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气象局重点科研课题(2008sdqxz19)
-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 相关作者:朱营礼吴增茂李韬更多>>
- 相关机构:威海市气象局中国海洋大学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气象局重点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一次出海快速发展气旋的动力学及中尺度结构特征分析
- 利用扩展Zwack-Okossi方程(扩展Z-O方程)对一个在黄海和日本海快速发展的温带气旋进行天气尺度的诊断分析。诊断结果能够反映气旋发展过程,潜热释放和温度平流在气旋发展初期对气旋发展起到了主要作用,潜热释放是气旋接...
- 朱营礼吴增茂
- 关键词:温带气旋潜热释放重力波
- 文献传递
- 威海市初春两次暖湿气流暴雪的对比分析
- 利用多普勒雷达、卫星、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资料分析了2010年3月1日和17日发生在山东半岛2次暖湿气流影响的暴雪特征。结果表明:两次过程都是由于气旋的发展东移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造成,两次暴雪的特征具有相似性...
- 周淑玲闫淑莲吴增茂
- 关键词:气旋
- 文献传递
- 一次入海气旋快速发展的动力和热力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利用扩展Zwack-Okossi方程(扩展Z-O方程)对2007年3月3-5日黄、渤海海上快速发展的温带气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潜热释放和暖平流在气旋发展初期起主要作用,潜热释放是气旋接近爆发性发展的最主要强迫项,这与以往研究的主要受涡度平流强迫的中国沿海温带气旋不同,说明在中国近海快速发展的一部分温带气旋主要是由潜热释放项强迫的。绝对涡度平流在气旋发展后期才成为主要强迫项。进一步利用MM5模式模拟了潜热释放的作用以及其他一些影响气旋发展的因素,海表面热通量、水汽通量以及气旋路径上的地形对这次气旋的发展有积极贡献,但作用相对潜热释放较小。由于这种在中国近海接近爆发性发展的温带气旋容易造成风暴潮,因此利用动能方程对气旋发展中期的渤海大风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动能水平平流是动能增加的主要作用项,但动能达到最大值后渤海海域的动能主要由有效位能转换和动量下传提供。
- 朱营礼周淑玲林曲凤吴增茂
- 关键词:温带气旋潜热释放
- 黄河下游夏初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25日发生在黄河下游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雷达回波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下产生的,强对流区存在有利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有利于对流天气的发生,Qse高能区和Qse密集区有利于对流天气的发展,850hPa以下为较强散度辐合,800~600hPa为高空散度辐散和600hPa以下的垂直上升运动为强对流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根据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对流活动在河北境内生成,移动过程中发展,影响河南安阳时回波强度大于50dBz,径向速度图上存在中尺度辐合。
- 周淑玲刘澈李韬李香梅王鸣晓
- 关键词:强对流多普勒雷达资料
- 2007年8月10—12日山东半岛持续性特大暴雨的维持机制分析被引量:12
- 2009年
-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8月10—12日发生在山东半岛持续性特大暴雨的特征及维持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持续性特大暴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稳定少动和其边缘不断有冷空气侵入有关;雷达回波强度图上,10—11日最强回波>50dBz,12日回波强度在40~45dBz,其径向速度的零速度线表现不同,但均反映为暖平流;暴雨前期山东半岛具备了发生强雷暴所需的不稳定大气层结,副高边缘的低空东南急流为山东半岛输送了充足的水汽,从而有利于山东半岛暴雨的维持;暴雨维持的动力场特征为:散度场维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垂直速度场为较强的上升运动。
- 周淑玲闫淑莲张灿
- 关键词:天气学持续性暴雨雷达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