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40025)
-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4
- 相关作者:邓道贵张赛杨威孟小丽孟琼更多>>
- 相关机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淮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淮北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5
- 2010年
- 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对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南湖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调查.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15种,其中枝角类9属9种、桡足类5属6种.透明溞(Daphnia hyalinaLeydig)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 Brehm)为冬、春季优势种;象鼻溞(Bosmina sp.)、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Liéven)、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 Claus)和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i Poppe et Richard)为夏、秋季优势种.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0.4-60.6ind./L和0.01-1.25mg/L,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枝角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在2005年和2006年10月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ind./L和1.01mg/L.哲水蚤的密度最大值(20.0ind./L)出现在2005年4月,而剑水蚤(21.7ind./L)出现在2005年8月.无节幼体在各月份均有较高密度,其最高密度(46.6ind./L)和生物量(0.14mg/L)出现在2006年3月.温度和浮游植物是影响南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
- 邓道贵邢荣龙马睿张赛孟小丽杨威
-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
- 温度和培养体积对大型溞种群动态和两性生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研究了5个培养体积(50、100、200、400、1000 mL)和2个温度(20℃、25℃)下大型溞(Daphnia magnaStraus)种群动态和两性生殖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相同培养体积下,随温度升高,大型溞首次抱卵时间缩短、首次产幼溞时间提前。在相同温度下,大型溞首次抱卵体长随培养体积的增大而增大。20℃和25℃下,1000 mL组大型溞首次抱卵体长分别是(2.54±0.02)mm和(2.71±0.01)mm。(2)在一定时间内,大型溞种群数量快速增加。但在较小培养体积下大型溞种群增长明显受到抑制。20℃和25℃下1000 mL培养体积组最大种群数量是2152 ind./1000 mL和3085 ind./1000 mL,分别约为50 mL组的4倍和13倍。培养体积与大型溞最大种群数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n=15)。(3)所有种群实验组均产生雄体,且雄体数量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20℃下1000 mL组产生的雄体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培养体积组,最大比例可达36%,且第一次产幼溞即出现雄性。雄体数量与大型溞最大种群数量之间呈显著的相关性(20℃:P<0.01,n=15;25℃:P<0.05,n=15)。(4)20℃和25℃下,1000 mL组大型溞累计产生卵鞍分别为814和359个,且均由母溞后代形成。而其他体积组仅产生少量卵鞍或不产卵鞍,且所产卵鞍均由培养时的母溞形成。20℃和25℃下1000 mL组所产卵鞍的空卵鞍率分别达61.18%和99.16%。实验期间,20℃、1000 mL组所产生的卵鞍中,含休眠卵的比例均在20%以上。
- 孟琼邓道贵杜浩封妮莎杨茜梁静静
- 关键词:大型溞种群动态雄性卵鞍休眠卵
- 温度和种间竞争对大型溞种群动态和两性生殖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在20℃、25℃下,将大型溞和老年低额溞分别按7+3(B组),5+5(C组),3+7(D组)的组合进行混合培养,以及用单种培养(10+0(A组),0+10(E组))作为对照,研究了温度和种间竞争对大型溞种群动态和两性生殖的影响笛榻峁砻?在混合培养时,大型溞对老年低额溞产生明显的竞争优势。20℃、25℃下,单种培养的老年低额溞最大种群密度分别为大型溞的2.31和1.97,而在混合培养下老年低额溞的种群密度明显低于大型溞,在实验25d后几乎全部死亡。25℃下两种溞的种群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C组:r=-0.508,n=30,P<0.01;D组:r=-0.483,n=30,P<0.01)。在20℃、单种培养下,大型溞在首次产幼溞时即出现雄体,且种群密度与雄体密度呈显著的相关性(r=0.678,n=24,P<0.01)。大型溞的最大雄体密度(106ind·(200ml)-1)和最大雄体比例(36.8%)均出现在20℃、单种培养下。25℃下,大型溞在混合培养的B组和C组首次产幼溞时即出现雄体,且雄体在混合培养B组的比例达28.2%。大型溞在25℃、单种培养下没有产生卵鞍,在混合培养下总计产生66个卵鞍,其中空卵鞍占51.5%,而在20℃、混合培养下没有卵鞍产生。实验结果暗示:在较高的温度下,种间竞争刺激了大型溞雄体的产生和卵鞍的形成,高密度的雄体有助于大型溞孤雌生殖雌体向两性生殖雌体的转化。
- 邓道贵孟琼毛开云张赛封妮莎肖琴琴
- 关键词:大型溞种间竞争雄体卵鞍
- 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被引量:14
- 2010年
- 深入了解煤矿塌陷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开展淮北煤矿塌陷水域的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文从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研究了淮北采煤塌陷区两个小型湖泊(南湖和乾隆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乾隆湖中总氮和总磷的浓度均高于南湖.蓝藻和绿藻均为南湖和乾隆湖的优势类群,其总和分别约占两湖泊年平均总浮游植物生物量的69.8%和63.3%,且南湖浮游植物生物量明显低于乾隆湖.另外,南湖夏季出现了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主的蓝藻水华,而富营养湖泊中常见的微囊藻属(Microcystis)和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等蓝藻种类在乾隆湖中没有被观察到.除营养盐、温度外,鱼类和硬度水质可能是影响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和生物量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
- 邓道贵孟小丽雷娟张赛杨威金显文
-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蓝藻群落演替
- 种间竞争对发头裸腹溞和大型溞种群动态和两性生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在温度为20℃、食物浓度为5×105cells/ml的条件下,研究了发头裸腹溞(Monia irrasa)和大型溞(Daphniamagna)的不同组合两种溞之间的竞争力强弱,结果表明:在不同组合下,发头裸腹溞种群密度均明显高于大型溞,处于竞争优势。单种培养下发头裸腹溞种群密度最大值为1196 ind./(200ml),大型溞最大值为324 ind./(200ml)。发头裸腹溞在单种培养和混合培养时均出现了雄体,其最大雄体密度(131ind./(200ml))出现在单种培养组。大型溞在各培养组中产生的雄体数均较少或无。发头裸腹溞在各培养组中均产生卵鞍,而大型溞只在单种培养组中出现卵鞍。两种溞产生的卵鞍多数为空卵鞍。
- 邓道贵李玉颖胡振东
- 关键词:发头裸腹溞大型溞雄体卵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