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51020)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周勇李新亮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财经大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宿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文学
  • 5篇文本
  • 5篇超文本文学
  • 3篇美学
  • 2篇美学意义
  • 1篇页码
  • 1篇艺术
  • 1篇游牧
  • 1篇游戏
  • 1篇游戏化
  • 1篇视觉
  • 1篇视觉艺术
  • 1篇视阈
  • 1篇数据库
  • 1篇数据库结构
  • 1篇听觉
  • 1篇听觉艺术
  • 1篇网络
  • 1篇网络文学
  • 1篇未完成性

机构

  • 7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宿州学院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作者

  • 1篇李新亮
  • 1篇周勇

传媒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网络文学的链接型态及其美学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学界对网络时代出现的新型文学有多种命名,如超文本文学、数字文学(台湾地区称数位文学)、新媒介文学、网络生成文学等,其真正特异性在于数字媒介技术在创作中的真正参与,从技术形式上而言,数字媒介与传统媒介参与文学的最大核心要素在于链接技术的融入,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学上的"翻页"效果,更是一种审美的嬗变。本文将网络文学的链接型态分为五种,即指示式链接、并置式链接、变形式链接、游戏式链接和修辞式链接,它们又各有其特点和美学意义。
韩模永
关键词:网络文学链接美学意义
隐喻的“网络”——论超文本文学与西方后现代文本理论的会通被引量:2
2012年
超文本文学具有三个重要的形式元素:节点、链接和网络。这三个形式元素的美学蕴涵都能在后现代文本理论中找到相通之处———节点类似于"星星"和"原",链接是一种非线性的拼贴或蒙太奇,而网络则通向"理想之文"。当然,这些理论是以隐喻的方式出现的,而超文本则将隐喻变成了现实。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相通主要对应于文本观念的层面,我们不应忽略超文本作为一种思维存在与中国传统美学思维的吻合相似,故而,那种过度把超文本文学与西方后现代文本理论嫁接的倾向是不可取的。
韩模永
关键词:超文本文学网络
文学作品中视觉与听觉的分化被引量:1
2014年
视觉艺术的膨胀与听觉艺术的萎缩是当代美学中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分化的重要表征。这一艺术分化现象对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即过度追求文学作品的视觉化与空间化而忽略听觉化与时间性特征。其实,从文学源头来看,注重听觉化与时间性特征更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只不过,经历了语言与音乐的分化及语言与文字的分化之后,文学的发展与听觉艺术渐行渐远,这严重地削弱了文学作品的艺术表达效果。文学的未来应该回归其固有的听觉性特征,因为文学的本质就是声音与时间的艺术。许多注重听觉意象表达的现代经典小说指明了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新亮
关键词:文学作品视觉艺术听觉艺术
魔幻现实主义视阈中的中拉文学文化可比性探论被引量:1
2013年
魔幻现实主义是于乡土社会基质上,通联传统印第安文化所生发的一种创作实绩斐然的文学流派。中国的寻根文学虽然在本土文学史上成就卓越,但并没有完成对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间的张力所糅合成的传统文化、文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比较中拉社会经济等文学生发的外部土壤和条件,尤其是可从内部直接作用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文化之自然观等哲学、宗教内容,有助于发现在学术研究上据此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和在莫言之后文学创作上深入借鉴的余地。
周勇韩模永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
论超文本文学的美学特征
2012年
超文本文学的美学特征表现在隐性和显性两个方面,隐性特征即为超文本的深层结构,本质上说,超文本是一种非线性的共时结构,只不过,它以一种隐在的方式潜伏在文本的内部;显性特征即为超文本的外部呈现,具体又涵盖三个层面,首先,呈现形态为互文性的文本宇宙;其次,呈现方式为交互性的主体参与;最后,呈现效果为表演性的审美效应。
韩模永
关键词:超文本文学跨媒体操控
从阐释到反对阐释——兼论超文本文学的阅读模式被引量:1
2015年
阐释学在西方发展极为成熟,传统阐释学对意义的存在深信不疑,他们都没有跳出传统的形而上学的秩序,阐释就是对意义的发掘和理解。而以德里达为首的解构则彻底颠覆了这种秩序,对阐释的意义进行了极力的摧毁,把反对阐释推向了时代的风口浪尖。桑塔格、艾柯虽姿态不尽相同,但同样持有反对阐释的论调。反对阐释之后的阐释更多的走向了一种"文本体验"的阅读模式,这种模式在面对超文本文学作品时得到了最现实、最恰当的印证。。
韩模永
关键词:超文本文学游戏化
“光韵的回归”——论超文本文学的数据库结构及美学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超文本文学主要是以一种数据库形式来建构的,其美学意义正源于其自身的可重组性,由此同一文本在不同的计算机终端便可呈现不同的"光韵副本",这种"光韵副本"虽然意味着"光韵的回归",但与作品时代的"韵"显然是不同的,它本质上颠覆了传统作品的"独一无二性"。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游"也许是超文本数据库美学的最为恰当的指称,无独有偶,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所创造的"游牧"也与其有高度的契合之处。
韩模永
关键词:超文本文学数据库结构美学意义游牧
“未完成性”及沉浸式体验——论超文本文学的节点特质被引量:4
2012年
节点构成了超文本文学的文本内容,它实现了"从原子向比特的飞跃"。其物理特质表现为"无",即无形态,无限复制、修改、移动和无距离传播,这直接导致了文本的"未完成性";其存在特质则是一种非物质性的数字存在,比特符码的语词本身、词与物的关系等都遭遇了不同于传统的变化,词与物走向了一种模拟的统一。与此相应,在文学效应上则易产生一种无定性、沉浸式体验。
韩模永
关键词:超文本文学非物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