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1030302)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周生启曾志刚李安春蒋富清殷学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海槽
  • 4篇冲绳海槽
  • 2篇冬季风
  • 2篇输运
  • 2篇碎屑
  • 2篇微量元素
  • 2篇季风
  • 2篇古气候
  • 2篇沉积物
  • 2篇冲绳海槽中部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记录
  • 1篇东南
  • 1篇东南部
  • 1篇东亚冬季风
  • 1篇动力诊断
  • 1篇动力诊断分析
  • 1篇岩石
  • 1篇岩石成因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篇周生启
  • 4篇曾志刚
  • 3篇李安春
  • 3篇蒋富清
  • 3篇殷学博
  • 2篇齐海燕
  • 2篇周伟东
  • 2篇王强
  • 2篇陈帅
  • 2篇王晓媛
  • 2篇张晋
  • 1篇向荣
  • 1篇方文东
  • 1篇张丹丹
  • 1篇徐兆凯
  • 1篇郑旭峰
  • 1篇鲁远征
  • 1篇万世明
  • 1篇包芸
  • 1篇李禾

传媒

  • 4篇海洋科学
  • 4篇海洋学报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基于AMS^(14)C高精度测年,通过对柱状沉积物HOBAB2-S2的粒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对冲绳海槽中部区5 300a以来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孔的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研究发现研究区沉积物质具有陆源属性,并且通过不同物源区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散点图表明5 300a以来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台湾。文中将粒度特征作为研究区域沉积环境,尤其是水动力(黑潮)强弱的指示参数,根据粒度变化曲线,可将沉积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5.30~3.81ka BP),粒径由粗变细,黑潮强度逐渐减小;第二阶段(3.81~2.70ka BP),粒径波动较大,无明显增大或减小趋势,表明沉积环境处于相对波动状态,水动力强弱不稳定;第三阶段(2.70~0.97ka BP),粒径变化较小,表明沉积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研究区的水动力条件较稳定;第四阶段(从0.97ka BP至今),粒径逐渐变粗,水动力条件增强。
张丹丹曾志刚殷学博
关键词:冲绳海槽微量元素粒度沉积环境
青岛沿海地区春季大气颗粒物矿物组成特征和来源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2016 年春季在青岛地区采集总悬浮颗粒物样品,利用 X-射线衍射仪对其碎屑和黏土矿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空气质量采集的样品中,矿物组成有明显差异。对较差天气下采集的样品进行黏土矿物分析,识别出伊利石、蒙皂石、绿泥石和高岭石等 4 种主要黏土矿物。利用蒙皂石-伊利石-高岭石三角图解、亚洲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和颗粒物后向轨迹分析,对较差天气下采集的颗粒物来源进行分析,发现颗粒物主要来自亚洲内陆(组分百分比 48.3%)和青岛附近地区(组分百分比 51.7%);利用后向轨迹对较好天气下采集的样品分析,发现颗粒物不仅有亚洲内陆(组分百分比 34.43%)和青岛附近地区的来源(组分百分比 42.62%),还有东南向气流搬运而来的海盐颗粒物(组分百分比 22.95%)。通过以上研究,对青岛地区春季大气颗粒物的矿物组成和来源有了详细的认识,对于了解大气颗粒物对青岛沿海地区空气质量、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冯旭光蒋富清朱潇张晋张晋王长庆董江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碎屑矿物黏土矿物
加拿大海盆东南部锚定观测双扩散阶梯的时间演化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加拿大海盆上层,分布着高温高盐的大西洋水和相对低温低盐的盐跃层下部水,两水团之间形成一系列的双扩散阶梯。通过分析2005年8月-2011年8月期间的锚定潜标数据,对双扩散阶梯和这两种水团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基于固定盐度范围的方法,在盐度廓线中识别阶梯结构,在盐度34.45~34.83范围内,获取18个阶梯结构,并研究阶梯的参数。发现双扩散阶梯的位温主要受与其接近的水团的影响,同时也受其相邻的阶梯生成或消亡的影响,大西洋水对其上方的双扩散阶梯和盐跃层下部水起到加热作用;而盐跃层下部水的深度变化主导着大西洋水和双扩散阶梯的深度变化。两个相邻的阶梯具有一致的位温和深度变化趋势。通过经验公式,估计大西洋水通过双扩散阶梯向上传输的热通量为0.05~0.6 W/m2,且由下至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最后,估算由双扩散造成的垂向涡扩散系数为3×10-6~3.3×10-5 m2/s,且由下至上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屈玲宋雪珑周生启
关键词:水团
层结环境中热液羽流物质输运范围的模拟计算被引量:1
2016年
深海热液羽流系统对研究海底岩石圈和海洋之间的热量与物质输运及深海生物活动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温度层结环境中的二维轴对称热液羽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热液羽流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浮力减小,在层结作用下达到最大上升高度。羽流垂向速度在羽流中心区域呈柱状分布,随着高度的增加速度值逐渐减少。计算得到的羽流最大上升高度和底部羽流半径与经典的MTT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基本一致。而后随着时间增加,热液羽流顶部开始横向输运形成蘑菇状。示踪物浓度反映的羽流半径在高度0~50m保持不变,50m以上区域羽流最大半径随时间越来越大,在1.39h时不到30m,发展到100h后羽流半径达到150m。
叶丰包芸
关键词:物质输运数值模拟
冲绳海槽南部流纹岩中角闪石的化学特征及其对岩石成因的指示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揭示冲绳海槽西南端流纹岩成因,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对该流纹岩中角闪石进行了主量和微量元素测定。所有角闪石主量元素成分变化范围小,晶体化学特征主要表现为:CaB>1.60,CaA=0,(Na+K)A<0.33,NaB介于0.23~0.39之间,均为钙质镁闪石。微量元素以富集Sc、V、Cr、Co、Ni和REE,亏损Rb、Sr、Ba、Zr、Th、U和Pb为特征,这些元素的富集与亏损与复杂的类质同象作用有关。由角闪石温压计得出其结晶时的温度范围为775~839℃,压力为0.12GPa,大致相当于4km的深度。角闪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显示该流纹岩中角闪石为壳-幔混合成因,进一步表明冲绳海槽南部流纹岩由幔源玄武质岩浆与壳源长英质岩浆混合形成的中基性岩浆在浅层岩浆房中结晶分异而形成,且壳幔混合源很可能是冲绳海槽西南端火山岩岩浆的主要来源。
陈祖兴曾志刚王晓媛王晓媛陈帅殷学博陈帅
关键词:角闪石流纹岩冲绳海槽
近2Ma帕里西-维拉海盆沉积物中碎屑组分粒度特征及其物源和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对帕里西-维拉海盆PV090102孔深海沉积物中碎屑组分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碎屑组分的平均粒径为3.2μm,粒径总体变化范围在0.5-32μm,粒度频率分布呈双峰负偏态特征。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粒度数据进行拟合,分离出粗、细两个不同的端元组分。细粒端元的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大多在0.5-16μm,峰值较高,众数粒径约为2μm,其特征与北太平中部风尘一致,推测主要为来源于亚洲大陆的风尘,它的百分含量在60%-90%,是碎屑组分的主要物质来源。粗粒端元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宽,约为1.6-32μm,峰较扁平,粒径的众数在10μm左右,主要是来自于周围海脊和岛弧的火山物质。PV090102孔沉积物碎屑组分中不同粒度组分对近2 Ma以来亚洲大陆干旱和大气环流系统增强有很好的响应,同时还记录了0.5 Ma以来西太平洋火山活动增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有助于重建第四纪以来东亚大陆干旱和大气环流历史。
周宇蒋富清徐兆凯方海超张晋李安春
关键词:粒度特征
2014年9月南海西部冷涡及东向急流三维结构观测被引量:2
2015年
根据2014 年9 月1-9 日现场观测温度、盐度、深度(CTD)资料和法国卫星中心(AVISO)提供的海表面高度异常(SLA)资料, 调查南海西部冷涡和东向急流的三维结构.结果表明, 该冷涡于8 月3 日开始出现, 9 月29 日消亡, 持续大约2个月.现场观测期间, 冷涡水平尺度约为150km, 其形态受其东南边缘的东向急流影响呈长轴为西南-东北向椭圆状,冷涡的垂直尺度为自海表面到200m 深度.强的表层地转流(最大值达到1.0m·s^-1)出现在靠近东向急流区的冷涡东南侧.航次观测期间东向急流的纬向范围是在109?E 至113?E 之间, 最大地转流流速达到1.2m·s^-1, 流向基本呈偏东北向, 且流幅约为100km; 东向急流的垂直尺度可达到150m 深度.现场观测期及其前后的SLA 和海表面地转流分布表明, 东向急流和北侧的冷涡的形态季节内演变过程可能受到南海海盆尺度风应力影响.
向荣方文东鲁远征黄孝荣周生启
关键词:南海西部冷涡
风尘石英在物源示踪和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系统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应用风尘石英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粒度、形貌特征、电子自旋共振(ESR)信号强度、结晶度指数(CI)、含量和通量,以及δ^(18)O等)进行物源和古气候示踪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石英的这些指标具有稳定性,可以指示物源和古气候变化,对目前研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也对今后用风尘石英指示古气候变化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朱潇蒋富清
关键词:古气候
冲绳海槽中全新世的浊流沉积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11
2014年
浊流沉积是陆源物质向深海搬运的主要方式,其发生对于海底扇、峡谷以及深海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对冲绳海槽3个柱状样岩芯的研究,均发现了发生于7300-7500cal.aB.P.的浊流层。这3个浊流层sl,s2和s3的发生伴随着粒度、粘土矿物以及log(Ti/Ca)的明显变化。浊流沉积层相比正常沉积层具有粗粒组分峰值较高以及下覆的不整合构造,粒度上呈现由粗到细的正粒序构造。伴随着粒度的变化,log(Ti/Ca)也发生明显增大。A7孔位的s2浊流层的底部以及Oki01孔位的s3浊流层的上部含有火山灰层,火山玻璃含量约为80%左右。火山灰层的粒度众数约24~32μm的单峰分布。通过对比其他古气候、古环境指标,发现7300~7500cal.aB.P.的浊流事件可能与活跃的火山地震作用以及冬季风明显增强有关。
郑旭峰李安春万世明于兆杰
关键词:浊流冬季风黑潮冲绳海槽
南海北部跨陆坡运动的模式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POM诊断模型,用GDEM气候态温盐资料,对南海环流进行诊断计算.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普遍存在跨陆坡运动且具有明显空间分布特征.从水平和垂直断面分布可知,较强的跨陆坡运动发生于浅水陆坡和海底地形急剧变化的海区.跨陆坡运动引起近岸陆架与外洋之间的水交换,其输运量估算为:沿200,500和1000 m等深线断面的跨陆坡体积输运年平均值分别为9.4,15.8,-2.1 Sv,热含量输运的年平均值分别为0.78,0.84,-0.22 PW,盐含量输运的年平均值分别为342.5,575.0,-76.0 Gg s^(-1).这3处断面之间水体产生辐聚或辐散,造成显著的跨陆坡输运.跨陆坡运动同时伴随着热盐输运,即有大量的热量和盐分向陆架海区输送,而少量向外洋输送,且沿200和500 m等深线断面的跨陆坡输运存在冬强夏弱的季节差异.200~500 m等深线之间的海区主要为向陆架方向的跨陆坡输运,而500~2000 m等深线之间的海区主要为向外洋方向的输运.陆坡流中跨陆坡运动成分不可忽视,占15%~20%.正压涡度平衡方程逐项分析发现,地形与斜压联合效应项、位势涡度平流项、对流和扩散项对跨陆坡运动起主要贡献.地形与斜压的相互作用是跨陆坡运动产生的主要因素,且在118°E以东区域对跨陆坡运动起显著的增强作用.
黄孝荣王强周伟东周生启
关键词:输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