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6-JJ25)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柏群何淑明姜道奎黄钟仪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农村
  • 3篇新农村
  • 3篇农村人
  • 3篇农村人力资源
  • 2篇新农村建设
  • 2篇人力资源
  • 2篇农村人力资源...
  • 1篇新农村背景
  • 1篇新农村建设背...
  • 1篇新型农村合作
  • 1篇新型农村合作...
  • 1篇职业教育
  • 1篇人力资源现状
  • 1篇社会主义
  • 1篇农村儿童
  • 1篇农村合作医疗
  • 1篇农村医疗卫生...
  • 1篇重庆新农村建...
  • 1篇主义
  • 1篇卫生服务

机构

  • 6篇重庆工商大学

作者

  • 4篇柏群
  • 3篇何淑明
  • 1篇黄钟仪
  • 1篇姜道奎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开发研究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年份

  • 4篇200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基本素质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受教育状况、科技素质状况、身体素质状况以及劳动力转移状况的分析,揭示了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的现有质量水平,为重庆市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决策基础。
何淑明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
重庆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被引量:8
2007年
重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农民,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具有数量大、素质低、地区分布不均衡、配置结构不合理等基本现状,因此,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其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拥有健康体质、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人才。
何淑明柏群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儿童培养模式探索——基于重庆市南川区儿童培养模式调研的探讨
2008年
新农村的未来在农村青少年身上,立足于年青一代、提高农村青少年素质的关键在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缺少知识和教育是农村人发展的瓶颈。如何避免这种瓶颈导致的困难延续到下一代,如何培养开发农村儿童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活条件。学校和各方必须共同努力,完善优化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课程和内容体系。
黄钟仪柏群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儿童
日本新农村运动对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被引量:1
2007年
日本新农村运动及其人力资源开发状况给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带来启示。借鉴日本的经验,重庆可以从发展教育、建设农民组织、激发村民积极性、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挥政府作用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柏群
关键词:重庆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重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目前,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还存在着卫生资源和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加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采用多种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继续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途径,促进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何淑明
关键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韩国新村运动对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被引量:5
2008年
20世纪70年代韩国开始的新村运动较为成熟的理念与方法对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研究韩国新村运动概况及新村运动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后认为,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从转变观念,加强政府主导作用,优先发展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等方面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柏群姜道奎
关键词:韩国新村运动农村人力资源职业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