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ZJ908-01-02)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廖一波陈全震赵永强曾江宁高爱根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908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底栖动物
  • 2篇潮间带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大榭开发区
  • 1篇多毛类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强度分析
  • 1篇开发区
  • 1篇环境因子
  • 1篇椒江河口
  • 1篇分维数
  • 1篇分析方法
  • 1篇岸线
  • 1篇北岸
  • 1篇春季

机构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2篇寿鹿
  • 2篇高爱根
  • 2篇曾江宁
  • 2篇赵永强
  • 2篇陈全震
  • 2篇廖一波
  • 1篇贾建军
  • 1篇夏小明
  • 1篇王欣凯
  • 1篇黄逸君
  • 1篇童宵岭
  • 1篇杨阳

传媒

  • 2篇海洋学研究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浙江海岛岸线分维数与其人工岸线比例的关系被引量:5
2011年
分形理论指出,曲线的分维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曲线形状的复杂程度。由于不同类型岸线的曲折程度相去甚远,其分维数必然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岸线的分维数中也包含了岸线类型的信息。本文以此入手,利用"908"专项"浙江省海岛调查"的海岛岸线成果,研究浙江省海岛岸线分维数与其人工岸线比例的关系。首先使用SMS 9.0软件以25,50,75,100,125和150m的尺度分别对海岛岸线进行重采样。然后根据重采样后不同尺度下的岸线长度,计算出浙江海岛各类岸线的分维数,其中基岩岸线的分维数为1.067 4,人工岸线的分维数为1.037 5,砂砾质岸线的分维数为1.037 9,全岛岸线的分维数为1.059 6。由于浙江省海岛的砂砾质岸线所占比例极小,本文重点研究了海岛的基岩岸线、人工岸线和全岛岸线分维数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分形理论公式进行简化和推导,得出1种基于海岛岸线分维数求解其人工岸线所占比例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较大尺度下计算的人工岸线比例能更好地反应海岛岸线开发程度;(2)参与计算的基岩岸线和人工岸线分维数需要对计算对象有足够的代表性。最后对浙江省洞头县若干海岛进行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在浙江省海岛岸线开发程度评估中的有效性。
王欣凯贾建军
关键词:分维数
椒江口潮间带多毛类动物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为了解椒江口多毛类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变化和工业污染对其的影响程度,于2007年10月、2008年1月、4月和7月在椒江口潮间带进行底栖多毛类和环境因子调查,分析了多毛类物种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格局以及各断面水温、泥温、沉积物结构、盐度、滩涂宽度等环境因子对多毛类时空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6条断面4季共发现环节动物门多毛纲动物10科20种,以广温广布种为主;(2)季节变化明显,物种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在春季均最高(分别为13种,31.5ind/m2和0.58g/m2),秋、冬季次之,夏季最低(分别为4种,5.8ind/m2,0.21g/m2);(3)物种数呈现位于工业区附近断面低于下游较远处的断面的趋势;(4)沉积物结构、滩涂宽度对多毛类具有显著的影响,滩涂宽度较长、沉积物较细的断面种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较高。
赵永强陈全震曾江宁高爱根黄逸君寿鹿廖一波
关键词:椒江河口潮间带底栖动物多毛类环境因子
基于强度分析方法的秀山岛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2015年
本文收集了1970、1992、2003和2014年4期卫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解译和GIS技术提取秀山岛土地利用/覆盖信息,运用强度分析方法,从时间、类型和转换3个层次统计分析秀山岛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结果显示:秀山岛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林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滩涂;1970—2014年期间,土地转换速率呈先加速后减速的特征;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时间段表现特点各异;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方式。规划政策、经济和人口从业结构等社会人文因子是秀山岛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杨阳夏小明赵旭锋童宵岭
关键词:强度分析
宁波大榭开发区北岸潮间带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格局被引量:10
2009年
为了解宁波大榭岛潮间带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数量分布,探讨自然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的影响,于2006年4月对大榭岛北岸岩礁相和泥沙相两种不同底质的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分析。研究表明:(1)岩礁相断面和泥沙相断面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9种,其中贝类20种,多毛类8种,甲壳类8种;(2)岩礁相断面19种,主要以贝类生物为主,达16种,甲壳类只有2种;泥沙相断面20种,贝类、多毛类和甲壳类分布较为均匀,分别为4种、6种和8种;(3)岩礁相断面和泥沙相断面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583.33 ind/m2和32 ind/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638.56 g/m2和7.83 g/m2,岩礁相断面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均远高于泥沙相断面;(4)岩礁相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垂直变化较泥沙相断面显著。
赵永强曾江宁陈全震高爱根廖一波寿鹿
关键词:潮间带春季大型底栖动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