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4032)

作品数:13 被引量:144H指数:6
相关作者:赖晓玲孙译李松林赵国泽詹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地震
  • 4篇测深
  • 3篇地电
  • 3篇地震测深
  • 3篇电性
  • 3篇电性结构
  • 3篇东北缘
  • 3篇强震
  • 3篇青藏高原
  • 3篇青藏高原东北...
  • 3篇北缘
  • 3篇大地电磁
  • 2篇地块
  • 2篇震区
  • 2篇深部
  • 2篇深部电性结构
  • 2篇深部构造
  • 2篇深部构造背景
  • 2篇深地震
  • 2篇深地震测深

机构

  • 13篇中国地震局
  • 5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浙江石油勘探...

作者

  • 7篇赖晓玲
  • 5篇孙译
  • 5篇李松林
  • 3篇王继军
  • 3篇刘明军
  • 3篇詹艳
  • 3篇赵国泽
  • 2篇陈小斌
  • 2篇樊计昌
  • 1篇黄哲
  • 1篇刘志
  • 1篇赵俊猛
  • 1篇肖骑彬
  • 1篇刁桂苓
  • 1篇汤吉
  • 1篇邓前辉
  • 1篇宣飞
  • 1篇李津
  • 1篇王立凤
  • 1篇王鑫

传媒

  • 4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Earthq...
  • 1篇Earthq...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eep electric structure beneath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正>In recent years,several magnetotelluric (MT) survey profiles have been completed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ZHAN Yan ZHAO Guoze WANG Jijun CHEN Xiaobin WANG Lifeng TANG Ji XIAO Qibin Institute of Geology
Crustal electric structure of Haiyuan arcuate tectonic region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China
2005年
詹艳赵国泽王继军汤吉陈小斌邓前辉宣飞赵俊猛
关键词:HAIYUANARCUATETECTONICREGIONMAGNETOTELLURIC
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弧形构造区地壳电性结构探测研究被引量:44
2005年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弧形构造区(105°~107°E,36°~37.5°N)的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进行处理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研究区内东西宽约160km、深约60km范围的地壳电性细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呈现南西—北东的带状分布特征.由南西—北东可分为6个电性区块,依次为西吉盆地(Ⅰ)、西、南华山隆起(Ⅱ)、兴仁堡-海原盆地(Ⅲ)、中卫-清水河盆地(Ⅳ)、中宁-红寺堡盆地(Ⅴ)和鄂尔多斯西缘带(Ⅵ).各区块在平面上呈北西撒开、南东收缩的“扫帚状”形态;弧形构造区弧顶附近构造完整、规模大,自弧顶向北西、南东两端构造规模逐渐减小.地表到深度10km左右,西、南华山隆起和鄂尔多斯西缘带呈高阻特性,西吉、兴仁堡-海原、中卫—清水河和中宁-红寺堡4个盆地的电阻率较低且呈盆地凹陷形状.其中兴仁堡-海原盆地电性基底最深,显示为南西深北东浅的“簸箕状”起伏形态.研究区发育不连续的壳内低阻带,与该区中、强震活动密切相关.1920年海原大震区存在明显的电性结构差异,震区南西侧和上部区域为相对高阻,北东侧和下部区域为相对低阻.
詹艳赵国泽王继军汤吉陈小斌邓前辉宣飞赵俊猛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结构
完整坚固地块对大陆强震的控制作用
<正>中国大陆强震主要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上,但不同类型地块对边界地震的影响还不清楚,完整坚固地块在大陆强震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尚需加深认识。分析我国学者的活动地块理论可以得知,传统意义上的稳定地块其实是完整性较好的活动地块...
刘明军樊计昌
文献传递
美国Chesapeake湾撞击坑研究进展及其启示被引量:3
2006年
位于美国弗吉尼亚东海岸直径85 km的Chesapeake湾撞击坑,是十几年前发现的由一颗陨星撞击形成的一个复杂撞击坑.该坑的研究经历四个阶段:地下水调查、撞击坑的发现、美国多学科多部门的综合研究和即将进行的国际钻探取心项目.钻井岩心中的角砾成份和微体化石,提示撞击坑的存在,并确定撞击发生在35 Ma前,即始新始晚期.地震反射剖面资料帮助寻找到撞击坑的具体位置,确定撞击坑的结构和形态特征.Chesapeake湾撞击坑埋藏在新生界沉积层之下,是全球已知最大的、保存最好的撞击坑之一.Chesapeake湾撞击坑主要形态像一顶倒置的宽边大草帽,包括外缘、环状洼地、峰环(内缘)、内盆和中央峰.撞击坑的形成破坏了原来的含水层,撞击坑当时即被富含咸水的抛射角砾岩和海啸角砾岩充填,再被后来的沉积层覆盖.Chesapeake湾撞击坑导致地面沉降、河流变向、海岸含水层的中断、内陆咸水楔的出现、地震,决定Chesapeake湾本身的位置,至今仍然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了解Chesapeake湾撞击坑对我国撞击坑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刘明军李松林樊计昌
关键词:撞击坑地震反射钻井地下水
用近场余震观测资料研究张北地震的发震构造被引量:5
2007年
本文对张北近场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定位,并通过网格化处理得到震源空间分布图像、发震时间图像和定位残差图像.震源空间分布图像和发震时间图像细致地显示了极震区周围的发震构造时空特征为明显的北西方向,另外还存在断续的北东向特征.该震区在中新生代以来有过多期岩浆活动,极震区米家沟附近有一个火山口并且地壳内存在低速带和深断裂,复杂的地壳构造为孕震提供了必要的深部环境.
赖晓玲刁桂苓孙译
关键词:发震构造
美国Chesapeake湾撞击坑研究评述
2005年
刘明军李松林
关键词:撞击坑地震剖面钻井资料地震探测沉积层
渤海及邻区3次7级以上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被引量:16
2007年
对人工地震剖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插值处理,得到了渤海及邻近区域的地壳厚度图,并结合其他地球物理结果,对1969年至1976年在渤海及邻区发生的3次7级以上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渤海地区为一上地幔隆起中心,最薄处地壳厚度只有28km;同时,该地区也是高热流值中心、地壳垂直形变中心和居里面上隆中心;隆起区为一北北东向条带,与郯庐断裂位置相吻合;渤海、海城和唐山3个大地震均发生于该隆起区的边缘,可能与上地幔隆起作用所引起的应力场和热异常活动所引起的热应力场有关。
赖晓玲李松林孙译
关键词:海城地震唐山地震
伽师近场观测地震资料的三维Q值成像被引量:3
2006年
为了研究震源区介质的物性特征,利用振幅谱拟合和有限差分三维Q值成像方法处理了伽师地震区临时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获得了该地震区上地壳的S波三维Q值图像。结果表明:不同深度的Q值图像都存在低Q值带,主要展布方向为EW向、NNE向和NNW向,与研究区的柯坪断裂、羊达曼断裂和麦盖提断裂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并且NNE向的低Q值带与强震群分布和余震分布的条带位置接近,推测低Q值带可能是震源区的几条深部断裂。
赖晓玲孙译
关键词:强震群发震构造
Deep electric structure beneath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n recent years,several magnetotelluric (MT) survey profiles have been completed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ZHAN Yan ZHAO Guoze WANG Jijun CHEN Xiaobin WANG Lifeng TANG Ji XIAO Qibin Institute of Geology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