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WW018)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梁庆标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自传
  • 3篇人格
  • 2篇身份
  • 1篇代人
  • 1篇道德家
  • 1篇修辞
  • 1篇学理
  • 1篇学理研究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表现
  • 1篇艺术表现手法
  • 1篇原罪
  • 1篇政治
  • 1篇智性
  • 1篇人性
  • 1篇日记
  • 1篇沙叶新
  • 1篇世俗
  • 1篇手法
  • 1篇诉求

机构

  • 10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梁庆标

传媒

  • 5篇现代传记研究
  • 1篇戏剧文学
  • 1篇国外文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粤海风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沙叶新戏剧的“狂欢化”精神被引量:1
2012年
以“善作剧”为名的沙叶新先生,其戏剧一旦推出,往往会产生极大的轰动。但就目前来看,真正对沙叶新的戏剧创作进行的学理研究还并不多,其中还不乏攻击之词。倒是1980年代末余秋雨的一篇文章显得比较客观。他归纳了沙剧创作的几个特点:“世俗性”、“现实性”、“喜剧色彩”等,尤其是“世俗性”的提出,把握住了沙剧的经脉。但“世俗性”这一词又显得不太准确,容易给读者带来贬义性的理解,且不能涵盖相应的艺术表现手法,因此笔者想用另外…词来概括,即“狂欢化”精神。
梁庆标
关键词:沙叶新狂欢化艺术表现手法学理研究
反讽——自传的“晚期叙述风格”被引量:1
2016年
自传的基本视角是回顾,它带有'晚期叙述风格'特征,如总结、对话、忏悔、辩解等,这是自传者回归自我,寻找起源,自我体认的时机。反讽也是其中的一大特征。反讽可以用来修正事实、破解'神话',体现自传者的成长;'反讽'也体现了自传者的怀疑与求真精神,使其具有了哲学视野,呈现出知识爱欲的上升过程;反讽修辞也服务于自传者的自我形塑。理解自传中的反讽,是探索人性深渊的必要视角之一。
梁庆标
关键词:自传反讽智性
自传的“微观政治”式解读
2013年
自传虽是个体的自我书写,但绝不是单纯的个人话语叙事,它内在于宏大的社会政治罗网之中,只不过是以微观的方式进行的展露,因此可称之为一种'微观政治'写作。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梳理和解释:自传文类的政治性;自传修辞的政治性;自传批评的政治性。希望在此背景下理解自传,能对相关自传文本和现象给予更客观的评价,还原自传的价值。
梁庆标
关键词:自传政治修辞
权力·人性·人格:萧军《延安日记》解读?被引量:2
2014年
“兽性、人性、地方性、民族性、国民性……这是一个连接的东西。我应该深深地研究它们,要抓住它的最终的本质,表现它,提炼它,美化它……”
梁庆标
关键词:人性日记人格权力
“原罪”抑或“合法性偏见”——当代西方自传批评辨析被引量:1
2017年
自传依然是处于争议之中的文类,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文学批评中对自传的质疑乃至解构,涉及"美学的、认知的、伦理的和政治的"等层面,主要表现为:从"诗性"角度对其修辞过度或不足的批判;后现代主义语言批判下"自传之死"的判决。与此相对,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为自传辩护:自传的真实是"结构性真实";自传的人本主义本质不容抹杀;"谁在说话"至关重要;自传主体是多面自我。在此前提下探讨自传中的"意图"、"身份"和"叙述"及其复杂关系,有助于理解我们的"自传式生存"状态。
梁庆标
关键词:自传解构身份
主体的复归与传记的挑战——《传记家的报复》编译前言
2015年
经历了新批评、后现代主义等'反传记'批评的冲击,传记写作与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而日益兴盛,它重新张扬人性、主体与认知,向各种消解理论提出了挑战或'报复',也激发了各种观念之间的对话和论争,召唤新的研究范式和理念。《传记家的报复》一书的编译出版,就是试图对此问题进行介绍,希冀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传记,并拓展传记研究的空间。
梁庆标
关键词:传记理论
“K”与他的助手——论卡夫卡的喜剧意识
2012年
在卡夫卡的《城堡》等小说中,严肃的主人公"K"与滑稽的助手们的关系常会构成叙事的关节,使小说充满鲜明的喜剧色彩。这种描写是卡夫卡"上帝般"旁观者身份的表现,使他让K在喜剧情景中接受考验,同时也可以看做是卡夫卡以坚韧的精神、喜剧的意识对世界和人生的积极理解。以这种解读来回应卡夫卡,兴许是进入卡夫卡世界的可能路径。
梁庆标
关键词:喜剧耐心
以手为媒:卡夫卡自传中的“手喻”
2015年
在卡夫卡的作品,特别是日记、书信等自传中遍布关于身体的描写,而其中关于手的直观描写与比喻颇多。可分为两类:肉体之手,写作之手。卡夫卡缘何一而再、再而三地以'手'作为审视与表现的对象?答案似乎在于,手是联结他的身体与思想,也就是人生与写作的媒介。他着意双手表现出来的能力及局限,其实是近取譬于身,在人生与写作之间进行选择和思考。他试图抓握文字这一无形的事物,却常常感觉力不从心,晚年虽意识到生活的伟大,却为时已晚,再也无法抓住现实的肉身。手作为一种介质,提供了理解卡夫卡的一条细微路径。
梁庆标
关键词:身份
“道德家”的尴尬自绘:吴宓“反”卢梭解析
2014年
受'新人文主义'影响,吴宓对卢梭的批判态度基本一以贯之,是'反卢梭者'的典型。但他观念与行为之间的明显不一致,显示出对卢梭的严重误读和强烈偏见,也暴露出他人格的内在矛盾与尴尬处境。由是,本文以梳理吴宓与卢梭的关系为切入点,探究吴宓'反'卢梭的表现与思想实质,以此深化对吴宓人格的理解。
梁庆标
关键词:卢梭吴宓自传人格
现代自我的诉求:中国现代自传发展述要(1919-1937)
2012年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学、文化思潮特别是自传的广泛传播,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个体解放、自我表现的欲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现代自传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和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尤其在1930年代前后达到高潮。此期自传的面貌和品格发生的显著变化,代表着中国自传的渐趋成熟,也体现了现代中国人自我意识的鲜明特征与时代的变迁。现代自传的这一勃兴,构成了中国自传史同时也是文学史上的重要景观。
梁庆标
关键词:自我意识现代人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