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5278)

作品数:6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潘存云邓豪殷彬郭克希郭凯更多>>
相关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叉式
  • 2篇四杆机构
  • 2篇杆机构
  • 1篇定传动比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运动学
  • 1篇运动学分析
  • 1篇双转子
  • 1篇图解解析法
  • 1篇平面四杆机构
  • 1篇转子
  • 1篇解析法
  • 1篇活塞发动机
  • 1篇活塞式发动机
  • 1篇剪叉机构
  • 1篇MECHAN...
  • 1篇承载能力
  • 1篇齿轮

机构

  • 5篇国防科学技术...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潘存云
  • 2篇郭克希
  • 2篇邓豪
  • 2篇殷彬
  • 1篇张湘
  • 1篇郭凯
  • 1篇伍佳荣
  • 1篇高富东
  • 1篇张文波
  • 1篇冯庆涛
  • 1篇章雪迎

传媒

  • 4篇机械设计与研...
  • 1篇东华大学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按给定传动比要求设计平面四杆机构被引量:5
2010年
提出了一种按给定传动比要求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四杆机构传动比的变化特征:然后根据给定的传动比要求,进行了图解设计并引入了解析计算;最后绘制了机构的设计线图。
张文波潘存云邓豪
关键词:传动比平面四杆机构
平面剪叉式机构通用运动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以平面直角坐标的齐次坐标变换法为基础,介绍了一种平面剪叉式机构运动学建模方法;运用所得结论,对平面变比例剪叉式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与仿真。文中介绍的平面剪叉式机构运动学模型建立与分析方法,理论清晰、运用简便、通用性强,为对剪叉式机构进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制造,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郭凯潘存云张湘邓豪
剪叉式机构机动平台的设计与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针对机动平台的工作环境特点,设计了一种能够广泛运用于各种特殊环境下的机动平台。利用剪叉式机构强大的伸展收缩特性,对剪叉式机构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得到变异剪叉式结构,在变异剪叉式结构基础上进行机动平台结构设计。通过对剪叉式结构进行强度分析,推导出变异剪叉式机构关键结构尺寸,从而得到新型剪叉式机动平台的优选设计。
郭克希殷彬潘存云章雪迎
剪叉式机动平台承载能力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被引量:3
2013年
自行设计了一种起承载作用的剪叉式机动平台,并根据平台工作时可能承受的载荷,对机动平台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剪叉式机动平台的整体刚度和铰支点处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为增加刚度并减小应力,对空心矩形截面结构形状和铰支点处结构进行了优化,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剪叉式机动平台能满足承载要求.
伍佳荣郭克希潘存云殷彬
关键词:承载能力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
一种新型旋转伸缩机构的设计与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通过空间剪叉机构与旋转机构的运动特征分析,组合二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旋转伸缩机构,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与驱动原理。根据空间剪叉机构的运动特点,采用坐标变换方法,分析了杆件节点的运动变换关系,建立了该旋转伸缩机构展开过程运动学模型。通过计算,可得到展开过程中结构上节点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其动力学研究和机构运动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冯庆涛潘存云高富东
关键词:剪叉机构
Comparison of two types of twin-rotor piston engine mechanisms被引量:6
2013年
A novel twin-rotor piston engine (TRPE) mechanism with high volumetric output and power density was introduced. This new engine comprises an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and a differential velocity drive mechanism (DVDM). Two special geared four-bar mechanisms, DVDM-1 and DVDM-2, were utilized and compared. Based on the closed loop vector method,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osition,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of the two mechanisms was established. Numerical examples illustrate that th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presented. Expression of the displacement and compression ratio of the two engine mechanisms were derived and compared. It is concluded that both DVDM-1 and DVDM-2 adopted in the proposed TRPE with six vane pistons create thirty-six power strokes per revolution of the output shaft, and the summation of two angles covered by each rocker is always 2π/N as the output shaft rotates an angle of π/N. In DVDM-1, the span angle of a vane piston should be designed to be 10.2°, and the compression ratio should be equal to 10; in DVDM-2, the span angle of a vane piston should be designed to be 10.6°, and the compression ratio should be equal to 4.3.
邓豪潘存云王晓聪张雷邓力
关键词:活塞发动机双转子齿轮四杆机构活塞式发动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