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1C003)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邸利平魏涛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邮电大学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正蒙》
  • 1篇道学
  • 1篇新著
  • 1篇儒学
  • 1篇视域
  • 1篇疏解
  • 1篇通经
  • 1篇清代
  • 1篇清儒
  • 1篇主体向度
  • 1篇追寻
  • 1篇礼学
  • 1篇吕大临
  • 1篇经学
  • 1篇工夫
  • 1篇发生学
  • 1篇发微

机构

  • 3篇西安邮电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3篇邸利平
  • 1篇魏涛

传媒

  • 2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人文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道由中出”与“通经践礼”——论吕大临的道学实践宗旨
2015年
作为张载与二程的门人,吕大临的思想既显示出道学理论指向的共性,也有独具一格的个性。由解释《中庸》而得出的"中者道之所由出",集中地反映了吕大临以工夫贯通本体的理论特点,而"通经践礼"则既表现了他通过义理重释和社会教化以复兴儒学的努力,也呈现出将经学和礼学融入身心修养之"为己之学"的道学实践特点。
邸利平
关键词:道学经学礼学工夫
主体发生学与儒学的诠释视域——评丁为祥新著《发生与诠释:儒学形成、发展之主体向度的追寻》
2016年
儒学既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也在不断的反向诠释过程中自觉地奠定、发展、诠释和张扬着其鲜明的人文关怀、道德精神和主体品格。《发生与诠释》一书考察了三代到两汉之儒学产生和初期发展阶段,涉及到儒学对"生存技能"和"人伦文明"关注侧重的变化、在现实政治中的自我定位和理论建构倾向,以及在道德和社会实践中的具体性智慧等重要问题,最后展现出儒学的客观发生发展与主体认同诠释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当代儒学研究提供一个可能的思路。
邸利平
清代《正蒙》诠释发微被引量:1
2013年
张子《正蒙》向以难读著称,历代注释颇多,尤以清代为盛。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流传至今的《正蒙》清代注,包括《宋元学案》、王夫之、李光地、王植、杨方达、张伯行、李元春等,注解特点各异,思想倾向亦各有不同。通过对该时期数种典型注本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到,学界有关明清时期《正蒙》注解多为程朱化之解的说法是不成立的。自北宋以来程朱化张载诠释的倾向虽至清代有所强化,但并没有影响此间主要通过对《正蒙》的诠释为主要方式的张载哲学研究的独立而多元化的展开。
魏涛
关键词:清儒《正蒙》
张载《正蒙》“太和所谓道”章疏解
2013年
"太和所谓道"章为张载《正蒙》首章,亦是全书纲领。在诠释《周易》的基础上,张载使用"太和"、"道"、"感"、"性"、"生"、"几微"、"易简"、"乾坤"、"气"、"神"等概念,陈述了他对宇宙存在状态及其价值内蕴的理解。此章之难点尤在对"道"、"气"、"神"的理解上。后世注家或以"理"释道,或以"气"释道,前者不足以呈现道之活动义,后者不足以彰显道之超越义。本文通过全章细致疏解,指出此"道"实际涵括生化流行、本体超越与工夫指向三义,展现出张载既为客观天地立基又为主体实践指向的努力。
邸利平
关键词:《正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