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WW020)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罗益民蒋跃梅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四川人民出版社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主题

  • 8篇莎士比亚
  • 7篇莎士比亚十四...
  • 7篇十四行诗
  • 3篇拓扑
  • 3篇拓扑学
  • 2篇华兹华斯
  • 2篇爱情
  • 2篇爱情观
  • 1篇心灵
  • 1篇性别
  • 1篇宇宙
  • 1篇宇宙论
  • 1篇钥匙
  • 1篇伦理
  • 1篇伦理美学
  • 1篇美学
  • 1篇金钥匙
  • 1篇开本
  • 1篇可行性
  • 1篇个案

机构

  • 8篇西南大学
  • 1篇四川人民出版...

作者

  • 8篇罗益民
  • 1篇蒋跃梅

传媒

  • 2篇英语研究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莎士比亚...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打开心灵之锁的金钥匙——表现理论:从莎士比亚到华兹华斯被引量:2
2008年
从表面上看,华兹华斯只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疏浚工,承当朝之华靡文风,新古典主义的压抑感和窒息感,工业发展兴旺,旅游业兴起,传记文学得到偏爱,十八世纪哲学对心灵的同步探索等因素,发现自我表达的汲汲所需,莎士比亚并非直接为华氏表现理论指点迷津之人,相关著述对莎华二位关系也未曾做过深入阐发。但是,细心考察发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内容,以及其坎坷、神秘的版本命运史,正如华氏所云,不仅为莎翁本人心灵之锁提供了解铃之人,也为华兹华斯的心灵之锁奉献了一把打开心结的金钥匙。
罗益民
关键词:莎士比亚华兹华斯
都是形式惹的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迄今已有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种译本,其中九种采用了忠实于原文形体和意义的手法。然而,诗歌的抗译性是众所周知的。作为传统形式,又深深置根于西方文化的十四行诗,更是具有这一深层次的特征了。从理论上说,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字,有着不同的异质结构,要移花接木,是不易做到的。从实践来看,八十多年来的阅读史和十四行诗创作史说明,移植英国和西方本土味的十四行诗形式到中国的土壤,还远远没有形成。这种理想和实践上的抵捂说明,英语中的十四行诗和汉语中的十四行诗[如果能够存在的话],是无法殊途同归的。总结起来,这是一个形式的文化的问题。思考这个问题,既有助于在理论上提高认识,纠正一些认识论的偏差,也有助于给诗歌翻译,尤其是传统的格律诗翻译提供启迪和指导。
罗益民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可行性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宇宙论被引量:12
2010年
德籍犹太人心理学家库.勒温的拓扑心理学认知理论认为,物理的空间〔宇宙〕是单数的,心理的空间〔宇宙〕是复数的;物理的空间在动力上是封闭的,心理的空间在动力上是开放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构成的空间,是多维的、开放的、动态的、隐喻的,体现为多种原型,具体化为多种描绘概念的隐喻性认知图形,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这些图形是等效的,它们共同说明、阐述和描绘一个种概念,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同一个意义。这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美学效应产生的过程,也是这个组诗的艺术魅力所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体现出来的西方传统宇宙论,如果用勒温的拓扑心理学来解释,是认知的、心理的,最终是隐喻的和文化的。
罗益民蒋跃梅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拓扑学宇宙论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爱情观被引量:9
2011年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表达的爱情观体现在三个方面:真、善、美。这三个方面充分体现出莎士比亚审美方面的柏拉图观念。诗人综合运用彼特拉克、伊拉斯谟等人的传统,对其进行了辩证的继承和扬弃。在具体的操作手法上,莎士比亚通过拓扑学空间展拓的手段加以实施,形成了莎士比亚艺术审美世界独具风采的大花园,为人类精神宝库留下了可贵的遗产。
罗益民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拓扑学爱情观
经典的力量:关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华兹华斯《序曲》的个案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莎士比亚和华兹华斯的直接渊源除开理论启迪,还体现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中。具体而言,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情感,二是想象,三是自然。这三点生动地体现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和《序曲》两部作品的映照关系中。两者都是情感和心理审美的作品,都是充分运用想象这一工具的结果。前者的特点在于行动描写、交错使用多学科隐喻的玄学派诗风、多声复调技巧和基督宗教主题,后者则通过记忆工具来展现想象所构筑的空间。同时,对自然的重视也体现出二者的相似和相通之处。前者侧重运用西方传统宇宙论对人的地位进行剖析,后者把思想和情感的支点放在山水自然之上。总的说来,华兹华斯创新的源头是莎士比亚,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所超越。这一考证进一步证实了莎士比亚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史和创作史的深刻影响。
罗益民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华兹华斯《序曲》
莎士比亚传记与马隆发掘的“四开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2015年
莎士比亚生前出版的《十四行诗集》(1609),史称“四开本”,经历了曲折坎坷的版本命运史,于1640年被约翰·本森窜改、改装,并和它人的作品组合在一起,出版为《绅士莎士比亚的诗集》,只是到了马隆撰写莎士比亚传记,并为约翰逊的莎士比亚全集编辑的时候,才发现了正本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即这个“四开本”。这才正本清源,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本文考察这一段历史,揭露真相,评价马隆的历史功绩,为学界提供一个参考资料。
罗益民
关键词:莎士比亚传记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爱情观被引量:2
2010年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表达的爱情观体现在三个方面:真、善、美。这三个方面充分体现出莎士比亚审美方面的柏拉图观念。在《会饮篇》、《斐多篇》、《蒂迈欧篇》里,柏拉图对这三个方面及其关系做了多方面的阐述。真在于忠贞,并以追求达到最高的相为真理指归;其中涉及到的美德即是善,而美则是与真和善相结合的。在对美的描述方面,莎士比亚高度重视身体及其在物理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意义,重视在三位一体的真、善、美原则统辖之下的美的相的原型。诗人综合运用彼特拉克、伊拉斯谟等人的传统,对其进行了辩证的继承和扬弃,构成了自己的美的相的原型。在具体的操作手法上,莎士比亚则通过拓扑学空间拓展的手段加以实施,形成了莎士比亚艺术审美世界独具风采的大花园,为人类精神宝库留下了可贵的遗产。
罗益民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拓扑学爱情观
性别伦理美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批评的新方向被引量:7
2007年
性是伦理审美的一大障碍,二者难以调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关于性的种种沸沸扬扬的纠纷,往往由伦理学而起。把伦理学纳入审美的视界,便给性别审美某种让步。这不仅拓展了审美的范畴,也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批评提供了新的方向。
罗益民
关键词:性别伦理美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