼中,视盘轻度水肿3只眼,黄斑区黄白色盘状渗出病灶4只眼,其余9只眼眼底表现正常;驱梅治疗后,部分患眼有少许色素改变,其余患眼均无其他特殊表现。慢性迁延期30只眼中,视盘轻度充血、边界欠清4只眼,黄斑囊样水肿3只眼,无明显异常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改变21只眼,合并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2只眼;驱梅治疗后,患眼黄斑囊样水肿逐渐消退,但仍可见黄斑区色素改变。FFA检查发现,急性期、慢性迁延期患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血管炎表现;慢性迁延期患眼黄斑区可出现水肿强荧光,病程2~3年者透见荧光增多。OCT检查发现,急性期患眼外层椭圆体带缺失,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颗粒状反射不均匀,合并黄斑区神经上皮层下渗出6只眼;驱梅治疗后,患眼外层椭圆体带结构逐渐恢复,RPE层结构基本规则。慢性迁延期患眼可见广泛外层椭圆体带缺失或不连续,色素移行或合并黄斑区囊样水肿;驱梅治疗后,患眼外层椭圆体带恢复不全,病程2~3年者仍存在外层椭圆体带不连续。 结论 急性期、慢性迁延期梅毒性后葡萄膜炎患眼眼底可无异常表现或仅出现黄斑盘状渗出性病灶;FFA以视网膜血管炎表现为主,慢性迁
杨卫丹俞素勤王泓谢莉萍宫媛媛
关键词: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