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CJL010)
- 作品数:10 被引量:213H指数:7
- 相关作者:杨天宇朱诗娥柳晓霞刘国鹏赵攀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国家信息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收入再分配政策对我国社会各阶层居民消费的扩张效应被引量:4
- 2007年
- 通过对我国居民各阶层的储蓄动机研究及实证分析可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是先上升后下降,而不是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所预言的那样单调下降。所以边际消费倾向最高的阶层并不是低收入阶层,而是中等收入阶层。此时若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话,向中等收入阶层进行转移支付反而比向低收入阶层进行转移支付的效果更好。所以,需要根据各阶层居民消费行为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以启动居民消费。主要政策取向应该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对中等收入阶层进行一定的转移支付,对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应主要采取实物而不是货币形式。
- 杨天宇
- 关键词:收入再分配政策转移支付
- 西方社会学消费理论的经济学评析被引量:9
- 2006年
- 与经济学中的“代表性消费者”假设不同,社会学强调从社会分层的角度研究消费问题。本文对社会学家韦伯的阶层地位消费假说、西美尔的模仿消费理论、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布迪厄的资本-场域-惯习分析框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他们的缺陷和对于经济学家的可资借鉴之处,并提出了经济学消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 杨天宇
- 关键词:社会学社会分层
- 技术创新、就业机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技术创新和就业机会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在理论上是不确定的,其净效果要通过实证分析来判断。利用我国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具有增加居民消费的净效果,就业机会则具有减少居民消费的净效果。因此,要刺激居民消费的增加,需要鼓励技术创新,并要解决就业结构、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以及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在此前提下,通过增加就业机会来增加居民消费是可行的。
- 杨天宇黄桂俊
- 关键词:技术创新就业机会居民消费
- 满足消费最大化的最优居民收入差距研究被引量:44
- 2008年
- 本文运用中国20年来的数据,估算了使居民消费最大化的城乡、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最优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实际城乡、城镇内部收入差距不仅高于最优路径,而且偏离最优路径的程度正在扩大。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对最优路径的偏离超过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最优路径的偏离,而且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偏离最优路径,这说明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抑制消费需求的强度更大。要扩张居民消费,就必须采取措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尤其是缩小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本文的实证分析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方向和力度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可操作的参照系。
- 杨天宇柳晓霞
- 关键词:居民收入差距居民消费
-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之间“倒U”型关系研究被引量:61
- 2007年
- 通过收入再分配刺激消费需求是有前提条件的。只有在边际消费倾向与居民收入呈“倒U”型关系的情况下,收入分配政策才能起到提高总体边际消费倾向、扩大总消费的效果。计量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水平大致呈“倒U”型关系,即中等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因此,实行缩小收入差距的收入再分配政策,能有效地提高我国居民的总体边际消费倾向,扩大总消费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 杨天宇朱诗娥
- 关键词: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分配边际消费倾向
- 社会保障对居民个人储蓄的影响:理论和实证研究综述被引量:6
- 2009年
- 对有关文献的考察表明,多数西方学者认为社会保障具有减少储蓄的作用。从理论上看,社会保障可以同时产生增加和减少储蓄的作用,究竟净效应是正是负,还要看实证分析的结果。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时间序列分析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跨国分析则遇到了估计方法和储蓄习惯的难题而缺乏说服力,相对来说比较成功的实证研究是横截面分析。尽管横截面分析也面临着一些难点,但其中的大多数研究确实为社会保障减少储蓄的净效应提供了证据。
- 杨天宇王小婷
- 关键词:社会保障储蓄
-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2
- 2007年
- 本文的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有一定的挤出居民消费的作用。这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降低了我国居民的资产替代效应,同时退休效应依然存在并且显著;二是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是"等级性"的。各个阶层之间享受的社会保障有一定差距,这导致了社会保障刺激某些阶层消费的作用被其他阶层所"稀释",结果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如何扩张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 杨天宇王小婷
- 关键词:社会保障居民消费
- 和谐社会中的经济利益矛盾调整模式被引量:17
- 2006年
- 我国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化解7种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根源可归结为两点:一是市场失灵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矛盾;二是政府经济职能的某些缺陷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矛盾。以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论文提出了“政府调节市场,市场替代政府”的经济利益矛盾调整模式。
- 杨天宇刘国鹏赵攀
- 我国农户消费倾向“名高实低”现象研究
- 2008年
- 现行统计年鉴中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没有包括城镇居民的非货币转移性收入,因而被严重低估。本文利用经合理调整之后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证明我国农户消费倾向和城镇居民相比仅仅是名义上偏低的,而实际上是偏高的,原因包括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过大,农户比城镇居民消费攀比心理更强,农户预防性储蓄倾向较低等。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要通过提高农户收入,减轻农户负担,推进农村各项配套改革措施来开拓农村市场。
- 杨天宇文焕瑾
- 关键词:可支配收入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的消费理论研究述评被引量:7
- 2007年
- 十余年来,我国学者在消费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相当进展。本文从追踪国外消费理论的最新发展、运用国外非主流消费理论对中国消费问题的研究、创立中国式消费理论的尝试性研究等方面,对90年代以来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评述,并指出了当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促进消费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杨天宇
- 关键词:原创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