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51009)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程刚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思无邪
  • 2篇宋代
  • 2篇周易
  • 2篇无邪
  • 2篇《周易》
  • 1篇对立
  • 1篇司马光
  • 1篇太极
  • 1篇太极观
  • 1篇朋党
  • 1篇爻辞
  • 1篇卦爻
  • 1篇卦爻辞
  • 1篇文人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关系
  • 1篇无思
  • 1篇经学
  • 1篇古文
  • 1篇《易》

机构

  • 7篇暨南大学

作者

  • 7篇程刚

传媒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周易研究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苏轼的易学与朋党论——兼与欧阳修、司马光、程颐“朋党”观比较
2013年
宋代党争激烈,与之相伴也产生了一些朋党类的文章,苏轼的《续欧阳子朋党论》即其中之一。除了《朋党论》之外,苏轼还在《东坡易传》中借阐释《周易》的机会,表达他的"朋党"观。苏轼的朋党思想与欧阳修、程颐、司马光的朋党思想具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也可从苏轼的《东坡易传》,以及欧阳修的《易或问》、司马光的《温公易说》、程颐的《周易程氏传》中找到思想根源。通过这些比较,还可以看出苏轼的朋党思想具有一定民主的思想因子。
程刚
宋代的太极观与文学本原论被引量:1
2014年
太极观是关于世界本原的理论,在宋代分别出现了朱熹为代表的理本论、张载、杨万里所代表的气本论以及陆九渊、杨简所代表的心本论等三种太极观。这三种太极观对他们各自的文学思想,特别是文学的本原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程刚
关键词:太极
论宋代的“文人之易”及其解易方法
2013年
宋代是易学研究史上的黄金时代,除了邵雍、程颐、朱熹等理学家热衷于易学研究之外,以欧阳修、苏轼、杨万里为代表的文人群体也参与其中。在易学史上这样的"文人之易"的现象是很独特的,但一直被研究者忽略。从方法上说,他们的解易著作具有"以文解易"的特点,从思想上说,他们的解易著作具有"形而下"的特点。"以文解易"的方法,具体说就是文人在解易当中将《周易》看作一个文本,从文理、文势、文脉的角度去理解、判断《周易》;他们在解易中善于利用自身在文义的理解与阐释方面的优势;他们的解易同时是他们创作的一个方面,所以他们往往将自己的文风带入易学的著作中;他们还可以不拘泥于一般的经学注释方式,可以在各种文学文体中"以《易》为文",展开对具体易学问题的深入探讨。
程刚
关键词:宋代
欧阳修的《易》学研究与古文文风转变
2012年
欧阳修是宋代经学家、文学家,在这两个领域他都是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宋初百年的经学是经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变古"时期,初步建立了与"汉学"对峙的"宋学"。欧阳修是参与者更是领导学风转变者,他的经学学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怀疑、平易、实用和简要。欧阳修一身二任,既引导了经学学风的转变,又在宋代古文运动中引导了文风的转变,他对古文文体的推崇,对平易文风的提倡,对实用文风的强调以及对简而有法的文风的身体力行,使得古文创作走上了正轨。欧阳修所引导的经学学风转变与古文文风转变既同步进行,也保持着方向与趋势的一致性。
程刚
关键词:古文
无所思与无邪思:苏轼与朱熹关于“思无邪”的对立阐释
2012年
苏轼与朱熹对于"思无邪"都有过独特的阐释。苏轼以《周易.系辞传》中的"《易》无思也,无为也"与"思无邪"互训,与其道家思想背景密切相关,是其儒道释思想汇通的标志之一。朱熹通过杨时对于苏轼的批评,间接表达了他对于苏轼"思无邪"论的不满,同时以使读者"无邪思"来阐释"思无邪",有着明显的儒家道德纯正的传统阐释痕迹。
程刚
关键词:思无邪
《周易》卦爻辞的文学性——《周易》与文学关系研究综述之二被引量:1
2012年
《周易》作为中国重要的元典之一,在整个文化史上影响很大。一方面《周易》对文学创作、文学思想与文学批评诸方面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其自身卦爻辞的文学性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有大量的成果存在。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周易》卦爻辞的语言、音韵特点,文体特点,文学表现手法、技巧以及《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等几方面展开的。
程刚
关键词:周易卦爻辞
“易无思”与“思无邪”——苏轼对于“思无邪”的独特阐释被引量:5
2012年
孔子以一句"思无邪"来概括整部《诗经》,这样的概括使后世争讼不断。苏轼对于"思无邪"作出了很独特的阐释,他在《论语说》一系列诗文中以《周易.系辞传》的"《易》无思也,无为也"与"思无邪"互训。对于苏轼的解释,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很多尖锐的批评,这也是洛蜀党争中的主要思想差异之一。
程刚
关键词:思无邪无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