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15077)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明刘禄成温都苏任明李然伟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膀胱
  • 4篇膀胱癌
  • 3篇肿瘤
  • 3篇膀胱肿瘤
  • 2篇化疗
  • 1篇预防复发
  • 1篇原位
  • 1篇原位膀胱
  • 1篇原位膀胱癌
  • 1篇增敏
  • 1篇增敏作用
  • 1篇鼠模型
  • 1篇丝裂霉
  • 1篇丝裂霉素
  • 1篇丝裂霉素C
  • 1篇缺氧
  • 1篇缺氧诱导
  • 1篇缺氧诱导因子
  • 1篇缺氧诱导因子...
  • 1篇肿瘤药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3篇刘禄成
  • 3篇张明
  • 2篇李然伟
  • 2篇任明
  • 2篇温都苏
  • 1篇冯树强
  • 1篇杨潇
  • 1篇范海涛
  • 1篇郑红淑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表浅性膀胱癌TURBT术后吉西他滨和吡柔比星交替膀胱灌注预防复发的疗效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吉西他滨(GEM)和吡柔比星(THP)交替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9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BUC)患者TURBT术后经尿道插管定期交替膀胱灌注GEM和THP,总时限19个月。分别在术后第3、6、12个月时用膀胱镜或CT复查随访。治疗结束后,根据前次检查情况每6个月或12个月时继续复查,连续5年。结果 5年期间局部复发23例,复发率为26.4%(23/87),局部复发+转移4例,复发转移率4.6%(4/87),死亡2例,死亡率2.3%(2/87),死于与本病不相关9例,失访5例。结论 GEM和THP作为表浅性膀胱癌TURBT术后辅助化疗药物,对于改善预后、减少复发转移和降低死亡率疗效确实,且副作用小,可能成为提高术后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郑红淑范海涛冯树强
关键词:辅助化疗预防复发
基因制剂对膀胱癌化疗增敏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3年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发、难治和术后高复发率是膀胱癌的特点,治疗主要以手术及术后化疗为主,但均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在发达国家被批准用于临床的肿瘤基因的增加,基因治疗逐渐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结合,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相关基因制剂与化疗药物相结合的药物增敏基因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相关基因制剂增强膀胱肿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杨潇张明刘禄成
关键词:膀胱肿瘤基因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例新鲜的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检测HIF-1α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30例膀胱癌组织中23例(76.7%)呈阳性表达,而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仅1例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复发有关。
李然伟任明张明温都苏刘禄成
关键词:膀胱肿瘤缺氧诱导因子-1Α免疫组织化学
反义缺氧诱导因子-1α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裸鼠原位膀胱癌的疗效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素构建和治疗裸鼠原位膀胱移植瘤模型中反义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制剂+化疗药物丝裂霉素C(MMC)对裸鼠膀胱癌生长转移的影响。方法经尿道分别灌注反义HIF-1α基因制剂+MMC和单独灌注反义HIF-1α基因制剂或MMC。观察灌注后成瘤裸鼠肿瘤生长和膀胱外淋巴转移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检测瘤细胞增殖率和凋亡指数。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联合用药组,反义HIF-1α组和MMC组瘤细胞的增殖率分别是(19.8±3.7)%,(48.6±5.9)%,(35.8±7.4)%;TUNEL检测结果:联合用药组,反义HIF-1α组和MMC组瘤细胞的凋亡指数依次是(82.6±5.7)%,(43.7±8.4)%,(57.9±4.8)%;联合用药组,反义HIF-1α组和MMC组肿瘤大小分别为〔(15.28±6.37)%〕mm2,〔(31.94±5.72)%〕mm2,〔(27.85±3.81)%〕mm2。上述三组细胞增殖率、凋亡指数和肿瘤大小间相互比较,单独用药组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独用药两组分别和联合用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瘤裸鼠膀胱外盆腔淋巴转移情况:联合用药组转移率10%(1/10),单独用药的两组转移率40%(4/10),组间转移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靶向基因制剂和细胞毒药物化疗联合治疗裸鼠原位膀胱移植瘤的抗肿瘤治疗策略明显优于单一的基因治疗或化疗。
张明温都苏任明李然伟刘禄成
关键词:膀胱肿瘤裸鼠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