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15) 作品数:3 被引量:8 H指数:2 相关作者: 史学正 任红艳 潘剑君 于东升 刘莎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不同分类级别土壤矢量图与最小可分栅格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土壤空间信息的矢量-栅格转换是利用土壤数据进行地表碳、氮等模拟研究的重要基础,由土壤矢量图转化成栅格图时,不同分类级别土壤矢量图与可转化为最小栅格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够明确。本文利用江西省余江县1∶5万土壤图,研究了在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分类水平上,土壤矢量图转化成不同大小栅格图过程中各类土壤分布的面积变化,设定某类土壤栅格分布总面积占同类土壤矢量面积的95%时所对应的栅格大小视为最小可分栅格,并且在不同土壤分类级别的土壤矢量图中,定义面积小于10 km2的土壤类型为小面积土壤类型、面积介于10 km2至100 km2的土壤类型为中等面积土壤类型,面积大于100 km2的土壤类型为大面积土壤类型。结果表明:余江县土壤空间数据的矢量-栅格在转换过程中,由于面积过小和图斑过于分散使得各土壤分类级别均有小面积土壤类型和部分大、中面积土壤类型的栅格面积随着栅格尺度的变小而变大;图斑聚集的大面积土壤类型和中等面积土壤类型栅格面积伴随栅格尺度的变小而变小;土类和亚类中,最小可分栅格分别为1 km和0.2 km,在土属和土种中,最小可分栅格均为0.1 km。 陈粲 张忠启 史学正 任红艳 潘剑君 于东升 檀满枝 孙维侠关键词:土壤分类级别 杉木单立木3-D建模与防侵蚀关键参数表征研究 2015年 单立木三维(3-D)重建与全面解析叶面积指数(LAI)的空间分布对于认识我国南方林下土壤侵蚀过程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江西省东部德兴市新岗山丘陵区的中国—德国-瑞士三方合作生物多样性试验基地,使用地面激光扫描仪(TLS),在野外实地通过扫描获取一棵5年生杉木的点云数据,并基于点云数据反演了该杉木LAI的空间分布,讨论了冠层结构及其异质性对林下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激光扫描仪是单立木3-D重建的有力工具,本研究提出的提取LAI径向分布的体元模型切分方式行之有效。样木LAI在纵向及径向上分布皆不均匀,纵向上,LAI(AH=0.1m)变化范围为O.02~0.18m2/m2;径向上,树干处的LAI可达到树冠边缘处的8~25倍。东南sE、东北NE、西北NW、西南SW四个方位的LAl分布表现为下坡向(SW、NW)大于上坡向(SE、NE)。整棵杉木的LAI为2.45m2/m2,TLS应用于林木野外扫描时受风速的影响比较大,基于体元模型计算LAI时,体元尺寸的选择非常关键。 朱盼盼 史学正 于东升 张海东 宋正姗 Scholten T关键词:体元模型 LAI 水稻土有机碳密度的空间预测分析--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 被引量:5 2010年 准确预测未采样区域SOC密度,是研究SOC演变趋势和探索土壤固碳作用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基础。采用泛克里格法(Universal Kriging,UK)和土壤类型法(pedologic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based method,PKB),分别对长兴县水稻土有机碳密度进行了预测,其中,UK直接以长兴水稻土剖面资料为源数据、PKB以长兴水稻土剖面数据和长兴1∶5万数字土壤图为源数据进行预测。根据平均绝对误差(MAE)及均方根误差(RMSE)大小,评价了两种方法在县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预测效果。结果表明:UK的MAE(31.2)、RMSE(52.5)均大于PKB的MAE(24.7)、RMSE(43.1),说明PKB法的预测效果较好,UK法相对较差。研究表明,对土壤类型、土壤母质,以及剖面点位置等信息的综合考虑能使PKB法更好地表达土壤属性的空间特征,也更适于县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预测。 刘莎 任红艳 史学正 潘剑君 王洪杰关键词:水稻土 有机碳密度 服务于流域水文研究的中国多尺度土壤数据库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为了在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上解决资源、环境和生态的相关问题,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土壤数据库。 史学正 于东升 徐胜祥 孙维侠 赵永存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