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14ZX08012-004) 作品数:11 被引量:58 H指数:4 相关作者: 封洪强 雒珺瑜 王春义 张帅 崔金杰 更多>> 相关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安阳棉蚜寄主专化型及其形成机制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2015年 为了解安阳地区棉蚜寄主专化型情况,进行了棉蚜不同寄主转接的适合度测定。结果显示,棉花上与黄瓜上的棉蚜相互转接后其存活率及繁殖力均明显下降,不能建立种群;棉花上的棉蚜转接到西葫芦上时,其存活率及繁殖力与其原寄主无显著差异;黄瓜上的棉蚜转接到西葫芦上时,其净增殖率及内禀增长率均显著地高于其原寄主;黄瓜上棉蚜对西葫芦的适应性比棉花上棉蚜强。表明安阳地区棉蚜存在黄瓜和棉花两种寄主专化型,且都可以利用西葫芦。进一步对3种植物苗期叶片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游离氨基酸种类及总量均在西葫芦中最多,棉花中次之,黄瓜中最少。寄主植物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的多少会影响棉蚜的生长与繁殖,可能是棉蚜寄主专化型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 王丽 张帅 雒珺瑜 吕丽敏 王春义 崔金杰关键词:棉蚜 存活率 繁殖力 内禀增长率 游离氨基酸 Bt作物系统害虫发生演替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16年 自1996年以来的20年间,全球商业化种植Bt作物的国家增加到了25个。目前,种植应用的Bt作物主要是Bt棉花和Bt玉米,年种植面积约0.8亿hm2。Bt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可能会带来害虫发生演替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高度关注。本文围绕这一核心问题,介绍了国内和国际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Bt棉花和Bt玉米的持续利用,以及其他Bt作物的推广应用提供经验与借鉴,进一步提升Bt作物在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陆宴辉 梁革梅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 害虫 计算机模型在鳞翅目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抗性治理中的应用 2014年 种植转Bt基因作物对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危害十分有效,但在整个生长季节转Bt基因作物持续表达Bt毒素,迫使害虫在高选择压下加速对转基因作物的抗性进化。计算机模型在靶标害虫抗性进化的预测与抗性治理策略的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计算机模型在鳞翅目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抗性治理中的应用,并对今后抗性治理策略研究中计算机模型模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高丽娜 封洪强 王运兵关键词:转基因作物 BT毒素 计算机模拟模型 抗性治理 水稻4个生长时期茎部可培养内生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解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内生细菌的动态变化及其多样性,以水稻品种明恢63(MH63)为研究对象,种植于海南省三亚市连作水稻试验田中,分别于水稻幼苗期、分蘖期、开花期和结实期(2014年1月到4月份)分离茎部可培养内生细菌。结果表明:共获得了细菌域4个门6个纲51个属99个种共计529株分离菌株,其中幼苗期分离到23个属33个种,分蘖期分离到30个属44个种,开花期分离到15个属20个种,结实期分离到20个属29个种。上述4个生长时期均分离到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且以伯克霍尔德氏菌属为优势菌属。多样性指数排序:分蘖期>幼苗期>结实期>开花期;优势度指数排序:开花期>结实期>幼苗期>分蘖期。水稻茎部内生细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生长期的种群数量、优势度存在差异,开花期优势菌群集中,优势属突出,优势度较高;而分蘖期优势度较低,但种群种类较丰富,且分布均匀。 王雪君 贾瑞宗 郭运玲 徐林 左娇 孔华 郭安平关键词:水稻 内生细菌 多样性 南繁区转基因水稻田杂草种类调查 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弄清南繁区转基因水稻田、非转基因水稻田和空白对照田杂草种类及发生情况,采取5点取样法,对3种田的田间杂草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田有杂草19种,隶属11科,优势杂草为空心菜、牛毛毡、水莎草、莲子草、水苋菜、千金子,相对多度分别为37.58%、28.51%、26.24%、21.70%、21.62%、20.84%;非转基因水稻田主要杂草包括17种,隶属10科,优势杂草为空心菜、水莎草、牛毛毡、莲子草、水苋菜,相对多度分别为40.14%、29.83%、29.83%、24.11%、21.70%;空白对照田主要杂草包括12种,隶属8科,优势杂草为空心菜、水莎草、水苋菜、碎米莎草、莲子草、鳢肠,相对多度分别为60.28%、36.76%、34.98%、33.80%、29.11%、23.25%;水稻田(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中各优势杂草的危害程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除了千金子,转基因水稻田中的优势杂草(空心菜、牛毛毡、水莎草、莲子草、水苋菜、碎米莎草、鳢肠)的危害程度均略低于对应的非转基因水稻。 左娇 王雪君 郭运玲 孔华 周霞 黄启星 贾瑞宗 徐林 郭安平关键词:水稻田 稻田杂草 杂草种类 相对多度 半固体人工饲料饲养日本通草蛉幼虫对荻草谷网蚜捕食作用 被引量:2 2016年 为评价一种半固体人工饲料饲养的日本通草蛉幼虫的捕食潜力,在室内研究了1~3龄幼虫对荻草谷网蚜的捕食作用和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1~3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不同龄期幼虫对荻草谷网蚜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42、179、204头。2龄幼虫的干扰效应用Hassell&Varley的模式(E=QP^(-m))进行模拟,模拟模型为E=0.5074P^(-0.6627),结果说明随着2龄幼虫密度的增大,其捕食作用率随之减小。 李国平 封洪云 封洪强 黄博 邱峰关键词:人工饲料 捕食功能 二化螟的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对杀虫剂和Cry蛋白的敏感性比较 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了二化螟的水稻和茭白种群幼虫对杀虫剂辛硫磷、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单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采用人工饲料胃毒法测定了二化螟对Cry蛋白(Cry1Ac、Cry2Aa、Cry1Ca)的敏感性,目的是为二化螟科学防治和抗性治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二化螟两寄主种群对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差异显著,但对其他3种药剂及Cry蛋白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由高到低均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毒死蜱>杀虫单;对3种Cry蛋白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为Cry1Ca>Cry1Ac>Cry2Aa。因此,针对不同寄主田的二化螟种群应采用不同类型的药剂,尽量不使用单一药剂,可考虑采用药效最好的阿维菌素与其他几种药剂进行混配施用。 周睿琦 赵梦洁 全为礼 马伟华 王小平关键词:二化螟 杀虫剂 敏感性 饲喂不同剂量RbCl对棉铃虫的影响以及标记效果 被引量:4 2016年 微量元素铷(Rb)标记技术花费低、易操作、对环境安全,是研究昆虫种群动态、迁飞、扩散、配偶竞争、寄主选择等常用的方法。标记技术的基本要求是不影响标记对象的寿命和行为。本文通过将不同浓度的氯化铷(Rb Cl)添加到人工饲料中饲喂棉铃虫幼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RbCl对棉铃虫的存活、生长发育以及飞行能力的影响和标记效果。结果表明:含有1000~4000 mg·L^(-1)RbCl的人工饲料可以有效地标记棉铃虫,且不影响棉铃虫的生命活动,Rb滞留时间不少于10 d,同时标记的雄虫可以将Rb传递给未标记的雌虫,这为利用此技术研究棉铃虫迁移扩散和交配竞争等奠定了基础。 李国平 崔建新 黄建荣 田彩红 封洪强 钟景 黄博 宋国晶关键词:微量元素 RB 棉铃虫 生长发育 河南北部稻蛀茎夜蛾为害夏玉米苗初报 被引量:2 2015年 在河南省新乡市发现夏玉米苗受稻蛀茎夜蛾为害,本文首次报道了该虫在中国黄淮海夏玉米区发生及对夏玉米苗的为害,并简要描述其为害特点以及生活习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夏玉米区耕作制度下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提供重要基础。 黄建荣 封洪强关键词:稻蛀茎夜蛾 夏玉米 为害 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棉蚜携带病毒种类 被引量:3 2014年 棉蚜是传播寄主植物病毒的主要昆虫媒介,但对棉蚜携带的病毒种类及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了解较少。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棉蚜田间自然种群所携带的病毒基因序列进行发掘、鉴定和分类。通过对田间苗蚜和伏蚜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18种病毒基因组序列,其中17种病毒为未报道过基因组信息的种类。在18种病毒中,有13种为正链RNA病毒。苗蚜携带病毒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远高于伏蚜,苗蚜携带全部的18种病毒;伏蚜仅携带8种,而且携带病毒的FPKM(Fragments per kb per million fragments)值较低。本研究丰富了棉蚜所携带的病毒基因组信息,为棉蚜传毒机制研究打下基础。 张帅 吕丽敏 王春义 雒珺瑜 李春花 崔金杰关键词:棉蚜 病毒 高通量测序 基因组 转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