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9B08)

作品数:10 被引量:114H指数:9
相关作者:张柏林吕兆林秦娇任美玲林西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国际竹藤网络中心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挥发油
  • 2篇抑菌
  • 2篇竹叶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能力
  • 2篇活性
  • 1篇多样性
  • 1篇雪松
  • 1篇衍生化
  • 1篇野菜
  • 1篇叶黄酮
  • 1篇抑菌活性
  • 1篇抑菌作用
  • 1篇原子
  • 1篇原子吸收
  • 1篇原子吸收分光...
  • 1篇真菌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样品
  • 1篇色谱

机构

  • 8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国际竹藤网络...
  • 1篇长江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清华紫光...

作者

  • 8篇张柏林
  • 7篇吕兆林
  • 4篇任美玲
  • 4篇秦娇
  • 3篇林西
  • 2篇侯智霞
  • 2篇欧阳呓林
  • 2篇姚永红
  • 1篇岳永德
  • 1篇汤锋
  • 1篇吴成亮
  • 1篇黄广远
  • 1篇何跃君
  • 1篇侯成林
  • 1篇郭弘璇
  • 1篇孙长霞
  • 1篇王媛媛
  • 1篇张林
  • 1篇高健
  • 1篇雷美玲

传媒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竹叶黄酮化合物季节变化规律被引量:9
2011年
对毛竹、苦竹、绿竹及黄甜竹竹叶黄酮类化合物一年四季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4种竹叶总黄酮含量在3~13.1mg/g干竹叶之间;从秋季、冬季、春季至夏季,4种竹叶总黄酮含量呈上升的趋势,每种竹叶中主要黄酮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与该种竹叶总黄酮变化的趋势一致。竹叶中所含黄酮化合物的种类与竹种有关,毛竹叶中以单碳苷黄酮居多,苦竹叶中氧碳双苷及双碳苷黄酮占的比例较高,绿竹叶中双碳苷黄酮占的比例较高,黄甜竹叶中氧碳双苷黄酮占的比例较大,不同类型的黄酮化合物含量从秋季至夏季的变化幅度不等。
吕兆林任美玲欧阳呓林林西张柏林
关键词:竹叶黄酮化合物
气相色谱柱前衍生化测定竹叶多糖超临界CO_2提取物被引量:11
2012年
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及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4个种的竹子竹叶多糖进行研究。采用超临界CO2流体高效萃取竹叶多糖,以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为夹带剂,萃取釜温度50℃,萃取压力40MPa,夹带剂用量与竹叶的质量的比为3:1(mL/g),采用静态萃取与动态萃取兼顾的提取方式,萃取时间各1h,其中,绿竹叶(均以干叶计算)中多糖含量最高(16.585mg/g),其次是黄甜竹(12.804mg/g)、毛竹(8.255mg/g)、苦竹(6.329mg/g)。并对4个种的竹叶多糖经三氟乙酸水解、乙酰化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其单糖的物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种的竹叶多糖中均含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和岩藻糖,毛竹、绿竹、苦竹叶中葡萄糖含量较高,黄甜竹叶中半乳糖较高,绿竹叶中的葡萄糖含量可达2.345mg/g,半乳糖含量可达1.432mg/g,这两种单糖的含量在4个种的竹叶中最高。
任美玲吕兆林欧阳呓林林西张柏林
关键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气相色谱柱前衍生化
分离自安徽南部竹黄相关真菌的分子鉴定及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为鉴定竹黄相关真菌,该试验从安徽南部竹林采集的竹黄菌子实体上分离纯化出50株真菌,对形态上有显著差异的代表性菌株进行18S rDNA/ITS rDNA序列测定,系统学分析表明,这些真菌中48株属于子囊菌门成员,2株为接合菌门成员。在子囊菌中又以肉座菌目和梨孢假壳科成员为优势菌群,其次为隔孢腔菌目、假毛球壳目和炭角菌目。
张林高健侯成林
关键词:多样性真菌竹黄RDNAITSRDNA
毛竹叶挥发油的提取方法被引量:20
2008年
以毛竹叶为实材,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挥发油提取器、超临界萃取和索氏提取等4种方法提取毛竹叶挥发油,用气质联用仪测试竹叶挥发油,共检出88种挥发性化合物;通过质谱库检索及人工图谱解析,确定了68种化合物结构。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和挥发油提取器提取的化合物以醇、羧酸、烷烃类为主,C9~C16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69.10%和62.11%;采用超临界萃取提取方法获得的化合物以烷烃、羧酸为主,C9~C16化合物相对含量为22.91%,C17~C25为27.98%,C26~C38为22.78%;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的化合物以烷烃类为主,C26~C38化合物相对含量为58.55%。研究表明,提取方法不同,竹叶挥发油成分在化合物种类、个数及相对含量方面差异很大;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和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技术能够获得较为完整的竹叶挥发油组分信息。
吕兆林李月琪秦娇韦倩张柏林
关键词:挥发油成分
预处理方法对可食性植物样品中微量元素测定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2
2009年
采用干法、湿法和微波消解法处理紫苏样品,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钙、镁、铜、铁、锌和锰6种微量元素的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证实三种预处理方法会显著影响紫苏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用混酸HNO3-H2O2(6∶2)处理紫苏并采用微波消解样品后,各微量元素测定结果的加标回收率较高,加标回收率在99.00%~102.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5%。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水白菜和山莴苣2种野菜样品以及油麦菜、油菜、韭菜和生菜4种绿叶蔬菜样品进行预处理表明,各微量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6.51%~99.8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5%,这意味着对可食性植物中的微量元素检测而言,微波消解法预处理样品能够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孙长霞吴成亮黄广远张柏林
关键词:微波消解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野菜绿叶蔬菜
用清除有机自由基DPPH法评价竹叶挥发油抗氧化能力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15种竹叶中提取挥发油,以TBHQ为对照,用DPPH.法研究竹叶挥发油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绿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最高为0.637%,而福建茶竿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仅为0.252%,水蒸气蒸馏法适宜于提取竹叶挥发油。15种竹叶挥发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竹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与挥发油的浓度呈正相关性,其中银丝竹竹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最强,IC50值为3.605mg.mL-1,绿竹竹叶挥发油的IC50值为4.464mg.mL-1,短穗竹竹叶挥发油抗氧化活性最低,其IC50值为12.128mg.mL-1。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竹叶挥发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何跃君岳永德汤锋
关键词:竹叶挥发油抗氧化活性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毛竹叶挥发油提取工艺被引量:17
2010年
以毛竹叶为材料,利用改造后的挥发油提取装置,提取竹叶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提取竹叶挥发油的最适工艺条件,即平均粒径为10目的竹叶粉在水中加热回流、液固比35:1(mL/g)、提取时间4.5h,竹叶挥发油实际得率为0.32%,预测值为0.35%。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挥发油得率高、挥发油中化合物信息丰富的特点。
秦娇姚永红侯智霞张柏林吕兆林
关键词:挥发油
竹叶挥发油中主要化合物的抑菌作用被引量:10
2012年
选取毛竹叶挥发油中含量相对较高的化合物,即正二十三碳烷、雪松脑和十六烷酸3种单体化合物,采用双层平板打孔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3种单体及各单体的混合物溶液对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假单胞杆菌、黄杆菌)及酵母菌等菌株的抑菌功效。结果表明:雪松脑具有较强的抑菌功效,十六烷酸次之;3种单体的混合溶液亦具有较好的抑菌功效,且普遍高于单体单独作用的效果:正二十三碳烷和雪松脑混合后抑菌功效明显高于正二十三碳烷单独作用的效果,略低于雪松脑溶液的单独作用;正二十三碳烷和十六烷酸的混合液抑菌功效比正二十三碳烷溶液单独作用效果好,略低于十六烷酸溶液的单独作用;雪松脑和十六烷酸的混合液比十六烷酸溶液单独作用的抑菌功效高,略低于雪松脑溶液的单独作用;3种单体溶液混合后抑菌功效不仅比正二十三碳烷溶液和十六烷酸溶液单独作用的高,而且也比单体两两混合液的抑菌效果明显。
吕兆林林西郭弘璇秦娇侯智霞张柏林
毛竹叶挥发油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以毛竹叶为实材,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毛竹叶中挥发油,挥发油中醇类化合物占36.31%,羧酸类化合物占30.3%,烷烃类化合物占15.46%,酮类化合物占8.04%,醛类化合物占3%。选取革兰氏阳性菌(枯草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假单胞杆菌、黄杆菌)和酿酒酵母等常见菌作为毛竹叶挥发油抑菌作用的测试菌株,同时考察了该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毛竹叶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假单胞杆菌、黄杆菌和酿酒酵母都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毛竹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MIC均为2.25mg/mL。
姚永红秦娇张柏林任美玲吕兆林
关键词:挥发油抑菌活性
竹叶多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的竹叶粗多糖采用分级醇沉、脱蛋白质及纤维素柱层析等技术分离纯化,研究分离纯化后的竹叶多糖产物的物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经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得到的毛竹叶粗多糖,采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沉淀,得到预纯化产物,预纯化产物得率17.75%,多糖含量9.586 mgg,总抗氧化能力2.556 mgg VC;预纯化产物再经Sevag法脱蛋白质及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层析,获得一种中性竹叶多糖,其平均分子量为5.051×104,IC50值为0.178 mgg竹叶多糖,与VC(IC50值为0.158 mgg)相比,具有较好的DPPH清除能力。
潘月雷美玲吕兆林任美玲王小玉王媛媛张柏林
关键词:毛竹纯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