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613401)

作品数:31 被引量:168H指数:7
相关作者:王悦叶开其孙迎辉杨柏孙景志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理学
  • 3篇电子电信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9篇发光
  • 7篇配合物
  • 7篇分子
  • 5篇电致发光
  • 4篇荧光
  • 4篇子结构
  • 4篇卟啉
  • 4篇稀土
  • 4篇稀土配合物
  • 3篇树脂
  • 3篇相互作用
  • 3篇介孔
  • 3篇光谱
  • 3篇光学树脂
  • 3篇苯基
  • 3篇超分子
  • 2篇电荷
  • 2篇电荷转移
  • 2篇电化学
  • 2篇电子结构

机构

  • 18篇吉林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浙江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王悦
  • 7篇叶开其
  • 7篇孙迎辉
  • 6篇杨柏
  • 5篇孙景志
  • 5篇田文晶
  • 4篇张萍
  • 4篇王冬梅
  • 4篇汪茫
  • 4篇张慧东
  • 3篇贺庆国
  • 3篇白凤莲
  • 3篇张晶莹
  • 2篇王欢
  • 2篇程延祥
  • 2篇王利祥
  • 2篇李新国
  • 2篇王奉敏
  • 2篇裴松皓
  • 2篇温善鹏

传媒

  • 10篇高等学校化学...
  • 6篇科学通报
  • 3篇分子科学学报
  • 3篇发光学报
  • 2篇高分子学报
  • 2篇应用化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液晶与显示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1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核三联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和电化学性质被引量:7
2006年
设计合成了以对乙烯基苯撑齐聚体为桥的双2,2′:6′,2″-三联吡啶配体,经过分步配位,得到双核三联吡啶钌(Ⅱ)配合物. 光谱研究表明,这类配合物在室温下存在强的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吸收峰. 常温下由于其激发态寿命太短而无荧光发射,而在低温(77 K)下,则表现出红光发射(639~641 nm). 双核配合物中基于中心离子钌的可逆的氧化电位在+1.25 eV左右,基于三联吡啶单元的第一还原电位位于-1.15 eV左右,第二还原电位则位于-1.38 eV左右.
陈学刚程延祥耿延侯王利祥
关键词:三联吡啶光谱法电化学性质
基于弱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的层状有机超分子晶体被引量:11
2006年
合成了双吡啶双西佛碱(bped)有机分子,并用该分子进行了超分子网络晶体的组装.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40 14(15)nm,b=0.421 53(11)nm,c=1.115 05(4)nm,β=101.660(4)°,V=0.616 90(18)nm3,Z=2,R=0.064 8.在bped晶体中存在着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该氢键由N原子和H—C中的H原子相互作用而成.每一个bped分子同另外6个bped分子通过氢键相连,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孙迎辉叶开其孔建飞朱东霞王悦
关键词:氢键单晶
菲咯啉铜(Ⅰ)配合物的红光有机电致磷光器件被引量:2
2006年
考察了红光Cu(Ⅰ)配合物[Cu(dbp)(dmp)](BF4)(dbp:2,9-二叔丁基-1,10-菲咯啉;dmp:2,9-二甲基-1,10-菲咯啉)的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性能。将质量分数为20%的配合物掺杂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中,配合物的最大发射在617 nm,PL效率约为5%,磷光寿命为1.7μs。将质量分数为10%的配合物搀杂于聚乙烯基咔唑(PVK)主体材料中,制备的多层器件的光谱同配合物在PMMA薄膜中光致发光光谱基本一致,能达到631 cd/m2的最大亮度和0.9 cd/A的最大电流效率。器件在高电流密度下的三重态-三重态淬灭不严重,这与该Cu(Ⅰ)配合物的磷光寿命较短有关。
张其胜周全国程延祥马东阁王利祥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磷光
原位复合法制备含铽(Ⅲ)配合物光学树脂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稀土元素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而具有光、电、磁、激光等特性[1,2], 被誉为新材料的宝库, 尤其是稀土配合物具有的Antenna效应, 使发光强度明显增强[3]. 含稀土的高分子材料既具有稀土离子的发光性能, 又具有高分子材料质量轻、抗冲击力强和易加工成型等优点, 从而引起广泛的关注[4,5].
王冬梅林权杨柏
关键词:原位复合法光学树脂稀土配合物
CdS纳米棒/酞菁氧钛复合光导体的光电导性能被引量:16
2005年
采用以溶剂热方法合成的CdS纳米棒与酞菁氧钛复合制备的复合光导体,在570nm光照下其光电导性能明显提高,将质量分数为5%的CdS纳米棒与TiOPc复合使光敏性能提高32%.电子结构的数据和表面光电压谱分析结果表明,复合体系中存在从CdS纳米棒到TiOPc的光致空穴转移,TiOPc因被CdS纳米棒敏化而表现出高的光电导性能.
孙景志曹健李寒莹洪剑汪茫
关键词:CDS纳米棒复合材料电荷转移光敏性
噻吩低聚物能级结构的量子化学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系列 EDOT低聚物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前线分子轨道 ,得到了相应的能级结构参数 .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发现 ,计算值与实验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计算结果表明 ,通过选择性地改变共轭主链的长度、取代基的位置和取代基的类型 ,可以规律性地改变化合物光谱性质和能级结构 .
杨国波周印华田文晶周新潘清江任爱民
关键词:量子化学计算能级结构
具有无机/有机核壳结构的窄分散发光微球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2
2005年
张恺韩坤张学海张俊虎杨柏
关键词:核壳结构发光聚苯乙烯微球CDTE电沉积技术
四苯基卟啉铂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四苯基卟啉铂(PtTPP)可以作为红光掺杂材料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采用的器件结构为[ITO/CuPc/NPB/BePP2∶PtTPP/LiF/Al],其中BePP2∶PtTPP的共沉积膜作为发射层.实验结果表明在发射层中存在着从BePP2到PtTPP的能量传递.通过改变掺杂层中PtTPP的浓度来考察器件的性能,当PtTPP的掺杂浓度在8%(物质的量比)时,器件呈现纯正的红光发射,发射峰位于668nm,器件的效率为0 004lm/W.
郭建华吴英叶开其孙迎辉王悦
关键词:电致发光性能分子结构
透明光学树脂中Eu^(3+)辐射参数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报道了一种新合成的含三元稀土配合物的透明光学树脂材料的辐射特性的研究。基于J-O参数理论,利用含稀土配合物Eu(TTA)3phen-0.31wt%的光学树脂的发射荧光光谱,计算了Eu3+在光学树脂基质中的J-O参数Ω2=10.139 4×10-20cm2,Ω4=3.810 9×10-20cm2,Ω6=9.050 7×10-20cm2。利用得到的J-O参数可以计算光学树脂中Eu3+的跃迁振子强度fcal,5D0激发态的辐射跃迁概率A(456.6 s-1)、辐射寿命τ(2 190.1μs),还计算了光学树脂中Eu3+的跃迁5D0→7FJ′(其中J′=1,2,4,6)的发射截面σ、荧光分支比β。通过分析计算得到的J-O参数可知,光学树脂中Eu3+的5D0亚稳态的寿命较长,跃迁5D0→7F2的发射截面最大,说明含稀土配合物的光学树脂具有作光放大或激光材料的潜在性。
王芙香裴松皓彭慰先王冬梅杨柏王奉敏李新国
关键词:光学树脂三元稀土配合物
发光配合物1,2-二(2-吡啶甲酰胺基)苯锌的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合成了发光配合物 1 ,2 -二 (2 -吡啶甲酰胺基 )苯锌 (1 )及其双分子 -4,4′-联吡啶复合物 (2 ) .用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得到了配合物 2的单晶结构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 a=0 .962 5 1 (6)nm,b=1 .5 0 1 2 2 (9) nm,c=1 .642 5 2 (1 2 ) nm,α=1 0 6.95 8(2 )°,β=1 0 5 .3 62 (3 )°,γ=1 0 2 .978(2 )°,V=2 .0 685 (2 ) nm3,Z=2 ,Dc=1 .5 63 g/cm3,F(0 0 0 ) =1 0 0 0 ,R1 =0 .0 3 67,w R2 =0 .0 898.研究表明 ,晶体 2由 1个 4,4′-联吡啶通过配位键连接 2个化合物 1分子构成 .晶体 2是由沿晶体学 b和 c轴方向的一维分子柱堆积而成 .考察了配合物 1的发光性质 ,配合物 1可作为发光材料效率很高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 .
叶开其吴英郭建华孙迎辉王悦
关键词:电致发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