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1116)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罗运利孙湘君徐兆良袁金红崔美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孢粉
  • 3篇深海
  • 3篇深海沉积
  • 3篇气候
  • 3篇南海南部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演化
  • 2篇深海沉积物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孢粉记录
  • 2篇ODP
  • 2篇ODP114...
  • 2篇MA
  • 1篇大洋
  • 1篇大洋钻探
  • 1篇全球气候
  • 1篇全球气候变化
  • 1篇钻孔
  • 1篇孢粉分析
  • 1篇季风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同济大学

作者

  • 5篇孙湘君
  • 5篇罗运利
  • 2篇袁金红
  • 2篇徐兆良
  • 1篇陈怀成
  • 1篇崔美玲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Marine...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地区百万年以来的天然火与气候:ODP1144孔深海沉积中的炭屑记录被引量:12
2006年
通过南海北部陆坡ODP1144孔沉积柱状样的炭屑数量统计,结合花粉资料讨论了南海北部大陆及大陆架上1 Ma以来天然火的历史及其与气候的关系.研究表明,炭屑的数量及大小与搬运距离有关;搬运距离越短,炭屑数量越多,而粗粒炭屑与细粒炭屑的相对比值也越大.冰期时(氧同位素偶数期)炭屑沉积率均很高,粗粒炭屑与细粒炭屑比值较大;间冰期时(氧同位素奇数期)炭屑沉积率相对较低,粗粒炭屑与细粒炭屑比值较小.这表明冰期时炭屑主要来源于出露的大陆架,炭屑源区与沉积地点距离缩短;间冰期时大陆架被淹没,炭屑只能来源于南海北部周边大陆,炭屑搬运距离增长.整个钻孔剖面碳屑沉积速率变化规律表明在0.9,0.47和0.13 Ma前后,天然火发生强度都有明显增强,表明这些时段气候发生明显变化,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起有关.频谱分析表明,1 Ma以来碳屑沉积速率变化明存在99.1,41 ka的轨道周期以及10 ka(12~8 ka)的半岁差周期.半岁差周期的存在也反应了热带低纬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罗运利孙湘君陈怀成
关键词:孢粉
3.0~2.0 MaBP南海南部深海沉积物孢粉记录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0
2005年
为了探索和揭示2.5 MaBP前后东亚季风演变历史及植被演替对气候演化的响应,对南海南部大洋钻探ODP1143站(9°22'N、113°17'E)深海柱状样的上部135~95 m(3.0~2.0 MaBP)共146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时间分辨率为7 ka/样,孢粉谱显示沉积率变化显著,以2.6 MaBP为界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与前一阶段3.0~2.6 MaBP相比,2.6~2.0 MaBP时段各类型花粉及孢子沉积率均有显著提高.该结果表明2.6 MaBP南海海平面有显著下降,可与北半球冰盖形成、东亚季风增强相对应.2.6 MaBP以后,各类型孢粉沉积率高低变化揭示南海海平面有多次上升和下降,代表了多次冰期-间冰期旋回.该结果与深海氧同位素分期相对应.频谱分析表明3.0~2.0 MaBP存在0.1 Ma(偏心率)和46.9 ka(斜率)的周期.
袁金红罗运利徐兆良孙湘君
关键词:ODP1143站南海南部
12~1.6Ma BP南海南部深海沉积物孢粉记录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南海南部ODP1143孔512~76m层段深海沉积物的孢粉数量统计,讨论了南海南部周边岛屿及大陆架上12~1.6Ma BP时段孢粉组合和植被演替序列.研究表明,8.15Ma前,各类型孢粉沉积率很低;8.15Ma后,孢粉沉积率急剧升高.一方面,是由于此时南海南部周边地区发生构造运动,岛屿急剧上升,导致了沉积物和孢粉沉积率升高;另一方面,在构造运动变化的大背景下,孢粉沉积率的升高也与此时气候变冷,季风增强有关.2.63Ma BP是另一个明显的界限,在这之后,花粉及蕨类孢子沉积率均明显增加,主要与此时全球气候变冷有关.孢粉沉积率变化的频谱分析表明,12~3.0Ma BP时段发现了2,0.67和0.19~0.17Ma的准周期;3.0~1.6Ma BP时段存在0.1Ma和46.9ka的地球轨道周期.
罗运利孙湘君
关键词:孢粉植被演化
Deep-sea Pollen Record during 3.0-2.0 Ma B.P. from ODP Site 1143 and Its Respons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s被引量:1
2006年
为了探索和揭示2.5MaBP前后东亚季风演变历史及植被演替对气候演化的响应,对南海南部大洋钻探ODP1143站(9°22'N、113°17'E)深海柱状样的上部135~95m(3.0~2.0MaBP)共146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时间分辨率为7ka/样,孢粉谱显示沉积率变化显著,以2.6MaBP为界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与前一阶段3.0~2.6MaBP相比,2.6~2.0MaBP时段各类型花粉及孢子沉积率均有显著提高。该结果表明2.6MaBP南海海平面有显著下降,可与北半球冰盖形成、东亚季风增强相对应。2.6MaBP以后,各类型孢粉沉积率高低变化揭示南海海平面有多次上升和下降,代表了多次冰期-间冰期旋回。该结果与深海氧同位素分期相对应。频谱分析表明3.0~2.0MaBP存在0.1Ma(偏心率)和46.9ka(斜率)的周期。
袁金红罗运利徐兆良孙湘君
关键词:ODP1143站南海南部
Deep sea pollen record during 12-1.6 Ma from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被引量:1
2007年
Based on deep-sea pollen results (512-76 m) from ODP Site 1143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the climate and vegetation evolution sequence on the surrounding islands and the exposed continental shelf are discussed. The pollen records show that the pollen influx was quite low before 8.15 Ma and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fterwards. The influx changes can be ascribed,on one side,to tectonics deformations around the southern SCS resulting in rapid uplift of islands and subsequent increase of the sediment rates and pollen influx and on the other side to climate cooling and monsoon enhancement. Around 2.63 Ma was another obvious boundary,the increasing of pollen and spores influx since this time was mainly related to global climate cooling. Spectrum analysis of pollen influx values shows that 2 Ma,0.67 Ma,and 0.19-0.17 Ma cycles existed during 12-3.0 Ma,while 0.1 Ma and 46.9 ka cycles existed during 3.0-2.0 Ma.
LUO YunLiSUN XiangJun
关键词:季风
吉林哈尼湖钻孔5000年以来的古植被气候变化指示被引量:15
2006年
选取哈尼湖钻孔360~0 cm(5 112 aBP以来)的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共采取样品85个,平均时间分辨率约为60 a.样品中花粉含量非常丰富,种类以乔木为主,其百分含量多在80%以上,最高可达96%,根据花粉组成在钻孔上的变化,结合花粉沉积率进行样品分析,自下而上可分为4个花粉组合带,进而将该区5 000 a以来气候演化大致分为4个阶段:阶段1(5 112~3 784 aBP),阔叶类乔木占优势,湿生及水生草本比较丰富,气候温暖湿润;阶段2(3 784 ~1 380 aBP),针叶类乔木占优势,湿生及水生草本消失,气候变凉干;阶段3 (1 380 ~994 aBP),以松为主的针叶类仍占绝对优势,喜温湿的灌木草本含量持续下降,说明气候继续变冷变干;阶段 4(994 aBP以来),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湿生植物的沉积率明显增高,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崔美玲罗运利孙湘君
关键词:孢粉分析植被演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