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无)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毅杰韩允王开庆史秋霞史晓浩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流动儿童
  • 1篇信念
  • 1篇信念体系
  • 1篇信任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距离
  • 1篇社会认同
  • 1篇社会信任
  • 1篇生活情境
  • 1篇市民
  • 1篇情境
  • 1篇城市

机构

  • 3篇河海大学

作者

  • 3篇王毅杰
  • 1篇王开庆
  • 1篇史晓浩
  • 1篇史秋霞
  • 1篇韩允

传媒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市民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距离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基于2007年末对南京市民的问卷资料,从社会距离的角度分析市民对流动儿童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市民对流动农民的态度相比,市民对流动儿童的态度分化相对较大;市民对流动农民的态度会再生产或复制到流动儿童群体,不仅产生对流动儿童的歧视和排斥,而且还会映射到流动儿童的认知上,使流动儿童产生自我和社会认知的游离,导致这一群体的边缘性再生产,使其感受着作为"外来人"的身份尴尬和充当边缘人的迷茫心态。
王毅杰王开庆韩允
关键词:市民流动儿童社会距离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策略性选择被引量:26
2010年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寻求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认同"。本文所探讨的是流动儿童究竟通过哪些策略性选择来获得这种认同。研究发现,在客观社会通道相对封闭、自身信念系统呈多元化的前提下,流动儿童可能会通过转换比较方向与比较维度、扩大城乡间的差距等策略,来追求高自尊并获得正面的认同。
王毅杰史秋霞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信念体系
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信任的建构机制:一种情境的解释被引量:2
2010年
文化的、制度的以及个体理性的解释路径对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信任的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需要转向一种情境的解释。基于定量与定性资料,笔者描述了他们的信任建构过程,发现这一信任是他们对城市社会中具体生活情境进行主观定义的反映;在生活实践中所积累的库存知识,决定着其信任模式先赋性与自致性相互杂糅而又依次排列。
史晓浩王毅杰
关键词:流动儿童生活情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