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161038344-01)

作品数:19 被引量:108H指数:7
相关作者:叶啟发王彦峰范晓礼李玲钟自彪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肝移植
  • 6篇脑死
  • 6篇脑死亡
  • 5篇静脉
  • 4篇自体
  • 4篇自体肝移植
  • 4篇肝静脉
  • 4篇肝移植技术
  • 3篇移植术
  • 3篇术后
  • 3篇细胞
  • 3篇家兔
  • 3篇肝移植术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2篇胆道
  • 2篇胆道并发症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心脏

机构

  • 19篇武汉大学
  • 12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8篇叶啟发
  • 16篇王彦峰
  • 14篇范晓礼
  • 14篇李玲
  • 12篇钟自彪
  • 7篇范林
  • 7篇李弦
  • 6篇明英姿
  • 5篇成柯
  • 4篇彭贵主
  • 3篇张毅
  • 2篇胡龙
  • 2篇孙培龙
  • 1篇乔兵兵
  • 1篇李育玮
  • 1篇涂强
  • 1篇叶殷发
  • 1篇叶放发
  • 1篇陈治泉
  • 1篇张洋

传媒

  • 8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12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机械灌注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采用机械灌注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及对早期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44例DCD供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供肾保存方式不同,分为机械灌注组(n=10)和静态冷储组(n=34例),比较两组受者DGF发生情况和早期移植物功能。结果两组供、受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1周,机械灌注组无受者发生功能性DGF,而静态冷储组功能性DGF发生率为32.4%(1/3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68,P<0.05);机械灌注组DGF发生率为10%(1/10),静态冷储组DGF发生率为29.4%(1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机械灌注过程中肾动脉流量小于60mL/min和阻力系数大于0.5mmHg.mL-1.min-1时,受者发生DGF的概率明显增高。结论机械灌注能有效降低DCD供肾移植受者功能性DGF发生率,是临床维持和修复DCD供肾的重要方法;机械灌注阻力系数和流量可以作为临床评估DCD供肾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判断预后的有益指标。
钟自彪叶啟发范林范晓礼李弦李玲王彦峰
关键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论经典背驮式肝移植技术被引量:7
2013年
经典背驮式肝移植术(PB-OLT)是一项成熟的原位肝脏移植技术.与经典原位肝移植术(ST-OLT)相比,背驮式肝移植术避免了术中对肝后下腔静脉的阻断,无需术中临时性门腔静脉分流(portocaval shunting)及体外转流术.该法节省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改善了术后移植肝恢复状况.本文分析肝静脉解剖变异与经典背驮式肝移植术式选择的关系.术中选择合适的肝静脉吻合方式可以减少术后流出道梗阻、血栓形成、稳固性腹水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肝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改善肝移植的预后.本文提出了背驮式肝移植术的术式参考标准.
叶啟发赵杰明英姿成柯彭贵主张毅孙培龙鲁力李育玮
关键词:背驮式肝移植术肝静脉
细胞凋亡在脑死亡供体肾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基因严格调控的细胞自杀现象。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和基因的表达在脑死亡供体(DBD)中可以发生改变,且与脑死亡(BD)过程中免疫反应有着密切的联系。细胞凋亡可能是一条引起BD捐献供体肾损伤比较重要的途径。文章主要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β-葡萄糖醛酸酶(GUSB)、蛋白酶caspase 3(CASP 3)、分化群95(CD95 or FAS)和肿瘤基因p5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与免疫之间的关系这两大方面来探讨细胞凋亡在BD捐献供体肾中的作用,希望能够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来改善DBD肾的质量。
胡龙叶啟发王彦峰李玲张洋付贞
关键词:脑死亡肾移植细胞凋亡基因表达
肝静脉解剖与肝移植技术规范的临床研究(附248例报道)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研究肝静脉合干以及在下腔静脉(IVC)注入的解剖与分布,从规范背驮式肝移植技术角度将其分型。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卫生部移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0年5月至2007年8月施行的248例背驮式肝移植(PBLT)资料。在移除病肝时观察每例患者肝静脉在第二肝门合干以及注入下腔静脉的解剖情况,观察肝短静脉在第三肝门注入下腔静脉的解剖情况。结果本组248例肝病切除术中观察到肝静脉合干及注入下腔静脉的解剖情况为:左中肝静脉合干142例、右中肝静脉合干54例、三支分别注入34例(18例非水平轴面注入IVC,16例同水平轴面注入IVC)、三支肝静脉合干14例、各肝段肝短静脉分别注入4例。作者按肝静脉合干及注入IVC解剖情况将其分为五型:I型(左中合干型)57.2%、Ⅱ型(右中合干型)21.7%、Ⅲ型(三支合干型)5.6%、Ⅳ型(分别汇入型)13.0%(其中Ⅳn型16例,占6%,为同轴水平汇入;Ⅳ。型18例,占7%,为非同轴水平汇入)、V型(肝段型)1.6%。结论I、Ⅱ、Ⅲ型可常规行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Ⅳ型(IVA型)有近50%的肝静脉同轴水平注入IVC(同轴水平注入IVC占本组病例6%),可三支成型常规行经典背驮式肝移植(CPBLT)。IVA型常规行CPBLT效果好。部分Ⅳ型(1V。型)和V型仅能行供、受体IVC端侧或侧侧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APBLT),或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classic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COLT),亦可结扎或缝扎各HV分支,在供、受体IVC后、前正中行梭形切口或三角型开孔吻合。根据HV合干与非合干汇人IVC的解剖状况,将其分型,并根据HV分型可规范PBLT手术技巧。
叶啟发李弦明英姿成柯范林李玲王彦峰钟自彪范晓礼
关键词:肝静脉肝移植技术
家兔脑死亡后肝损伤机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家兔脑死亡后肝损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脑死亡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0只。脑死亡组采用颅骨钻孔置管,缓慢间断颅内加压至脑死亡;假手术组颅骨钻孔置管,不加压。两组分别于术后2、6、8 h各处死10只,留取血标本及肝组织标本,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各时间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脑死亡组家兔术后8 h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为(83±7)U/L,较术后6 h的(52±4)U/L明显升高(LSD-t=29.65,P<0.05)。随着时间延长,脑死亡组家兔肝脏水肿及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加重,术后8 h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微脓肿,肝细胞受损不明显;而假手术组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脑死亡组术后8 h血清IL-1β为(46±5)mg/L,较假手术组的(33±4)m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4,P<0.05)。脑死亡组术后2、6、8 h不同时间点血清TNF-α为(35.3±4.0)mg/L、(43.4±6.9)mg/L、(49.3±5.4)mg/L,均较对应假手术组的(25.4±3.1)mg/L、(24.2±7.1)mg/L、(25.4±2.0)m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9,3.369,7.224;P<0.05)。结论脑死亡组家兔在术后8 h内肝功能及形态学无明显变化,术后8 h开始出现中性粒细胞微脓肿及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可能与免疫损伤有关。对于家兔脑死亡供体,宜8 h内行肝移植手术治疗。
钟自彪叶啟发范晓礼李玲王彦峰
关键词:脑死亡肝功能试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肝移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靶点被引量:7
2014年
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mobilitygroup,HMG)为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内的非组蛋白核蛋白。自首次发现HMGBI可释放至胞外介导炎症反应后,HMGBl作为一种重要炎症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引起国内外普遍重视。
李晓璟叶啟发王彦峰李玲刘倩雯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靶点介导炎症反应促炎细胞因子非组蛋白
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严重并发症与对策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十年实施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处理经验进行分析。结果(1)在手术临床探索期行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28例,患者术后1个月重度和极重度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5.7%和10.7%;(2)3例极重度感染患者同时并发肝脓肿、脑脓肿和脾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3)在手术临床探索期行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患者术后1个月和1年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17.9%比3.4%,P=0.022;35.7%比8.6%,P=0.002)。结论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可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率并导致严重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率。肝移植时应严格控制脾切除指征,延迟免疫抑制剂应用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叶啟发钟自彪明英姿成柯彭贵主王彦峰张毅孙培龙李玲范晓礼
关键词:肝移植脾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及内镜治疗(附32例报道)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及内镜在肝移植并发症中的治疗。方法笔者所在单位1995年9月至2010年3月期间共施行尸体肝移植516例,将其分为2个阶段,即1995~2001年的技术摸索阶段和2001~2010年的技术成熟阶段。第1阶段125例,有17例(13.60%)发生胆道并发症;第2阶段391例,有15例(3.84%)发生胆道并发症。对这32例患者行内镜诊治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单纯胆瘘5例,单纯胆管结石2例,单纯胆管狭窄11例,胆管狭窄伴结石9例,胆管狭窄合并胆瘘2例,胆管扭曲2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1例。针对不同的胆道并发症,采取了胆管扩张、乳头切开取石、胆道支架置放、鼻胆管引流等不同的治疗方式,32例患者共行内镜治疗56例次,治疗成功27例(84.38%);发生内镜相关并发症4例(12.50%)。结论内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
范林涂强乔兵兵熊艳李弦叶啟发
关键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病因内镜治疗
猪自体肝移植静脉转流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研究
2015年
目的:观察自体肝移植转流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长白猪20只,猪龄为30 d,雌雄不限,体质量约20~25 kg。进行自体肝移植静脉转流。在体外经下腔静脉和脾静脉插管,通过“Y”型管连接左侧颈外静脉插管经磁力泵进行转流,建立自体肝移植模型。观察转流前和转流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记录分析。并取小肠和肾脏组织做病理检测转流效果。转流过程中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内环境的稳定。结果各个实验组转流120 min,体温维持在36.5℃左右,转流总流量维持在(0.52±0.11) L/min(P〉0.05)。各时间点中心静脉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能保持稳定。转流结束前输液量为(965±16) mL(P〉0.05)。小肠和肾脏无淤血。管道中未发现血栓。结论在自体肝移植的转流过程中没有大量输液及输血的情况下能够完成120 min转流。
胡龙范晓礼陈治泉王彦峰叶啟发
关键词:自体肝移植静脉转流血流动力学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被引量:10
2013年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s,BC)作为影响肝移植远期疗效的重要并发症已经引起临床与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胆道并发症是指具有临床表现,有影像学依据,需要进行手术或者介入性治疗的胆道狭窄、梗阻及胆瘘等。其发生与手术方式、胆道变异、血管损伤及供体质量等因素有关。本文对目前BC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予以综述,以期有助于后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李弦范林李玲王彦峰钟自彪范晓礼叶啟发
关键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病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