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8046)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杨春玲张国亮王暕来张振东刘国成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弹道
  • 1篇弹道目标
  • 1篇多光谱
  • 1篇药剂
  • 1篇诱饵弹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子群
  • 1篇网络
  • 1篇粒子群
  • 1篇粒子群优化
  • 1篇目标识别
  • 1篇红外
  • 1篇红外诱饵
  • 1篇红外诱饵弹
  • 1篇概率神经网络

机构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运载火箭...

作者

  • 2篇杨春玲
  • 1篇王暕来
  • 1篇张国亮
  • 1篇刘国成
  • 1篇张振东

传媒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药剂半径对红外诱饵弹辐射特性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红外诱饵弹是一种常见的红外干扰武器,能够对红外制导武器产生很强的干扰效果。在众多类型的红外诱饵弹中,通过投放药剂形成喷射火焰来得到干扰辐射源的方法仍在实战中广泛应用。在这类诱饵弹的研发制造过程中,投放药剂的半径对诱饵弹辐射特性具有很大的影响。针对药剂颗粒半径对诱饵弹辐射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典型的投放药剂类红外诱饵弹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借助了离散相模型(DPM模型)对红外诱饵弹红外特性建模,总结了典型诱饵弹模型下的红外诱饵药剂颗粒直径与辐射特性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最小二乘法对仿真数据进行拟合后确定该典型红外诱饵弹辐射强度最大时的药剂颗粒半径为3.72 mm。该方法对诱饵弹投射颗粒半径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依据,在诱饵弹研发与仿真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杨春玲张振东刘国成
基于优化概率神经网络和红外多光谱融合的大气层外空间弹道目标识别被引量:11
2014年
针对大气层外空间弹道目标难识别的问题,该文利用红外多光谱数据融合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概率神经网络(PNN)的大气层外空间弹道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一种新的多色测温方法提取出弹道目标的温度变化率和有效辐射面积两类动态特征,然后利用高斯粒子群优化(GPSO)方法对PNN的平滑因子进行优化,最后利用优化的PNN完成4类典型空间目标的识别。该方法融合了多光谱信息并提取出了多个动态特征,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另外,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概率神经网络的较高的稳定性和样本容错能力。仿真实验给出了4类典型空间弹道目标的多光谱红外辐射强度序列数据,并进行了目标识别研究。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PNN网络对多个弹道目标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张国亮杨春玲王暕来
关键词:目标识别弹道目标粒子群优化概率神经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