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209)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魏光全康晓伟刘先平高明远乔瑞瑞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四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分子
  • 2篇血管
  • 2篇双模态
  • 2篇探针
  • 2篇胃肿瘤
  • 2篇分子探针
  • 2篇靶向
  • 2篇成像
  • 1篇单光子
  • 1篇单光子发射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靶向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在体
  • 1篇乳腺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刘先平
  • 3篇印弘
  • 3篇乔瑞瑞
  • 3篇康晓伟
  • 3篇魏光全
  • 3篇高明远
  • 2篇梁树辉
  • 2篇吴开春
  • 1篇蒋建利
  • 1篇李国权
  • 1篇汪静
  • 1篇李郁
  • 1篇张明如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胃癌新生血管靶向多功能探针在体MR和光学双模态成像的可行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胃癌新生血管靶向双模态分子探针在体MR和光学双模态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将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与Cy5.5-CX1耦联合成双模态分子探针DPs,测定探针的水合粒径和Zeta电位.取12只雄性裸鼠,建立胃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将12只鼠利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相同质量的DPs(实验组)和Fe3O4-Cy5.5(对照组).于注射前及注射后4、8、12、18、24 h行T2WI,测量肿瘤内信号强度,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并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选择2组肿瘤注射前及注射后(12 h)相同层面MR图像,计算信号降低百分比,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鼠于注射药物后即刻及2、6、20、28、48 h行活体光学成像,观察体内的荧光分布.注射探针48 h后,处死各组实验鼠,分离皮下移植瘤及器官行离体荧光成像和病理检查.结果 常温下,Fe3O4-Cy5.5的平均水合粒径为(38.23±0.06)nm,平均Zeta电位为(0.29±0.16)mV;DPs的平均水合粒径为(39.49±0.16)nm,平均Zeta电位为(-4.15±0.79)mV.酶标仪检测偶联阳性率>90%.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肝、脾等网状吞噬系统MRI信号降低显著.实验组注射前及注射后4、8、12、18、24 h小鼠肿瘤的CNR分别为18.27±2.19、18.40±2.00、10.22±1.97、9.25±0.44、20.28±1.46和22.41±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49.55,P<0.01),在注射探针后8、12 h CNR较注射前明显降低;对照组上述时间小鼠肿瘤的CNR分别为13.52±1.05、11.38±1.28、13.03±1.38、12.89±1.20、12.06±0.81和13.58±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2.306,P>0.05).实验组肿瘤最外围信号降低百分比为(33.0±2.7)%,中央带为(22.0±1.6)%;对照组最外围信号降低百分比为(8.3±1.2)%,中央带为(3.8±0.9)%,2组肿瘤最外围的信号降低均比中央层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72和6.678,P均<0.01).�
康晓伟乔瑞瑞梁树辉吴开春刘先平印弘高明远魏光全
关键词:胃肿瘤分子探针
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性双模态分子探针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构建靶向胃癌新生血管的特异性MR光学双模态分子探针,并初步研究其物理特征、体外细胞毒性及不同脉冲序列的磁化效应。方法将荧光标记的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性环肽GX1-Cy5.5与表面功能化的磁性纳米颗粒按照不同摩尔质量(1∶100、1∶500)共价耦合,获得双模态探针DPs100(简称DPs)和DPs500,测定其水合粒径和Zeta电位,并估算偶联结合率。采用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 MTT)法测定D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和胃癌细胞BGC823活性率的影响。配置不同浓度DPs溶液行MR扫描,观察在不同扫描序列下的相对信号强度(ΔSI )。不同浓度(0.00、1.25、2.50、15.00、50.00、100.00和150.00μg/ml) DPs处理HUVECs和BGC-823后测得的A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FSE、快速扰相梯度回波( FSPGR )和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 SSFSE )序列间ΔSI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靶向胃癌新生血管双模态探针构建成功。氧化铁颗粒、DPs100和 DPs500的平均水合粒径分别为(35.23±0.07)、(39.49±0.16)和(40.43±1.70)nm;平均Zeta电位分别为(0.31±0.20)、(-4.15±0.79)和(-10.51±2.37) mV。 DPs100和DPs500探针的多肽偶联率分别为92%和94%。不同浓度DPs对HUVECs细胞的A值分别为0.76±0.04、0.80±0.03、0.79±0.05、0.75±0.06、0.74±0.05、0.77±0.01和0.71±0.04,对BGC823细胞的A值分别为0.38±0.04、0.43±0.04、0.41±0.03、0.43±0.07、0.44±0.04、0.41±0.07和0.40±0.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94、0.51,P值均>0.05)。 T1WI信号强度随DPs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FSPGR T1WI相对信号强度大于FSE T1WI(Z=-3.294,P<0.05);T2WI信号强度随DPs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加,当DPs>10μg/ml时,FSE T2 WI与SSFSE T2倡WI相对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7.110,P>0.05);当DPs≤10μg/ml时,SSFSE T2倡WI较FSE T2WI信号降低�
康晓伟乔瑞瑞梁树辉吴开春刘先平印弘高明远魏光全
关键词:胃肿瘤分子探针磁共振成像
靶向乳腺癌膜相关抗原HAb18G/CD147双模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MRI探针的构建与表征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靶向乳腺癌膜相关抗原HAb18G/CD147双模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MRI显像探针的构建方法,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外生物特性。方法将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纳米颗粒与HAb18G/CD147的抗体片段HAb18F(ab’):通过化学偶联法共价结合,得到复合物SPIO—HAb18F(ab’):,采用Iodogen法对复合物进行^125I标记,制得双模态靶向探针^125I-SPIO—HAb18F(ab’)z。采用SPIO及^125I-HAb18F(ab’)2作对照。对分子探针进行表征,包括记录纳米粒子形态、大小、水合粒径;测定SPIO和^125I-SPIO—HAb18F(ab’):溶液的T2横向弛豫率;测量^125-SPIO—HAb18F(ab’):及^125I-HAb18F(ab’):的放射化学纯度及脂水分配系数;分析不同Fe^2+浓度(1、5、10、20、40μg/ml)的^125I-SPIO—HAb18F(ab’)2溶液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实验组)及MDA-MB-468(对照组)存活率的影响。然后行靶向探针^125I-SPIO—HAb18F(ab’):的体外细胞结合实验,分别行MRI检查和SPECT检查。对与靶向探针^125I-SPIO—HAb18F(ab’):共同体外培养后的实验组、对照组及未作处理的MDA—MB-231细胞悬液(空白组)行MRI检查,测量其信号强度,计算MRI信号变化率。将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悬液,在不同时间(20min、40rain、1h、2h、4h)经过处理,用1计数仪测量每管放射性计数,分别计算其细胞结合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Fe^2+浓度的^125I-SPIO—HAb18F(ab’):溶液对各组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SI值的差异。结果靶向乳腺癌膜相关抗原HAb18G/CD147的双模态SPECT—MRI探针构建成功。SPIO纳米颗粒核心粒径为(10.32±1.30)nm,SPIO及^125I-SPIO—HAb18F(ab’):水合粒径分别为44.80、52.64nm。SPIO和^125I-SPIO-HAb18F(ab’):溶液的T2横向弛豫率分别为38.79、106.73mM^-1·s^-1。^125I-SPIO—HAb18F(ab’)。溶
刘先平张明如梦遥乔瑞瑞康晓伟李国权李郁蒋建利高明远印弘汪静魏光全
关键词:乳腺肿瘤分子影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