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941)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郭奇峰徐绘华刘四红刘青华梁俊波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肉瘤
  • 5篇细胞
  • 5篇骨肉瘤
  • 4篇配合物
  • 4篇
  • 2篇增殖
  • 2篇周期
  • 2篇吡啶
  • 2篇细胞增殖
  • 2篇细胞周期
  • 2篇多吡啶配合物
  • 1篇凋亡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诱导骨
  • 1篇肉瘤细胞
  • 1篇沙利度胺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诱导
  • 1篇迁移
  • 1篇人骨

机构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作者

  • 6篇徐绘华
  • 6篇郭奇峰
  • 5篇刘四红
  • 3篇刘青华
  • 2篇梁俊波
  • 1篇黄千峰
  • 1篇梅勇
  • 1篇严瀚
  • 1篇伍勇
  • 1篇赵建华
  • 1篇张贵强
  • 1篇刘世红
  • 1篇朱建伟
  • 1篇容智敏

传媒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解剖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组腺病毒体外诱导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BMtr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双基因体外转染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后目的基因表达与诱导成骨情况。方法从2岁健康雌性山羊髂骨处骨穿抽取骨髓2ml,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山羊BMSCs,将前期构建好的腺病毒载体Ad—BMP2一bFGF、Ad—BMP2分2组,以MOI=5000分别转染BMSCs,每2d用ELISA法检测BMP2和bFGF的表达情况,每周用ALP染色试剂盒及定量试剂盒检测ALP表达情况。结果Ad—BMP2-bFGF转染BMSCs48h后,目的蛋白已有显著表达(BMP2为3996.22pg/ml、bFGF为1352.15pg/m1),第6天达到高峰(BMP2为5146.63Pg/ml、bFGF为1434.75Pg/m1),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后细胞呈现明显的成骨改变,All。P活性明显增高(266mol/L),Ad—BMP2-bFGF组ALP表达量约为Ad—BMP2组的1.5倍(P〈0.05)。结论经Ad—BMP2-bFGF转染的BMSCs具有持续高水平目的蛋白表达活性,转染后的BMSCs表现出明显的成骨活性.成骨活性明显强于Ad—BMP2组。
严瀚徐绘华郭奇峰刘青华刘四红娄盼梅勇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钌(Ⅱ)配合物[Ru(dmp)_(2)(NMIP)](ClO_(4))_(2)抗骨肉瘤HOS细胞的凋亡
2019年
目的探讨钌(Ⅱ)配合物[Ru(dmp)2(NMIP)](ClO4)2对人骨肉瘤HOS细胞的凋亡作用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钌(II)配合物作用于人骨肉瘤HOS细胞后RNA变化,蛋白免疫电泳法检测钌(II)配合物作用于人骨肉瘤HOS细胞后细胞凋亡蛋白变化。结果钌配合物作用于HOS细胞24 h后,提取总基因逆转录后做荧光定量PCR。相比对照组,25、50、100μmol/L钌配合物组Bcl2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分别为0.86±0.02、0.52±0.01、0.4±0.01)(P<0.05),而Bax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分别为1.18±0.18、1.7±0.10、1.69±0.10),Caspase3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分别为1.22±0.11、1.61±0.12、1.62±0.06)。0、25、50、100μmol/L钌配合物能降低细胞体内Bcl2蛋白表达(分别为0.52±0.03、0.55±0.08、0.39±0.02、0.14±0.01),增加Bax蛋白表达(分别为0.52±0.01、0.60±0.02、0.64±0.03、0.62±0.02),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分别为0.57±0.01、0.61±0.01、0.68±0.01、0.64±0.01)(P<0.05)。结论钌配合物通过线粒体引起的内源性凋亡通路引起骨肉瘤细胞凋亡。
徐绘华黄千峰黄智通朱建伟刘四红郭奇峰
关键词:骨肉瘤
新型钌(Ⅱ)配合物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被引量:3
2013年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新型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phen)2MCMIP]2+(△-1)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株增殖及凋亡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经0.00、12.50、25.00、50.00、100.00、150.00Ixmol/LA-1作用24、48、72h后,MG-63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经0.00、25.00、50.00、100.00μmol/LA-1作用24h后,MG-63细胞的凋亡及周期变化。结果A.1可明显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并呈明显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4、48、72hICs0分别为57.80μmol/L、45.27Ixmol/L、32.51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得不同浓度△-1作用24h后,细胞早期凋亡比例从(1.06±0.12)%上升至(37.10±1.25)%,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结论Δ-1能抑制MG-6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l期。
容智敏郭奇峰刘四红刘青华徐绘华
关键词:MG-63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沙利度胺抑制骨肉瘤细胞U2OS迁移和侵袭
2015年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处理人骨肉瘤细U2OS,采用划痕实验检测沙利度胺对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沙利度胺对细胞侵袭的影响,q RT-PCR检测不同浓度沙利度胺作用于细胞后VEGFA、HIF1α和OPN基因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沙利度胺对细胞VEGF、HIF1和OPN蛋白的作用。结果 50、100、200μg/m L沙利度胺作用于U2OS后,划痕实验中沙利度胺组细胞迁移距离明显少于对照组,沙利度胺作用12 h,其迁移距离分别为24 h对照组的(62.36±12.41)%、(57.89±11.23)%和(49.47±6.90)%;作用24 h,其迁移距离分别为24 h对照组的(62.36±12.41)%、(57.89±11.23)%和(49.47±6.90)%。侵袭实验中显示沙利度胺组穿膜细胞数量对比对照组减少,其比率分别为(83.49±2.10)%、(70.64±2.86)%和(50.46±1.59)%。q RTPCR显示50、100、200μg/m L沙利度胺作用于U2OS 24 h后VEGFA、HIF-1α和OPN表达与对照组比较降低,VEGFA m RNA表达量分别为(2.50±0.25)%、(11.75±0.2)%和(6.51±0.01)%;HIF-1αm RNA表达量分别为(34.33±0.42)%、(46.33±1.06)%和(42.60±1.46)%;OPN表达量分别为(86.33±1.8)%、(52.07±1.29)%和(40.06±1)%。蛋白免疫印结果显示VEGFA、HIF-1α和OPN表达与对照组比较降低:与对照组VEGFA表达量1.06±0.06相比,药物组分别为0.88±0.01、04±0.02和0.62±0.01;与对照组HIF-1α表达量0.71±0.01对比,药物组分别为0.69±0.01、0.49±0.01和0.39±0.01;与对照组OPN表达量1.07±0.01对比,药物组分别为1.04±0.01、0.96±0.01和0.6±0.01。结论沙利度胺抑制骨肉瘤细胞U2OS迁移侵袭,其机制与降低细胞内VEGFA、HIF-1α和OPN有关。
朱建伟蔡彤惠刘世红徐绘华张贵强梁俊波郭奇峰
关键词:沙利度胺骨肉瘤迁移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钌(U)多吡啶配合物[Ru(dmb)2(DBHIP)](C104)2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在培养液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对骨肉瘤MG-63细胞进行诱导,以CCK-8计数法测细胞生长曲线、细胞集落形成法观察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Hoee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结果发现(6.25-100)μmol/L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均能不同程度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其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66.10±0.228)μmol/L,对骨肉瘤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作用96h后最高抑制率达80.2%。50.0、25.0、12.5μmol/L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作用于细胞24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71.43±9.99)%、(57.634±2.78)%、(24.07±3.83)%,与对照组(3.30±0.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检测药物作用后的骨肉瘤细胞,呈现G1/G0期阻滞,并呈剂量依赖效应,浓度越高细胞处在G1/G0期的比例越高。药物处理后的细胞经Hoechst-33258染色,细胞核出现浓染致密的固缩形态和颗粒状荧光。结论钌(Ⅱ)多吡啶配合物能够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发生凋亡,呈现G1/G0期阻滞,与时间、剂量正相关。
周勇赵建华刘四红徐绘华刘青华伍勇郭奇峰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细胞凋亡
新型钌(Ⅱ)配合物抑制人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及其机制
2015年
目的研究新型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dmp)2Nadpip](Cl O4)2(Ru 1)对人骨肉瘤U-2 OS细胞增殖抑制及相关机制。方法 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DAPI染色观察细胞吸收Ru1作用部位情况,Hoechst-33258染色观察Ru1作用后细胞核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结果 (6.25~100.00)μmol/L的Ru 1均能不同程度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其24、48、72 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3.26、45.52、41.00μmol/L,对骨肉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细胞吸收结果显示Ru 1能进入细胞质,聚集并作用于细胞核内。药物处理后的细胞经Hoechst-33258染色,细胞核出现致密浓染,或呈碎块状致密浓染。100.0、50.0、25.0μmol/L Ru 1作用于细胞48 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38.51±3.72)%、(21.13±2.03)%、(11.75±2.5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检测药物作用后的U-2 OS细胞呈现G0/G1期阻滞,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Ru 1能抑制U-2 OS细胞增殖,诱导其发生凋亡并呈现G0/G1期阻滞,均与时间、剂量正相关。
文晖龙刘四红徐绘华梁俊波郭奇峰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