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WW026)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岳峰毕凤珊更多>>
相关机构:盐城师范学院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身份
  • 6篇文化身份
  • 6篇化身
  • 4篇康拉德
  • 1篇道德救赎
  • 1篇叠装
  • 1篇学史
  • 1篇英国作家
  • 1篇殖民
  • 1篇殖民话语
  • 1篇殖民时代
  • 1篇莎剧
  • 1篇身份认同
  • 1篇神话
  • 1篇题材
  • 1篇女性
  • 1篇女性形象
  • 1篇欧洲中心主义
  • 1篇文化书写
  • 1篇文学

机构

  • 9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8篇岳峰
  • 1篇毕凤珊

传媒

  • 2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国外文学
  • 1篇求索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文教资料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外国语文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中的非洲文化书写被引量:6
2013年
多丽丝·莱辛在其非洲题材小说中将非洲文化经历意义的颠覆和重组,试图以充满野性的非洲文化为身染沉疴的英国人开出一剂精神救赎的良药。然而小说叙事主人公近乎独白的叙事方式与自相矛盾的叙事话语,肢解了被其虚构的非洲文化,莱辛文化身份的嬗变使得小说的文化逻辑与作者的主观意图已然断裂,最终使得这种启示录式的"救赎"在表层上是非政治的,在其隐性层面上则最终折射出欧洲中心论。
岳峰
关键词:文化身份
论凯萝·邱吉尔建构性的角色扮演策略被引量:1
2013年
凯萝·邱吉尔以其建构性的角色设置赋予其剧作独特的社会学意义与美学内涵。角色换装解构了传统社会中男性/女性、白人/黑人、成人/儿童等二元对立模式。角色叠装凸显了个体变化的潜力,并暗示个体这一变化最终会延伸到社会结构以及文化等层面。角色轮装着力描摹了人生体验的普遍性。角色扮演的不断创新既与后现代戏剧的不确定性、流动性等风格一脉相承,同时也展现了人类生活本身的随意性、模棱两可性等特征。
毕凤珊
关键词:角色扮演换装叠装
康拉德非洲题材小说中“无法埋没”的女性形象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着重分析约瑟夫·康拉德非洲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认为,作者有意识地强化男∕女和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期盼这种充满男性力度的美学风格为身染沉疴的英国人开出一剂拯救的良药。然而小说叙事主人公近乎独白的叙事方式与自相矛盾的男性叙事话语,最终颠覆了其主观意图,女性反而从被隐藏的文本深层结构里浮现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是积极、有力且富于光彩的,使得康拉德式的"拯救"在非洲原始丛林里无法摆脱尴尬的命运,并最终折射出作者的男性中心意识和欧洲中心主义的虚妄。
岳峰
关键词:男权神话文化身份欧洲中心主义
20世纪英国作家非洲题材小说中的殖民话语被引量:2
2012年
20世纪英国作家在非洲题材小说中将非洲经历意义的颠覆和重组,他们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对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原始丛林里的罪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一度将拯救英国现代文明病症的希望寄寓在非洲乌托邦里,但另一方面又难以摆脱欧洲殖民文化表征的窠臼。这些作家对殖民话语的显性描写与隐性描写杂糅在小说的叙事语言中,也造成了小说的文化逻辑与作者的主观意图的断裂。20世纪英国作家非洲题材小说中的殖民话语最终折射出英国中心论、欧洲中心论。
岳峰
关键词:殖民话语文化身份
论康拉德非洲丛林冒险题材的“陌生化”被引量:1
2011年
约瑟夫.康拉德在以《黑暗的心》为代表的非洲题材小说中刻意将大英帝国时期文学中常见的冒险题材纳入其小说并对其进行"陌生化"艺术处理,从而使冒险只是作为一个引子或一种陪衬,在隐性层面上则书写象征欧洲文明的西方白人在非洲原始丛林里所遭遇的种种内心考验的心路历程,企盼"有野性的生气"的原始非洲丛林为爱德华时代身染沉疴的英国人开出一剂道德拯救的良药,力挽英国人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失落了的人的自然本性。然而文化身份的嬗变最终使得这种"道德拯救"在表层上是非政治的、乌托邦式的,本质上则是一种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者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不"和谐"进行补救的方法,最终折射出英国中心论、欧洲中心论。
岳峰
关键词:文化身份
国内比较文学史观建构与比较文学史编写范式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国内研究文学史的成果颇为丰富,但冠以"比较"命名的文学史却是凤毛麟角。那么如何看待比较文学史编写与文学史编写之间的关系,如何面对比较文学史观的演变,如何在编撰体例上避免因循守旧,如何构建顺应"对话性文明"潮流的比较文学史等,是国内比较文学史编写中的几个核心问题。重构比较文学史需要建构新的比较文学史观,必须摆脱固化编写,重估作家和作品价值,平衡"文学"和"史"之间的关系,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角度重新关照比较文学史的编写。
岳峰
从《奥瑟罗》看莎剧中的非洲人形象建构
2014年
莎士比亚至少有5部作品涉及了非洲人形象书写,但以《奥瑟罗》中的奥瑟罗形象最为成功。莎翁在这部作品中,刻意将既值得颂扬又应该批判的奥瑟罗形象纳入剧本并对其进行艺术处理,莎翁种族观的两重性在这个"他者"形象上显露无遗。莎翁通过歌颂奥瑟罗英雄形象,试图扭转17世纪英国人对非洲人的偏见和种族歧视,在彰显其伟大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同时,还刻画了奥瑟罗在寻求白人主流文化认同之旅中的兴奋与彷徨,作者潜意识里欧洲白人的种族优越感流露在剧本字里行间之中。
岳峰
关键词:奥瑟罗文化身份
康拉德非洲题材小说中欧洲“空心人”的道德救赎
2011年
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在以《黑暗的心》、《进步前哨》为代表的非洲题材小说中对被传统殖民冒险小说描写为“棒小子”、“精神饱满、干劲十足”的帝国优秀青年进行了意识形态上的颠覆和“陌生化”的艺术处理,这些灵魂与肉体分离的欧洲文明传播者也成了批评家笔下的“空心人”.他们在非洲丛林里所遭遇的种种内心考验的心路历程.成为康拉德的主要叙事中心。他企盼“有野性的生气”的原始非洲丛林为爱德华时代身染沉疴的英国人开出一剂道德拯救的良药.力挽英国人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失落了的人的自然本性。然而文化身份的嬗变最终使得这种“道德拯救”在表层上是非政治的、乌托邦式的.本质上则是一种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者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不“和谐”进行补救的方法,最终折射出英国中心论、欧洲中心论。
岳峰
关键词:康拉德道德救赎
殖民时代道德拯救与身份认同——康拉德非洲题材小说中丛林形象的解构与重构被引量:5
2012年
约瑟夫·康拉德在以《黑暗的心》、《进步前哨》为代表的非洲题材小说中将非洲丛林经历意义的颠覆和重组,描述成与欧洲文明开化之地截然不同的"另类世界"。显性描写与隐性描写杂糅在非洲丛林形象描写之中,象征欧洲文明的西方白人在非洲丛林里所遭遇的种种内心考验的心路历程,成为康拉德的主要叙事中心。他企盼以粗犷强悍的非洲丛林解决爱德华时代英国人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然而康拉德式的"道德拯救"在非洲丛林里无法摆脱尴尬的命运,也造成了小说的文化逻辑与作者的主观意图的断裂。
岳峰
关键词:文化身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