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106803)

作品数:98 被引量:1,664H指数:26
相关作者:程积民张兴昌万惠娥邵明安杨晓梅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0篇农业科学
  • 19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1篇土壤
  • 20篇黄土高原
  • 20篇草地
  • 12篇群落
  • 11篇水分
  • 8篇有机碳
  • 8篇针茅
  • 8篇封育
  • 8篇本氏针茅
  • 7篇云雾
  • 7篇植被
  • 7篇物种
  • 6篇演替
  • 6篇碳储量
  • 6篇土壤有机
  • 6篇丘陵区
  • 6篇黄土丘陵
  • 6篇黄土丘陵区
  • 5篇生态系统
  • 5篇天然草地

机构

  • 75篇西北农林科技...
  • 72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滨州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烟台市水利建...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烟台南山学院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延安职业技术...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滨州市人民医...

作者

  • 49篇程积民
  • 31篇张兴昌
  • 23篇万惠娥
  • 10篇邵明安
  • 9篇杨晓梅
  • 8篇胡相明
  • 8篇赵艳云
  • 8篇程杰
  • 7篇曾德慧
  • 7篇赵凌平
  • 7篇孟蕾
  • 6篇魏孝荣
  • 6篇韩娟娟
  • 5篇高阳
  • 5篇俞靓
  • 5篇刘伟
  • 4篇张丽萍
  • 4篇范文娟
  • 4篇邱莉萍
  • 4篇李禄军

传媒

  • 10篇草地学报
  • 9篇生态学报
  • 9篇水土保持学报
  • 9篇水土保持通报
  • 7篇草业科学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中国水土保持...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草业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土壤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7篇2012
  • 16篇2011
  • 23篇2010
  • 19篇2009
  • 28篇2008
  • 5篇2007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雾山草地优势种的光合生理特性对光强的响应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了云雾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优势种的光合生理特性对模拟光强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光照强度的增加,4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先增大后减少,蒸腾速率增加。本氏针茅的水分利用效率先增大后减少,铁杆蒿、大针茅和厚穗冰草的WUE呈一直增大趋势。4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生长旺季7月份最大,生长末季9月份最小;蒸腾速率则表现为8月份最大。不同植物间最大光合速率的顺序为铁杆蒿>大针茅>厚穗冰草>本氏针茅;蒸腾速率大小顺序为本氏针茅>厚穗冰草>大针茅>铁杆蒿;水分利用效率的顺序为铁杆蒿>厚穗冰草>大针茅>本氏针茅。叶绿素荧光参数表明,随光强的增加,光能捕获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PhiPSⅡ)和PhiCO2降低,热耗散(NPQ)上升。
胡相明王希英程积民万惠娥赵艳云
关键词:光合特性光强CO2浓度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柠条(Caragana korsh inskii)树干液流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39
2008年
应用热脉冲技术在黄土高原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于2006年6月13至25日测定了两种不同密度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群落的树干液流动态。同时测量了土壤水分、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水汽压亏缺和作物参考蒸散等环境因子,并根据植物蒸腾的P-M公式,反推计算冠层导度。结果表明,除风速外,柠条树木液流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水汽压亏缺、作物参考蒸散均显著相关,且可用太阳辐射的线性表达式来估测。不同密度群落的日蒸腾量随叶面积指数增大而增加,叶面积指数为2.3的群落平均日蒸腾为3.83mm d-1m-2,而叶面积指数为1.1的林分平均日蒸腾1.64mm d-1m-2。冠层导度与气象因子关系复杂,当土壤水分不存在亏缺时,冠层导度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作物参考蒸散因子显著相关,与水汽亏缺和相对湿度因子无相关性;当土壤水分存在亏缺时,冠层导度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作物参考蒸散因子无相关关系,而与水汽亏缺和相对湿度因子显著相关。
夏永秋邵明安
关键词:黄土高原树干液流叶面积指数气象因子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不同地形下土壤性质分布特征被引量:33
2007年
地形条件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性质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性质的分布是合理评价黄土区土壤质量状况的重要前提。论文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地形条件对土壤性质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速效磷、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为高度变异的土壤性质;pH值和过氧化氢酶为小变异土壤性质。塬面和沟道土壤pH值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低,阳离子交换量较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在土壤剖面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均表现为塬面>梯田>坡地>沟道的趋势。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pH值的变化由地形条件引起的土壤过程及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引起;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由成土过程、pH值和有机质的差异引起;土壤有机质及氮、磷养分的差异由与地形条件对应的土地利用方式引起;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则是有机质的差异引起的。
魏孝荣邵明安
关键词: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条件土壤性质剖面分布
Effects of freeze-thaw on soi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at the Keerqin Sandy Lands,China被引量:3
2008年
A laboratory simulated freeze-thaw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freeze-thaw on soil nutrient availability in temperate semi-arid regions.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andy soils (0-20 cm) of three typical ecosystems (grassland, Mongolian pine plantation and poplar plantation) in southeastern Keerqin Sandy Lands of China and subjected to freeze-thaw treatment (-12℃ for 10 days, then r 20℃ for 10 days) or incubated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20℃ for 20 days). Concentrations of the soil NO3^--N, NH4^+-N, NaHCO3 extractable inorganic P (LPi) and microbial biomass P (MBP) were determined on three occasions: at the start of the incubation, immediate post-thawing and at the 10th day post-thaw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net nitrification and N mineralization rates at three sites were negatively affected by freeze-thaw treatment, and decreased by 50%-85%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of which the greatest decline occurred in the soil collected from poplar plantation. In contrast, the concentration of soil NH4^+-N, NaHCO3 extractable inorganic P (LPi) and microbial biomass P were in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freeze-thaw except that LPi and NH4^+-N showed a slight increase immediate post-thawing. The effects of freeze-thaw on soil N transformation were related to soil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the relatively constant available P was ascribed to severe soil aridity.
赵琼曾德慧范志平
转录组测序及其在牧草基因资源发掘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18
2011年
本研究概述了基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转录组测序的基本原理、实验流程、数据分析和目前的应用现状,并结合抗旱牧草转录组测序研究思路,展望了转录组测序可能对牧草种质资源基因发掘及其在牧草作物种质创新与品种设计育种中产生的影响。
井赵斌魏琳俞靓程积民
关键词:转录组测序牧草基因
岷江干旱河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抗冲性试验被引量:24
2012年
采用野外实地放水冲刷的试验方法,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龙坝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灌木林地、荒草地、耕地和裸地)下土壤抗冲性进行测试研究,分析了土壤侵蚀产沙相关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抗冲系数均随冲刷时间延长呈波状上升变化趋势;土壤的抗冲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荒草地、小麦耕地、灌木林地、玉米耕地、裸地;土壤抗冲系数与粉粒体积分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92,P<0.01),与砂粒体积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5,P<0.01)。
伏耀龙张兴昌
关键词:土壤抗冲性坡面侵蚀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冲刷试验
半干旱区退耕地紫花苜蓿生长特性与土壤水分生态效应被引量:24
2011年
本文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20年生紫花苜蓿(Meducagi sativaL.)生长变化特征与土壤水分的消耗与恢复过程。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不同生长阶段生产力差异较大,年生长的6-8月份,即在水热同步条件下,紫花苜蓿形成较高地上生物量,为年生长的盛期,但土壤水分消耗过度,降至年最低点;紫花苜蓿产草量不同生长年限均达极显著差异,在山地、塬地和川地3种立地条件下均呈规律性变化特征,即在生长的4~8年间,3种立地条件下紫花苜蓿均为旺盛生长阶段,第10年土壤含水量降到最低,土壤干层厚度高达300~720 cm,土壤水分严重亏缺;10年后随紫花苜蓿的基本衰败,土壤水分开始缓慢恢复;第15~20年,3种立地类型500 cm土层以上土壤水分可恢复到接近种植前的土壤含水量,而500 cm以下土壤通体干燥化严重,水分恢复极为缓慢,且恢复难度较大。因而,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紫花苜蓿适宜生长年限应为8~10年,第4~8年为苜蓿生长的高峰期。
程积民程杰高阳
关键词: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土壤水分土壤干层半干旱区
旱地长期培肥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研究了连续25年长期培肥试验条件下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从酶学角度揭示长期培肥的效应。结果表明,长期培肥增加了脲酶和碱性磷酸酶酶促反应的Vmax、Vmax/Km和k值;降低了Ea、△G、△H和△S值,说明培肥能提高酶促反应速度、减小活化自由能、加快土壤中物质的生物循环过程。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和热力学参数与土壤性质相关分析表明,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大多依赖于土壤化学性状,基于动力学参数的土壤肥力指标体系可评价土壤肥力水平,且U-Vmax、P-Km、P-Vmax可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邱莉萍王益权刘军张兴昌
关键词:长期培肥土壤酶动力学热力学
子午岭60年辽东栎林种子质量与森林更新被引量:34
2009年
辽东栎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的优势乔木树种之一。通过26年的定位监测,对子午岭辽东栎林种子质量消减、种子萌发与环境条件、实生苗时空分布动态以及对其森林更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在子午岭半阳坡、半阴坡和阴坡3种类型中,平均完好种子占种子总数的26.65%;霉变种子占18.72%;动物取食虫蛀种子在阴坡远高于半阴坡和半阳坡,占到种子总数的26.32%;已发芽的种子占其总数的28.31%,且半阴坡>半阳坡>阴坡。每年均有大量种子生产,但在生境与动物的共同作用下,种子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多达73.35%的种子失去生命力,直接影响实生苗的形成;地表覆盖物虽能促进种子的快速发芽,但对成苗却是一个物理障碍,影响是负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地表覆盖物的厚度和含水量;在辽东栎林下虽有一定的实生幼苗分布,但数量极少,平均密度仅为140~120株/hm2,且不同立地条件差异显著,严重影响森林的天然更新。
程积民赵凌平程杰
关键词:种子质量种子萌发
碎石含量和盖度对黄土高原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根据自然界中碎石存在的2种形式,布设碎石覆盖和土石混合2个试验,利用中子仪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变化,研究碎石对黄土高原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以期为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灌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碎石覆盖及无碎石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再缓慢减少的趋势,但碎石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减小幅度明显低于无碎石覆盖处理,且随着碎石覆盖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小幅度变小;土石混合处理土壤含水量呈波浪式增加趋势,尤其是碎石含量高的处理,而无碎石混合处理呈平缓增加趋势,且其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土石混合处理。总之,碎石覆盖和碎石镶嵌在土壤中均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碎石覆盖于地表可以有效抑制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增加水分入渗深度;碎石镶嵌在土壤中可以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入渗率和大孔隙数量,且碎石含量越高,其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程度越大。
赵梅汪羽宁刘和平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水分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