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1025)

作品数:12 被引量:272H指数:8
相关作者:于静洁宋献方胡堃唐常源刘昌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入渗
  • 4篇水分
  • 4篇土地利用
  • 4篇土壤水
  • 4篇土壤水分
  • 3篇坡地
  • 3篇人工模拟降雨
  • 3篇模拟降雨
  • 3篇径流
  • 3篇降水
  • 3篇降雨
  • 2篇入渗特征
  • 2篇双环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林地
  • 2篇流域
  • 2篇径流变化
  • 2篇河流域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保定市水土保...
  • 1篇漳河工程管理...

作者

  • 10篇于静洁
  • 5篇宋献方
  • 5篇胡堃
  • 4篇刘昌明
  • 4篇胡珊珊
  • 4篇唐常源
  • 4篇杨聪
  • 3篇夏军
  • 3篇张广英
  • 3篇刘相超
  • 3篇李发东
  • 2篇宋闰柳
  • 2篇金明
  • 2篇闵雷雷
  • 1篇王胜宝
  • 1篇赵帆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枯落物层的持水截留效应国内研究进展
从枯落物层的持水特性测定方法、持水截留特性的分析等方面回顾了国内学者关于枯落物层的持水截留效应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不同林龄、林分对枯落物截留的影响;枯落物特性的差异对其自身降雨截留的影响;不同降雨特性对枯落物的截留影响;...
闵雷雷; 于静洁;
关键词:枯落物层持水特性
文献传递
生态保护和植树造林对黑河流域河川径流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黑河流域是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在黑河流域开展了大面积的生态保护和植树造林活动。为正确认识植树造林等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本研究利用20世纪80年代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和流域1959~2000年降雨、径流资料,分析了生态保护和植树造林活动影响下的流域河川径流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59~2000年黑河流域年降水量和河川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但整体变化趋势性不显著;黑河流域以林地、草地和耕地面积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林地面积增加了8x102hm2,草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减少了7x102hm2和1x102hm2;1980~2000年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期较1959~1979年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下降了4.1%;1980年后20年的生态保护和植树造林活动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为-0.3mm/hm2,且有丰水年份对流域河川径流量影响最大,平水年次之,在枯水年份对流域河川径流量影响最小的现象。
金明于静洁
关键词: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河川径流水文效应
唐河上游降水—径流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
以海河水系唐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1960~2002年流域的降水及实测径流资料,利用肯德尔秩次相关法和双累积曲线,分析了年降水、年径流和降水—径流关系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降水量不存在明显变化趋势,而径流量存在明显的...
胡珊珊; 于静洁; 张广英;
文献传递
华北山区短时段参考作物蒸散量的计算被引量:24
2004年
短时段参考作物蒸散量的估算是研究华北山区小尺度范围内的水分循环和转化的重要环节。因受观测条件的限制,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山区短时段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FAOPenman-Monteith公式、FAOPenman修正式和Priestley-Taylor公式对华北山区东台沟小流域观测到的4个月的气象数据进行了逐日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结果显示,FAOPenman修正式的计算值比FAOPenman-Monteith公式的计算值平均偏大16%左右,而且经过统计分析,它们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即在代表流域内使用FAOPenman修正式计算出参考作物蒸散量之后,再乘以一个折算系数(如0.84),即可得到与FAOPenman-Monteith公式的计算值较为相近的结果;而Priestley-Taylor公式的计算值与FAOPenman-Monteith公式的计算值相比,差异比较显著。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Priestley-Taylor公式没有考虑空气动力项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影响。因此,如果在华北山区使用Priestley-Taylor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必须根据季节对公式中的常数项α重新进行修正。本文通过对2003年8月~2004年8月期间逐日计算得到的ET0(P-T)和ET0(P-M)值进行对比分析后,给出了修正后的不同季节的α值,为华北山区计算作物蒸散量提供了依据。
杨聪于静洁宋献方夏军刘昌明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PENMAN-MONTEITH公式
华北石质山区油松林对降水再分配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7
2010年
森林通过降水再分配过程影响着流域的水量平衡和物质循环。根据2005-2008年汛期华北石质山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林的林外降雨、穿透降雨、树干径流定位观测数据,探讨了人工油松林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期间32场次降雨过程中油松林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平均值分别为8.67,0.11,1.07mm;透过率,树干径流率和林冠截留率分别为82.18%(57.74%-87.55%),1.07%(0.22%-2.07%),16.75%(11.01%-42.07%)。油松林冠层穿透降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均与林外降雨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95,R2=0.907,R2=0.855),根据回归方程,当林外降雨量大于0.3mm时,可发生穿透降雨,当林外降雨量大于3.51mm时,可发生树干径流;林冠截留率与林外降雨呈双曲线衰减趋势,回归方程为y=12.091+55.537/(x+0.426)(N=32,R2=0.685)。典型次降雨再分配过程表明,林冠不仅在量上对降雨进行再分配,还在时程上进行了再分配。
胡珊珊于静洁胡堃金明
关键词:华北石质山区油松林降水再分配
三种方法测估的林地稳渗率对比初探被引量:13
2010年
稳定入渗率(稳渗率)是衡量土壤渗透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双环入渗法(RI)、人工降雨法(RS)和Guelph渗透仪法(GP)测估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油松林地的稳渗率。三种方法测估的稳渗率分别为0.5mm/min,0.35mm/min和0.04mm/min。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可为今后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为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土壤渗透性能的初步研究,存在着测定的样本点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闵雷雷于静洁张广英王胜宝
关键词:稳定入渗率
华北典型山区坡地径流的退水过程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通过位于北京市怀柔区东台沟的华北山区典型坡面径流场内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别讨论了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基岩风化带出流共3层的退水特征,三者比较结果表明,壤中流最早开始退水,其退水历时最长,流量最小;地表径流的退水一般受降雨和地形地貌的影响,雨停后迅速消退;基岩风化带出流通常在地表径流退水的后半段开始.影响因子分析表明,降雨历时与地表径流的退水流量呈幂函数变化趋势;雨强与地表径流的退水流量呈对数变化趋势;雨强与壤中流和基岩风化带出流的退水流量之和呈线性变化趋势.雨强还影响退水流量在总径流量中的分配比例.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基岩风化带出流的退水流量分别占总流量的7.8%、1.7%和5.9%.当雨强<1.5 mm/min时,随雨强增加地表径流退水量的比例呈直线增加趋势,雨强>2 mm/min时地表径流退水量所占比例反而下降.基岩风化带出流的退水流量所占比例呈幂函数逐渐下降的趋势,壤中流的比例一直较小.计算结果表明,该区退水常数可以分地表径流退水和壤中流--基岩风化带退水共2层,其值分别为0.75和0.94.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坡面水文过程乃至流域的退水过程提供了参数.
李发东宋献方刘昌明于静洁杨聪刘相超胡堃唐常源
关键词:坡地人工模拟降雨
近40年来唐河上游降水-径流变化及原因探讨被引量:6
2009年
以海河水系唐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1960年-2002年流域的降水及实测径流资料,利用肯德尔秩次相关法和双累积曲线,分析了年降水、年径流和降水-径流关系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降水量不存在明显变化趋势,而径流量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整个降水-径流系列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60年-1978年,1979年-1995年,1996年-2002年,三个阶段的降水-径流相关系数依次减少,降水-径流相关性减弱。此外,从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水利工程建设、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等几个方面对流域降水-径流变化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评价。
胡珊珊赵帆张广英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华北山区坡地产流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24
2005年
人工模拟降雨是研究坡地产流规律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华北石质山区东台沟流域的5m×10m的坡面径流小区中,进行了13场不同雨强和历时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并同步监测了降雨、地表径流、壤中流、风化带出流和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各层出流过程均呈现起涨与回落迅速的特点;相比较而言,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退水很快,而风化带出流的退水则相对缓慢。地表径流量是研究小区内总径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占了总径流量的60%以上,在大雨强下甚至能超过90%。径流系数主要受雨强、降雨量、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影响,它们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式为琢=0.002P+0.182i+4.88Wa-0.821。地表径流、壤中流、风化带的出流滞时与降雨强度均符合幂函数关系。可将退水常数分为2层,计算得到地表径流退水常数为0.75,壤中流和基岩风化带出流的退水常数为0.94;研究区主要以超渗产流方式为主,可以用Horton模型来描述,在不同雨强下均监测到了约0.10mm/min的深层渗漏,该值可以认为是该区的稳定入渗率。
杨聪于静洁刘昌明宋献方胡堃李发东唐常源
关键词:人工模拟降雨坡地
基于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的土壤水分长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采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法(DFA),分析华北山区2004—2007年逐日土壤水分序列的长程相关特性,为土壤水动态动力学机制的揭示以及模拟预测研究提供客观依据。主要结论有:(1)观测点土壤水序列并非完全随机的,具有较为显著的线性趋势,二阶去趋势波动分析可以有效地去除原始序列的线性趋势;(2)研究区土壤水序列波动形式接近于分维布朗运动,是一个由内在自相似机制决定的长程相关过程。长程相关性强弱的变化与土壤深度变化并不一致;(3)土壤水序列(20cm,40cm,70cm)标度指数存在"拐点"。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土壤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质发生变化。
宋闰柳于静洁刘昌明
关键词:土壤水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