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434007) 作品数:11 被引量:265 H指数:9 相关作者: 高辉远 张立涛 姚广 部建雯 孙山 更多>> 相关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滨州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盐胁迫对杂交酸模叶片光合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0 2008年 以杂交酸模(Rumex K-1)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100~300 mmol·L^-1) KCl和NaCl胁迫对杂交酸模幼苗叶片光合活性及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mol·L^-1浓度的NaCl对杂交酸模幼苗叶片光合活性的抑制作用大于KCl;当浓度增大到300 mmol·L^-1时,KCl对杂交酸模叶片光合活性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NaCl.300 mmol·L^-1 KCl和NaCl处理植株的叶片水势分别为-0.93 MPa和-1.05 MPa,渗透势分别为-1.43 MPa和-1.10 MPa,说明KCl对杂交酸模植株过多的伤害不是渗透胁迫造成的;经过300 mmol·L^-1KCl胁迫后,杂交酸模叶片中Na+含量急剧降到对照植株的11.4%,而补充25 mmol·L^-1 NaCl可以明显缓解KCl对杂交酸模光合活性的伤害,说明Na^+的亏缺和高浓度K^+的积聚可能是导致高浓度KCl对杂交酸模光合活性的伤害比NaCl更严重的主要原因. 房朋 任丽丽 张立涛 高辉远关键词:杂交酸模 NACL KCL 光合活性 晴天条件下光、温变化对苹果绿色果皮原初光化学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和光谱反射测定技术,研究了晴天条件下,光、温变化对苹果绿色果皮原初光化学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天内,随着光、温的增强,金冠苹果果皮在12:00—14:00存在较严重的光抑制.O-J-I-P荧光诱导曲线在300μs处的相对可变荧光(Wk)几乎没有变化,说明果皮PSⅡ的放氧复合体(OEC)的活性在一天当中没有受到强光和高温的伤害;但是果皮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电子受体的概率(Ψo)从8:00—12:00逐渐下降,说明金冠果皮PSⅡ反应中心受体侧的功能受到抑制.强光降低了果皮单位面积上有活性的反应中心(RC/CS)的数量,导致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增加.果皮的光化学反应(TRo/RC)不能完全利用所吸收的光能,使单位反应中心的热耗散(DIo/RC)增加.伴随着光抑制的出现,苹果果皮叶黄素库的脱环化比例增加,表明强光下,果皮启动了叶黄素循环机制,来耗散过剩光能,以减轻过剩光能对光合机构的进一步伤害;一天中,光强和温度的增加均可加重果皮的光抑制程度,但光强对果皮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温度对果皮的影响. 孙山 张立涛 高辉远 束怀瑞 王来平关键词:苹果 光抑制 原初光化学反应 叶黄素循环 光谱反射 植物叶片和冠层光化学反射指数与叶黄素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20 2009年 以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和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Linn.)为材料,使用光谱反射技术测定了这两种植物叶片水平和冠层水平的光化学反射指数(PRI)的日变化,同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了这两种植物叶黄素循环的日变化,分析了单叶、群体冠层的PRI与叶黄素循环和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非光化学淬灭(NPQ)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论是叶片水平还是冠层水平,两种植物PRI的变化均与叶黄素的脱环氧化程度和NPQ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与ΦPSⅡ呈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叶片水平还是冠层水平上的光谱反射指数均能非常好地反映植物光合机构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彭涛 姚广 高辉远 李鹏民 王未未 孙山 赵世杰关键词:光谱分析仪 叶黄素循环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侵染抑制黄瓜光合作用的机理 被引量:20 2009年 以津春四号黄瓜(Cucumis sativusL.‘Jinchun 4’)为实验材料,通过同时测定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对820 nm光的吸收曲线,以及过氧化氢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研究了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侵染黄瓜叶片后,对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功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核盘菌侵染后,两个光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核盘菌侵染叶片后,叶片过氧化氢(H2O2)含量升高,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加剧,叶片放氧能力下降,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发生变化。核盘菌侵染严重伤害了PSⅡ供体侧(放氧复合体)、受体侧以及反应中心的活性,并且降低PSⅠ最大氧化还原能力(△I/Io)。核盘菌侵染黄瓜后,抑制了CAT的活性,导致过量活性氧的积累,直接伤害了光合机构PSⅠ和PSⅡ的功能;对PSⅠ的伤害抑制了PSⅡ电子向PSⅠ的传递,进一步加剧了PSⅡ的伤害程度,导致更多过剩激发能产生,造成恶性循环,这是核盘菌抑制黄瓜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 部建雯 姚广 高辉远 贾裕娇 张立涛 程丹丹 王鑫关键词:核盘菌 黄瓜 不同施氮量对杂交酸模叶片光合电子流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8 2007年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高蛋白含量植物杂交酸模(Rumex patientiaxR.tianschanicus)叶片中总光合电子流和分配在碳同化、光呼吸、Mehler反应以及氮代谢上的光合电子流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都显著提高,同时更多的光合电子流分配到氮代谢和光呼吸。氮代谢所需光合电子流约占总光合电子流的15%~21%。缺氮并没有造成光合电子流向Mehler反应分配的增加。 李海东 高辉远关键词:氮代谢 光呼吸 盐胁迫对高羊茅叶片光系统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2009年 以高羊茅为材料,利用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猝灭以及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分析(O-J-I-P test)等手段,研究了300mmol/L盐胁迫对高羊茅叶片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光化学活性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00mmol/L盐胁迫没有伤害高羊茅叶片的PSⅡ和PSⅠ的活性,其净光合速率的降低是由气孔导度降低引起的,光合速率降低后诱导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下降,叶黄素循环在保护高羊茅光合机构免受过剩激发能伤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盐胁迫下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的增加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而进一步保护PSⅡ免受盐胁迫。 姚广 王鑫 高辉远 张立涛 部建雯关键词:高羊茅 盐胁迫 叶绿素荧光 低温弱光胁迫对日光温室栽培杏树光系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2008年 以温室栽培的金太阳杏为材料,测定了金太阳杏叶片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PSⅡ)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探讨了低温弱光(7℃、200μmol.m-2.s-1PFD)对叶片光系统Ⅰ(PSⅠ)和PSⅡ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温室栽培的金太阳杏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25℃左右.光下7℃的低温可使叶片净光合速率(Pn)大幅下降,造成激发压(1-qP)增大,进而引起光抑制.低温弱光条件使PSⅠ和PSⅡ功能受到破坏,与单纯低温胁迫(7℃,黑暗)处理相比,经低温、弱光(7℃,200μmol.m-2.s-1PFD)胁迫2h后,PSⅠ活性下降了28.26%,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表明低温弱光条件下PSⅠ比PSⅡ更易发生光抑制. 孙山 张立涛 王家喜 王少敏 高华君 高辉远关键词:低温弱光 日光温室 光系统 低温弱光胁迫对野生大豆和大豆栽培种光系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1 2007年 以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为材料,通过同时测定大豆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对820nm光的吸收曲线,以及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分析了低温弱光胁迫及常温弱光恢复下这2种大豆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PSI)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对这2种大豆的PSI和PSII的功能都造成伤害;在低温弱光胁迫下,维持较高的SOD和APX活性和维持PSI和PSII的协调性是野生大豆比栽培大豆耐低温的一个重要原因。 任丽丽 高辉远关键词:低温弱光 野生大豆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香蕉束顶病毒海口分离物基因组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2010年 以海口香蕉束顶病株的幼嫩假茎和叶片总DNA为模板,通过反向PCR法克隆了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海口分离物(命名为BBTV-HaiKou)的6个DNA组分的全长序列。结果表明,DNA1~6序列全长分别为1106、1040、1058、1040、1013和1082nt。各组分非编码区各包含一个茎环共同区和一个主要共同区,同源性分别为91.55%和88.45%。各组分编码区均编码一个开放可读框(ORF),其中DNA1 ORF内部还有一个小的ORF。序列分析表明,BBTV-HaiKou分离物与其它分离物间的DNA1最为保守,DNA2变异最大。DNA1组分核苷酸序列与亚洲组、南太平洋组各分离物及ABTV(Abacá bunchy top virus)分离物同源性分别为93.1%~99.1%,89.6%~90.7%和76.2%~77.4%,相应的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BBTV和ABTV中分别为93.4%~100%和85.7%。根据Karan等的分类方法,确定BBTV-HaiKou分离物属于亚洲组成员。 冯团诚 王健华 刘志昕关键词:香蕉束顶病毒 基因克隆 光温交叉处理对小麦紫黄质脱环氧化酶活性及其热耗散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2008年 为了探讨温度和光强是如何影响离体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活性,阐明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与VDE活性关系,该文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强(200、500、900和1200μmol·m–2·s–1)和不同温度(4、25、38和45℃)交叉处理对小麦叶片VDE活性以及依赖叶黄素循环热耗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叶片VDE活性在30℃最高,说明30℃是小麦叶片VDE体外条件下的最适温度;不同光强处理下小麦叶片VDE活性基本一致。与室温(25℃)处理的叶片相比,低温(4℃)处理的叶片VDE活力没有明显下降,而高温(45℃)处理则导致了叶片VDE活性急剧下降。小麦叶片热耗散(NPQ)以及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qE)均随着处理光强的增加不断上升,而qE/NPQ则随光强增加略微下降,在1200μmol·m–2·s–1光强条件下qE/NPQ则急剧下降。该研究揭示VDE活性与依赖叶黄素循环热耗散能力的指标qE/NPQ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完全一致。并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 陈华新 陈玮 姜闯道 高辉远 邹琦关键词:叶黄素循环 紫黄质脱环氧化酶 光抑制 热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