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6036)
- 作品数:7 被引量:65H指数:6
- 相关作者:高金耀吴招才杨春国张涛王健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南海北部地壳密度结构:基于约束三维重力反演被引量:10
- 2020年
- 地壳结构的揭示是研究陆缘伸展机制的基础.尽管在南海北部陆缘已开展了大量地壳尺度的二维地震探测,但目前还存在许多覆盖空白的地区,这些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无法提供地壳结构的区域视图.为了揭示南海北部的地壳结构,本研究将水深和沉积物厚度信息作为约束条件,对空间重力异常进行区域三维反演,并利用地震研究的结果来衡量反演结果的质量.沿地震测线的密度切片显示,重力反演结果与地震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研究通过选择两个与地震研究结果最匹配的密度异常等值面分别作为康拉德面和莫霍面,获取了莫霍面深度和上、下地壳的厚度.根据假设的相应初始地壳厚度,本研究进一步计算了全地壳、上地壳和下地壳的拉张因子.通过与已发表的居里面深度比较,发现南海北部大部分地区的居里面深度均位于莫霍面之下,其中西沙海槽的拉张因子βw大于3.5并且缺乏岩浆活动,是地幔橄榄岩蛇纹石化的潜在区域.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拉张因子显示其经历了伸展方向为128°和160°的两组张裂运动,分别对应于神弧运动和珠琼运动一幕及二幕,在张裂过程中应力场发生了顺时针旋转.此外,上、下地壳的拉张因子表明北部陆缘普遍存在正向和反向差异伸展,陆架区域表现为反向差异伸展,洋陆过渡带为正向差异伸展,推测这种正向和反向差异伸展可能是由下地壳流动导致的,由地壳厚度差异引起的横向梯度力、软流圈浮力和沉积物负载共同驱动.
- 李海龙吴招才纪飞高金耀杨春国袁园许明炬张家岭
- 关键词:地壳结构重力反演南海北部
- 南海北部陆缘的磁异常特征及居里面深度被引量:10
- 2010年
- 为了研究南海北部张裂大陆边缘的地壳热结构,利用船载测量磁力数据,通过功率谱方法反演南海北部陆缘居里等温面,并结合深地震剖面、区域断裂及大地热流分布,讨论了深部热结构状态.结果显示研究区居里面深度在13~26km之间,在上下陆坡转换带处与莫霍面相交,北东向断裂多位于居里面梯度带上,北西向断裂多具有分割、错断的特点,居里面深度和大地热流值具有相关性.结果揭示了陆架、上陆坡地区磁性体可能主要位于上地壳和下地壳上部,下陆坡及洋壳区地壳与地幔顶部有被磁化的迹象.磁静区位于居里面上隆区边缘,F3断裂和F4断裂之间可能是残留古洋壳.潮汕凹陷和台西南盆地中央隆起是发生底侵的主要区域,F2断裂为其北界.
- 吴招才高金耀赵俐红张涛杨春国王健
- 关键词:功率谱分析磁异常
- 三维多层介质重力-地震同步联合反演被引量:5
- 2009年
- 联合反演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解释手段,能够提高模型参数的反演精度.本文在归纳和分析重力与地震资料联合反演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多层介质模型的地震走时和重力正演公式,推导了地震走时和重力异常对界面深度的雅可比矩阵,实现了三维重力-地震同步联合反演界面成像.最后进行了数值理论模型模拟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地震走时和重力同步联合反演很好的重建了三维多层介质界面.
- 吴招才刘天佑高金耀
- 关键词:联合反演地震
- 南海北部磁异常特征及对前新生代构造的指示被引量:18
- 2011年
- 为了研究南海北部前新生代构造,利用新近的船载磁力测量数据,对磁异常进行变纬度化极,并反演计算视磁化强度和磁源重力异常,以及对三条OBS剖面进行重磁拟合.结果认为东沙隆起高磁异常带是浙闽沿海火山岩带向西的延续,其间被NW向古老的转换边界断裂F10错断;NE向的F2断裂是高磁异常带的南界,并限制了底侵活动的北界;F3断裂在拉伸减薄前是一个薄弱带,两侧深部热状态存在差异,极有可能是晚中生代古俯冲缝合带位置.磁静区在F2和F3断裂之间的磁性层磁性减弱,主要原因是底侵活动引起的热蚀变作用影响;而在F3断裂南侧磁性层磁性较强且较为破碎,斜磁化下磁异常正负相互压制是该区形成弱正磁异常的主要原因,该区磁性层的独特特征也可能反映了"古洋壳"的存在.
- 吴招才高金耀李家彪张涛沈中延杨春国
- 南海北部磁场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8
- 2010年
- 根据南海北部的地磁场数据及其化极异常特征,该区由北向南可分为复杂异常区、高磁异常区、陆坡磁异常平静区(磁静区)和海盆磁条带区四大构造特征区。其中,磁静区可为内磁静区1、内磁静区2和外磁静区三部分。该区磁性基底反演结果表明,外磁静区磁性基底深度为6—7km,介于内磁静区(8—10km)和海盆区(4—5km)之间,可能是前新生代残留古洋壳。外磁静区和下地壳高速层相对应,指示其可能是在裂前或裂间由底侵作用形成的。陆架坡折带附近的F2断裂是内磁静区的北侧边界,指示了南海北部陆壳向过渡壳的转变分界;位于下陆坡与海盆的交界处的F4断裂为外磁静区的南侧边界,F3断裂可能指示了洋陆分界线的位置。
- 吴招才高金耀赵俐红张涛杨春国
- 关键词:南海北部磁场特征
- 南海东北部主要断裂的构造演化意义
- 1.南海东北部陆缘的研究意义现今南海北部陆缘为裂谷型被动大陆边缘,经历了中生代俯冲挤压和新生代陆缘裂谷沉降等多次构造活动,广泛发育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远景区。因此,南海北部陆缘的研究对南海的初始张...
- 王健高金耀吴招才汪俊
- 南海北部陆缘磁静区及与全球大洋磁静区对比的研究评述被引量:11
- 2009年
- 磁静区与磁异常条带不同,具有宽缓的低幅值磁异常特征,但可能同样包含了从陆壳张裂到海底扩张早期的构造活动和演化信息。为了加深认识南海北部陆缘磁静区,归纳了全球深海和边缘两大类型磁静区的物理、化学及构造三大成因,主要包括大西洋和西太平洋侏罗纪磁静区,以及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南大洋白垩纪磁静区,强调磁静区与不同程度地幔柱活动、斜交扩张初始产生的小型错断磁源体及隐含弱磁条带关系的重要性。总结了南海北部陆缘磁静区的研究现状,并从区域综合地球物理和地幔热活动作用两方面探讨了南海北部陆缘磁静区的可能成因机制,最后阐述了需要关注的研究重点及其研究意义。
- 高金耀吴招才王健杨春国张涛
- 关键词:南海北部陆缘
- 深海橄榄岩蛇纹石化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1年
- 深海橄榄岩来源于上地幔,上地幔岩石在上升出露到海底的过程中,普遍与下渗海水发生蛇纹石化作用。深海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伴随着地幔、洋壳及海水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因而是研究上述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基础。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蛇纹石化深海橄榄岩的分布、矿物组成及结构特征,讨论了蛇纹石化作用的温、压条件及蛇纹石化过程中的化学元素迁移,并探讨了深海橄榄岩蛇纹石化作用与热液活动的关系。
- 余星初凤友陈汉林董彦辉李小虎
- 关键词:蛇纹石化矿物组成热液活动
- 南海莫霍面起伏的重力异常提取和反演
- 鉴于地震测深只能在某些特定点或剖面上,而不能大范围地确定莫霍面埋深(或地壳厚度)和结构,我们从重力异常资料出发,进行严格、合理的改正处理,结合地震测深资料,在较大范围内推算南海的莫霍面埋深形态,以分析该区深部构造、地球动...
- 高金耀张涛吴招才杨春国王健汪俊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