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2007B02004)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宋宏涛魏洪源刘国平罗顺忠熊晓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分子
  • 2篇正交
  • 2篇生物分子
  • 2篇核酸
  • 1篇性质分析
  • 1篇荧光
  • 1篇有机试剂
  • 1篇正交法
  • 1篇正交实验
  • 1篇正交试验
  • 1篇试剂
  • 1篇探针
  • 1篇配合物
  • 1篇配体
  • 1篇紫外
  • 1篇紫外可见
  • 1篇紫外可见光谱
  • 1篇紫外可见光谱...
  • 1篇肽核酸
  • 1篇羰基

机构

  • 7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宋宏涛
  • 5篇刘国平
  • 5篇魏洪源
  • 4篇罗顺忠
  • 3篇张华明
  • 3篇杨玉青
  • 2篇熊晓玲
  • 2篇楚士晋
  • 2篇高晖
  • 1篇王关全

传媒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核酸测定中的有机荧光探针被引量:1
2010年
对历来利用荧光分析技术研究和定量测定核酸的情况加以简单的综合评述。介绍了截至目前用于核酸研究和测定的一些主要有机荧光试剂,并对新兴的如有机纳米探针和分子信标等荧光分析技术以及有机荧光试剂的发展前景进行评述。
宋宏涛楚士晋
关键词:荧光核酸探针有机试剂
肽核酸单体结构的初步理论计算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肽核酸作为反义核酸类化合物,能与DNA和RNA以序列特异性方式结合,在基因研究等方面有独特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设计了可用于核素标记的组-半胱-尿、半胱-尿-组、组-半胱-胞等肽核酸单体分子结构,进行了借助于G03程序的初步理论计算,得到了单体结构分子能量、可能配位点的电荷布局、偶极距、立体结构等参数;研究结果显示,所设计的这些单体分子具有可与金属核素配合的位点,且其结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宋宏涛魏洪源刘国平熊晓玲
关键词:肽核酸
Re(O)配合物的制备及相关性质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L18(61×36)多因素多水平正交实验探讨了Re(O)配合物制备过程中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对比标记试验以得到高标记率的188Re(O)APPA,借助于紫外可见光谱的系列对比试验考察了草酸在其间的作用,制备了188Re(O)H IPPA1、88Re(O)PADA等系列188Re(O)配合物,测定了相关Re(O)配合物的稳定性及脂水分配系数。试验结果表明,188Re(O)配合物的制备过程中,少量稳定高铼酸盐作为载体引入,起到稳定配合物的作用;草酸作为反应促进剂,可以降低还原电势,一定程度上也可作为配体交换反应的前提配体。
宋宏涛罗顺忠楚士晋高晖魏洪源杨玉青王关全
关键词:配体
正交法研究系列羰基铼核配合物的制备
本文成功制备了羰基铼中间体,借助于L16(43×26)正交实验细致研究了羰基铼配合物制备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情况,确定了各羰基铼配合物的优化制备条件,同时进行了配合物稳定性的测试及部分理论计算。实验结果表明:pH值在5....
宋宏涛张华明刘国平杨玉青魏洪源罗顺忠
关键词:正交实验配合物
文献传递
运用Uv-vis法定性分析Re(O)(L)与生物分子的相关作用
2009年
借助于Uv-vis分析技术对Re(O)配合物与BSA、β-CD、PVP等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定性研究,以期获得所研究配体作为双功能联接剂的某些信息依据以及Re(O)配合物形成过程中的联接偶联方式或某些性质。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发现:作为双功能联接剂的配体,其分子结构中应具有较多且易于发生偶联的配位点,否则与中心核配合后很难再与生物分子联接实现其作为联接剂的预期功能。
宋宏涛魏洪源张华明刘国平
关键词:UV-VIS生物分子
CO在δ-Pu(111)面吸附行为的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模型方法研究了CO分子在δ-Pu(111)面的吸附行为.通过对不同吸附位置的吸附能和平衡几何结构比较发现,CO分子在δ-Pu(111)面的吸附C端吸附比O端吸附更有利,属于较强的化学作用,最稳定的吸附方式为心式垂直吸附,桥式次之,顶式最不稳定.心式垂直吸附的吸附能为-1.236eV,C原子吸附位距离Pu表面0.2122nm,C—O键长0.1208nm.CO与Pu配位数目是决定化学吸附的主要因素,配位的Pu原子数目越多,化学成键越稳定.Mulliken电荷分析表明CO和Pu表面的作用主要发生在第一层,另外两层几乎没有影响.
熊晓玲魏洪源罗顺忠刘国平
关键词:CO分子
紫外可见光谱法用于定性研究Re(O)配合物的制备及其相关性质
借助于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结合L(6×3)正交试验、对比标记实验等一系列同时或序贯试验,研究了草酸等诸多因素因素在Re(O)配合物的制备过程中的影响情况,考察了所形成的Re(O)配合物的形态及其稳定性等;通过对部分配合物与...
宋宏涛张华明高晖杨玉青刘国平罗顺忠
关键词:正交试验紫外可见光谱生物分子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