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YY08-1-063)

作品数:5 被引量:87H指数:5
相关作者:孟广文高玉萍杨爽刘铭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自由经济
  • 4篇自由经济区
  • 4篇经济区
  • 3篇动力机制
  • 3篇自由贸易
  • 3篇自由贸易区
  • 3篇贸易区
  • 2篇出口
  • 2篇出口加工区
  • 1篇动力机制研究
  • 1篇自由港
  • 1篇问卷
  • 1篇问卷调查
  • 1篇贸易园区
  • 1篇保税
  • 1篇保税区
  • 1篇层次分析

机构

  • 5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作者

  • 5篇孟广文
  • 3篇杨爽
  • 3篇高玉萍
  • 1篇刘铭

传媒

  • 2篇地理学报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热带地理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自由经济区演化模式及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启示被引量:26
2009年
有关自由经济区的静态研究众多,但对其演化规律的归纳与总结较少。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由经济区的类型划分以及发展演化阶段的回顾,从目标、区位、产业、政策、管理和空间结构等因素入手,归纳和总结出了世界自由经济区演化规律,并建立了自由经济区统一的演化模式,世界自由经济区正由贸易型向综合型类型,由外资和区域优惠导向向区域和产业优惠导向,由特殊经济区向特殊行政区域,由国内向跨边界区域,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和技术密集转化,由临近港口向更为灵活的区位和更大的空间的方向发展。根据世界自由经济区演化模式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现状与问题,天津滨海新区应选择开放型与封闭型、综合与专业功能型相结合、复合型梯度自由经济区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中期可以采用封闭型、综合复合型自由贸易区发展模式;远期有望成为类似于香港与澳门的特别经济和行政区。
孟广文
关键词:自由经济区自由贸易区
天津滨海新区自由贸易区建立与评价被引量:33
2011年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保税区面临着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压力与趋势。自1990年起天津滨海新区分别建立起了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和东疆港保税区。目前3个保税区已发展成为中国发展最成功的保税区之一和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存在着功能和空间整合以及政策约束等问题,但无论是现有基础、政策支持和发展趋势上看,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发展成一流自由贸易区的潜力。本文依据自由贸易理论和国外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发展经验,结合中国保税区发展现状、优势以及与典型自由贸易区存在的差距,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AHP)及问卷调查方法,初步建立起自由贸易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3级指标体系。以香港自由港为参照,从目标效用度、开放自由度,功能开发度及环境完善度4个方面对天津滨海新区3个保税区发展水平进行总体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扩大开放自由政策、促进产业发展、完善环境和目标效用等方面的建议,并最终提出天津滨海新区分阶段分别建设3个保税区、3个各自独立自由贸易区和统一的综合型自由贸易区的"三阶段"方案设想。
孟广文刘铭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层次分析问卷调查
韩国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过程及启示被引量:17
2015年
自由经济区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近年来已变成加快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化的驱动力以及制度创新的重要平台。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仅次于北美、欧盟的第三大经济区,并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作为具备连接东北亚大陆和海洋区位优势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自由经济区不仅是本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扩大贸易以及增加就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还是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集中在韩国自由经济区的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基础以及对比分析等方面,有关其发展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仍然缺少系统性的归纳与研究。文章采用文献归纳、案例分析等方法,依据经济地理、贸易理论、系统发展演化理论总结归纳了韩国自由经济区由加工制造型向科技型、综合型和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演化的规律及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推动韩国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的国际环境、国内政策、区内条件和区外条件等动力因素;最后分析探讨了韩国自由经济区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对我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参考意义。
杨爽孟广文陈会珠高玉萍邵擎峰
关键词:自由经济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动力机制
台湾自由经济区演化及动力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自由经济区在推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战略实施与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台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经济型特区,通过不断转型升级推动了台湾的工业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归纳,总结了台湾经历的"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自由贸易港—自由经济示范区"四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从目标、政策法规、管理、产业和空间结构入手,归纳出台湾自由经济区的形成演化规律;并认为要素、产业、效益、创新、政策、市场、环境各动力因素相互作用,构成推动其演化的动力机制。本研究对完善自由经济区形成演化理论探索和国内自贸区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高玉萍孟广文杨爽陈会珠邵擎峰
关键词:自由经济区出口加工区动力机制
香港自由港模式发展演化、动力机制及启示被引量:34
2015年
文章在总结并回顾香港由转口贸易型自由港、加工贸易型自由港向综合型自由港和跨区域综合型自由港的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区位市场、运行机制、政策框架、要素投入等内部动因与国际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外部动因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其发展演化的动力机制。最后提出香港自由港发展演化对中国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发展的几点启示:1)依据其发展阶段与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2)选择区位条件有利的地区建设自由贸易区;3)自由贸易港或贸易区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相对独立的行政单元;4)自由贸易港(区)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自由的经济制度和仿真的国际化经营环境。
陈会珠孟广文高玉萍杨爽邵擎峰
关键词:自由经济区自由港动力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