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6B06)
- 作品数:7 被引量:154H指数:6
- 相关作者:麦康森艾庆辉张春晓李会涛张璐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集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饲料中硒的添加水平对鲈鱼生长性能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9
- 2006年
-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硒至0.0mg·kg^-1、0.2mg·kg^-1、0.4mg·kg^-1、0.6mg·kg^-1、0.8mg·kg^-1和1.0mg·kg^-1,分别饲喂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10周,观察其对鲈鱼生长性能、肝脏及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肝脏谷胱甘肽还原酶(GR)、肝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实验鲈鱼初始体质量为(26.5±1.02)g,实验结束后饥饿24h再进行测定。结果显示,SGR的最大值及FCR的最小值均出现在硒水平0.4mg·kg^-1饲料组,该组鱼体蛋白质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硒水平为0-0.4mg·kg^-1饲料组鲈鱼的肝脏、血清中GSH-Px活性随着硒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饲料硒水平为0.4mg·kg^-1时达到最高,当硒的添加水平继续提高到0.8~1.0mg·kg^-1时,鲈鱼的肝脏、血清中GSH-Px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GR活性在饲料硒水平达到0.4mg·kg^-1时达到最高值,饲料硒水平为0.6mg·kg^-1时,GR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建议鲈鱼饲料硒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4mg·kg^-1。
- 梁萌青王家林常青柳旭东麦康森
- 关键词:鲈鱼硒酶活性
- 不同无机盐预混料含量对鲈鱼生长和钙磷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以初始体质量(5.50±1.63)g的鲈鱼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生长、鱼体成分及鱼体和脊椎骨钙和磷含量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0%、1%、2%和4%的无机盐预混料制成4种等氮等能(蛋白质42%,总能20 kJ/g)的试验饲料,进行10周的摄食生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鲈鱼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鲈鱼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1%和2%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鱼体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饲料中添加2%和4%的无机盐预混料时,鲈鱼鱼体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0%和1%添加量组(P<0.05),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0%和1%添加量组(P<0.05)。鱼体中钙和磷的变化趋势与鱼体灰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鱼体钙和磷的含量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组(P<0.05)。鱼体脊椎骨钙和磷的变化趋势与脊椎骨灰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脊椎骨钙和磷的含量显著低于添加量为0%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鲈鱼配合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的推荐添加量为4%。
- 张璐艾庆辉张春晓李会涛万军利郑石轩
- 关键词:鲈鱼饲料无机盐摄食
- 饲料中添加外源酶对大黄鱼和鲈氮磷排泄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8年
- 本研究以大黄鱼和鲈为实验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PY)和非淀粉性多糖酶(WX和VP)对其氨氮和可溶性磷(PO43--P)排泄的影响。以含植物蛋白的饲料为基础饲料,分别向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酶的活性为2500IU/g)、800mg WX(主要包括葡聚糖酶、戊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各种酶的活性皆为50IU/g)、400mg VP(主要为木聚糖酶,酶的活性为1000IU/g)以及800mg WX+400mg VP配制出5种实验饲料。实验鱼在海水网箱中经过8周的摄食驯养后,转入室内水族箱中进行氮磷排泄测定实验。在水族箱中经2天的适应后,测定饥饿状态下氨氮及可溶性磷的排泄率。然后饱食投喂,并连续测定摄食后48h内鱼体氨氮和可溶性磷的排泄率。实验期间水温为26.5—32.5℃,盐度为32.5‰—36‰,溶氧在7 mg/L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实验鱼的氨氮和可溶性磷排泄不受实验饲料影响(p>0.05)。而在饱食条件下,实验饲料中添加非淀粉性多糖酶(WX、VP及WX+VP)显著降低了实验鱼的氨氮排泄率(p<0.05),而添加植酸酶组实验鱼的氨氮排泄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饲料处理对实验鱼可溶性磷的排泄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植酸酶组实验鱼的可溶性磷排泄率有增加的趋势。
- 张春晓麦康森艾庆辉段清源申徒基康张璐李会涛
- 关键词:大黄鱼植酸酶氮排泄磷排泄
- 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9
- 2009年
- 以初始体重为(6.26±0.10)g鲈鱼(Lateolabr axjaponicus Cuvier)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PY)和非淀粉多糖酶(WX和VP)(WX为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的复合酶制剂,VP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葡聚糖酶和果胶酶的复合酶制剂)对鲈鱼生长、体组成以及胃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含36.1%鱼粉和18.0%复合蛋白(豆粕∶肉骨粉∶花生粕∶菜籽粕=4∶3∶2∶1并添加赖氨酸、蛋氨酸和异亮氨酸以模拟鱼粉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饲料为基础饲料(Diet1),分别向每千克基础饲料中添加200mg PY(Diet2)和400 mg VP+800mg WX(Diet3),配制出3种等氮(粗蛋白43%)等能(20kJ/g)的实验饲料。实验在1.5m×1.5m×2.0m的浮式海水网箱中进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60尾鲈鱼。每天饱食投喂2次(06:00和18:00)。实验期间水温为27.5—29.5℃,盐度为25‰—28‰,溶解氧大于7mg/L。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外源酶对鲈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92%—95%),但却显著提高了鲈鱼的增重百分率(从859.3%提高到947.2%和905.2%)和特定生长率(从4.0提高到4.2和4.1)(p<0.01)。与基础饲料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鲈鱼鱼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以及身体总能均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鲈鱼鱼体水分、粗脂肪含量以及身体总能也无显著影响,但却显著提高了鱼体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后,鲈鱼胃和肠道消化酶均有上升趋势。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鲈鱼胃和肠道中的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是显著提高了其胃和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从0.74U/mg提高到1.02 U/mg和1.09U/mg提高到1.71U/mg)(p<0.01)。而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鲈鱼胃和肠道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其胃和肠道中淀粉酶的活性(分别从0.05U/mg提高到0.16U/mg和0.12U/mg提高到0.21U/mg)(p<0.01)。
- 张璐艾庆辉麦康森李静李会涛张春晓郑石轩
- 关键词:鲈鱼植酸酶非淀粉多糖酶消化酶
- 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2.26±0.03)g的鲈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饲喂维生素D含量实测值分别为34.2、219.4、393.8、775.9、1 534.1和3 091.2 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9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当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在34.2-393.8 IU/kg时,鲈鱼的增重率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但是当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高于393.8 IU/kg时,鲈鱼的增重率变化不显著并且出现平台期(P〉0.05)。同样,鲈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表现出与增重率相似的变化趋势。2)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鱼体粗灰分、钙和磷含量,脊椎骨、鳃盖骨和鳞片粗灰分含量以及脊椎骨钙和磷含量(P〈0.05),但对鱼体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羟脯氨酸、钙离子和无机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4)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鲈鱼肝体指数及肝脏脂肪和维生素D含量(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肝脏维生素D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并在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达到1 534.1 IU/kg时变化趋于平稳。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生长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431.0 IU/kg饲料。以肝脏维生素D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曲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肝脏维生素D沉积量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2 444.4 IU/kg饲料。
- 张璐李静麦康森艾庆辉张春晓李会涛袁禹惠
- 关键词:鲈鱼维生素D钙磷代谢
- 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对大黄鱼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为探讨精制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对大黄鱼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重6.16±0.19g的大黄鱼为实验对象,通过向精致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维生素A醋酸酯,在室内流水系统进行为期9周的摄食生长实验。试验结束后,...
- 张璐陈效儒麦康森艾庆辉张春晓李会涛李静
- 关键词:维生素A大黄鱼
- 鱼类精氨酸营养生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06年
- 精氨酸为鱼类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其在鱼体内参与蛋白质、多胺的合成,促进生长;精氨酸具有促内分泌作用;精氨酸可在体内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参与鱼类心血管活动、免疫功能的调节。某些鱼类可能具有自身精氨酸的合成能力。鱼类赖氨酸-精氨酸拮抗存在种间差异。本研究从精氨酸的合成、生理功能、与赖氨酸的关系以及需求量等方面对鱼类精氨酸的营养生理研究进行了综述。[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79-685]
- 万军利麦康森艾庆辉
- 关键词:鱼类精氨酸营养
- 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大黄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被引量:29
- 2008年
- 以初始体重(30.8±1.33)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其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分别向每千克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100、500mg肽聚糖,配制出3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在海水浮式网箱(1.5m×1.5m×2.0m)中进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实验采取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5:00和17:30),实验期间海水水温为27.5—30.5℃,盐度为29—33,溶解氧含量在7mg·L^-1以上。饲喂实验结束后测定实验鱼的生长及相关的免疫学指标,同时每网箱取10尾实验鱼转入室内300L水族箱内进行攻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肽聚糖显著影响大黄鱼的成活和生长。当饲料中添加100和500mg·kg^-1肽聚糖时,成活率(分别为95.8%和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8.3%)。当饲料中添加100和500mg·kg^-1肽聚糖时特定生长率(分别1.44%·d^-1和1.41%·d^-1)显著高于对照组(1.12%·d^-1)(P〈0.05)。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实验组大黄鱼血液白细胞吞噬活力和血清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添加肽聚糖的两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血清替代补体途径活力则随着饲料中肽聚糖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哈维氏弧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实验组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5.0%和25.7%)显著低于对照组(64.3%)(P〈0.05)。因此,饲料中添加适宜含量的肽聚糖可显著提高大黄鱼生长率和非特异性免疫力,肽聚糖可以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口服免疫增强剂应用于大黄鱼的养殖生产。
- 张春晓麦康森艾庆辉段清源张璐李会涛万军利
- 关键词:大黄鱼肽聚糖特定生长率非特异性免疫力
- 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对大黄鱼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为探讨精制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对大黄鱼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重6.16±0.19g的大黄鱼为实验对象,通过向精致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维生素A醋酸酯,在室内流水系统进行为期9周的摄食生长实验.试...
- 张璐陈效儒麦康森艾庆辉张春晓李会涛李静
- 关键词:维生素A大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