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1019)

作品数:6 被引量:316H指数:6
相关作者:葛全胜郑景云张学霞张福春韩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气候
  • 2篇遥感
  • 2篇遥感数据
  • 2篇植物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温度变化
  • 2篇物候
  • 1篇冬半年
  • 1篇植被
  • 1篇植物物候
  • 1篇生态学
  • 1篇时效
  • 1篇时滞
  • 1篇暖冬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因子
  • 1篇全球变暖
  • 1篇周期
  • 1篇魏晋
  • 1篇魏晋南北朝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南昌县气象局

作者

  • 6篇郑景云
  • 6篇葛全胜
  • 3篇张学霞
  • 1篇刘健
  • 1篇焦庚英
  • 1篇满志敏
  • 1篇张福春
  • 1篇方修琦
  • 1篇韩超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全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农学会农...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木本植物物候期对暖冬和冷冬年的响应
通过对2003-2005年实测资料分析,发现2003年暖冬,2004年木本植物物候期普遍提早;2004年阴湿冷冬,2005年木本植物物候期普遍推迟,利用此期物候资料与当地温度、降水和日照建立数学模型。经分析得出,各生育期...
肖金香许晓利冯敏玉叶清李树勇陈庆祝必琴
关键词:木本植物物候期气象因子
文献传递
近50年北京植被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其时效——基于遥感数据和物候资料的分析被引量:83
2005年
植被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方式及其程度问题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利用 1 95 1~ 2 0 0 0年的气温、降水等气候资料、1 982~ 2 0 0 0年的NOAA/AVHRR遥感数据和 1 95 1~ 2 0 0 2年山桃始花的物候数据 ,分析了北京各气候参量与生态系统植被在年际和年内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结果表明 ,北京近 2 0年增温 1 2℃ ,增温态势显著 ;过去 5 0年中 ,降水的年际变化小于生长季内的波动幅度。年NDVI最大值 (VP)、平均值 (VM)的年际变化曲线呈波动中缓慢上升的趋势 ,表明植被的生长状况总体上在变好或生长季在延长。VP出现日期 (VPD)提前 ,2 0世纪 90年代比 80年代提前 4 5d。山桃始花物候期的分析表明 ,北京 1 988年以后春季开始日期提前 9 6 3d。时间尺度不同 ,各个气候指标对各植被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 :①年际时间尺度 ,年均温影响VP、VM的时效为 1年 ;月际水平上 ,除温度影响VM的时效为 2个月外 ,各气候参量影响VP、VM的时效为 1个月。年际尺度上 ,温度影响山桃始花时效为 2年 ;月际尺度上 ,2、3、4月份温度影响山桃始花日期。
张学霞葛全胜郑景云
关键词:NDVI全球变暖累积距平时滞
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幅与周期被引量:16
2006年
根据以历史物候等文献记载为基础重建的过去2000 a中国东部地区温度变化序列,结合ECHO-G模式所模拟的中国东部过去1000 a温度变化结果,对中国东部年代际和百年际时间尺度的温度变幅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温度百年至千年尺度的准周期波动特征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有:1)在年代和百年际尺度上,中国东部的冬半年温度变幅分别达2.0℃以上和0.5~1.0℃之间。其中重建结果显示,在年代和百年际尺度上,20世纪的增暖幅度与20 世纪以前曾经出现的最大幅度一致;但模拟结果显示,20世纪的增暖幅度已经超出了20世纪以前曾经出现的最大幅度; 2)在百年至千年尺度间,中国东部的温度变化存在准100 a、250 a、400 a、600 a和1000 a等时间尺度的准周期波动。 20世纪不但与1-3世纪、9-13世纪一样,同属千年尺度的暖峰,而且在其他百年际时间尺度的波动上也属于暖峰。这说明,20世纪的增暖不能仅归因于人类活动而致的“温室效应”增强,同时它也是气候自然波动的产物。
葛全胜郑景云刘健
关键词:历史气候
物候学在植物季相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欣赏自然风景水平越来越高。物候学这一古老的学科在旅游业发展的今天呈现出勃勃生机。通过物候与植被景观关系。物候学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提出旅游区植物景观建设中应注意的4个措施:①...
叶清焦庚英许晓利祝必琴肖金香
关键词:景观规划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气候变化和植被的关系——基于遥感数据和物候资料的分析被引量:72
2004年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利用 195 1~ 2 0 0 0年的气温、降水等气候资料、1982~ 2 0 0 0年的NOAA/AVHRR遥感数据和 195 1~ 2 0 0 0年北京春季物候的代表性指标———山桃(Prunusdavidiana)始花的物候数据 ,分析了在年际和年内时间尺度上北京地区各气候参量与植被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植物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远比其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密切 ;各气候参量和植被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因时间尺度而不同。 1)月际水平上 ,具有显著生态学意义的气候指标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更明显。 2 )温度与NDVI指标的相互作用最大为零时滞 :年际水平上 ,影响时效约为 1年 ;月际水平上 ,约为 1个月。 3)植物物候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远比其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密切。年际尺度上 ,气候参量和植物物候期的相互作用是同时的 ,其中气温的影响时效为 2年 ;月际尺度上 ,实际温度和植物物候期的相互作用时效约为
张学霞葛全胜郑景云
关键词:气候植被生态学
中国华北地区近40年物候春季变化被引量:57
2007年
根据华北地区7个观测站物候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1963-1996年及北京1963-2005年物候春季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的物候春季有明显提早来临的趋势,而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本地区近40 a来冬春季气温的明显上升。其中1963-1996年间华北地区1-3月及4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上升了2.3℃与1.7℃,物候春季起止日期分别提前了9d和4d,因而使得春季长度也延长了5d;北京1963-2003年间1-3月及4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上升了3.5℃与2.6℃,物候春季的起止日期分别提前了11d和10d,但春季长度没有明显变化。
韩超郑景云葛全胜
关键词:温度变化
近150年北京春季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61
2005年
对北京春季6种物候的计算得出其代表性指标-山桃始花期,并分析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式.根据气温变化态势,将历史时期气温和物候资料划分为4个时间段,并采用u检验论证时间段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分析物候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式和机制,得出:物候期的提前与推迟对温度的增高与降低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在同等增、降温幅度下,因降温而导致的物候期推迟幅度较因增温而导致物候期提前幅度小;平均气温增高1℃,北京春季物候期提前2.8~3.6d.并估算了未来北京春季物候变化趋势.
张学霞葛全胜郑景云张福春
关键词:植物物候气候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东部温度变化被引量:52
2005年
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异常霜雪记载及植物物候记述,推算了中国东部地区部分年代及每 30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并结合有关自然证据,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冷暖变化特征。主要结论有: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距平较现代约低 0 5℃,最冷的 30年(480s^500s)较现代约低 1 2℃,是一个可与小冰期相比拟的寒冷气候阶段。2)魏晋南北朝的温度存在“冷 -暖 -冷”世纪波动;其中两个冷谷为 270s^350s及 450s^530s,当时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分别较现代低 0 5℃ (270s^350s)和 0 9℃ (450s^530s);而 360s^440s虽然相对温暖,但当时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仍较现代略低。
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葛全胜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