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余热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发(F10-049-2-00)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正王艳伟赵东郭闯尹泽成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工业余热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基于R600a的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热转换效率是余热发电系统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余热发电系统的热转效率是余热发电系统的研究重点。针对低于350℃的低温余热,结合工程的实际状况,选择了有机工质R600a作为余热发电系统的循环工质,同时搭建了低温余热发电系统。通过理论分析了发现循环工质的过热度存在一个最佳值,当循环工质的过热度处于最佳值时,系统换热效率最大,并找到了控制循环工质的过热度的方法。在实验中,改变工质泵的频率观察循环工质的过热度、蒸发器压力、涡轮机转速、发电机电压和电流的变化。通过实验找到使过热度为最佳值的频率,此频率下的系统换热效率最高。
- 王正赵东
- 关键词:有机朗肯循环离心泵过热度换热效率
- 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涡轮机建模及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主要采用R600a作为循环工质,以涡旋膨胀机和发电机为研究对象,搭建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实验装置,通过采集实验数据来分析余热发电机组涡轮机-发电机的工作性能。研究了涡轮膨胀机的转速、压力差对余热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热机转换效率、不可逆损失的影响。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证明了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可行性。
- 王正郭闯宗振鹏
- 关键词:R600A余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压力差
- 基于BP神经网络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建模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设计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模拟实验,研究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余热发电系统的性能以及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研究分析,发现涡轮机转速与工质蒸发压力相匹配,能够使系统达到最大功率输出。为研究这一问题构建BP神经网络,并用实验数据对BP网络进行训练,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系统模型。
- 王正姚光伟
- 关键词:有机朗肯循环BP神经网络涡轮机
- 低温余热发电蒸发器过热度与换热效率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蒸发器压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换热器的热转换效率,为给实际余热发电系统提供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数据,针对低于350℃的低温余热,结合工程的实际状况,选择了有机工质R600a作为余热发电系统的循环工质,同时搭建了低温余热发电系统。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了蒸发器压力与换热效率的关系并进行了仿真,为实验和数据的分析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在实验中,通过改变有热源的流量实验系统过热度的动态响应,验证了蒸发器压力与换热效率之间的关系。
- 王正赵东
- 关键词:有机朗肯循环离心泵过热度换热效率
- 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板式蒸发器过热度控制策略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板式蒸发器过热度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中的重要参数,以低沸点有机物R600a为循环工质,结合200℃以下的低温热源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过热度控制理论及其控制策略,结合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进行了Simulink仿真验证。以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平台实验,通过热源变化引起的系统过热度的动态响应分析,验证了过热度作为控制对象的可行性。
- 王正王艳伟
- 关键词:低温余热发电过热度R600A矢量控制蒸发器低温热源
- 板式蒸发器过热度的控制方法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针对200℃以下的低温热源,选择低沸点有机工质R600a作为余热发电系统的循环工质,搭建了由有机工质R600a和板式蒸发器组成的系统。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了板式蒸发器的稳态数学模型,为实验和数据的分析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在实验中,改变有机工质R600a的流量测量不同值时实验系统过热度的动态响应,最后确定系统过热度和板式蒸发器的基本传递函数关系。
- 王正王艳伟
- 关键词:板式蒸发器R600A过热度
- 基于矢量控制的永磁同步发电机电磁转矩控制方法优化被引量:2
- 2012年
- 当永磁同步发电机应用在发电系统中,会遇到诸多问题。首先其转子磁场存在不可控制性,其次当发电机端电压过大超过传统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时会引起变流失败,再次永磁发电机输出电流流向难以直接控制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在永磁同步发电机三相出线端串接感性电抗器,通过控制电抗器上的电压幅值和相位间接控制三相出线端电流的控制策略,从而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根据余热发电系统的要求,结合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技术,搭建了永磁同步发电机电磁转矩控制的仿真平台。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案能够合理与有效的控制永磁同步发电机电磁转矩。
- 王正尹泽成
- 关键词:永磁同步发电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余热发电
- 矩阵变换器--永磁同步发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被引量:1
- 2013年
- 根据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矢量控制技术的特点,结合矩阵变换器(MC)和电机矢量控制技术的优点,并采用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MC实现对PMSG的矢量控制。为有效控制PMSG电磁转矩,采用在PMSG三相出线端串接电感的控制策略。根据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要求,搭建PMSG矢量控制系统,并进行Matlab仿真与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证明了MC对PMSG矢量控制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同时证明了串接电感环节的有效性。
- 王正崔超
- 关键词:永磁同步发电机矩阵变换器转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