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B2007-13)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邵纯红李芬王路姜安玺庞静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脱硫
  • 3篇纳米
  • 2篇纳米ZNO
  • 1篇氧化锌
  • 1篇乙醇
  • 1篇杂多酸
  • 1篇室温
  • 1篇铁掺杂
  • 1篇铈掺杂
  • 1篇脱硫剂
  • 1篇纳米CUO
  • 1篇晶型
  • 1篇甲醇
  • 1篇甲醇脱水
  • 1篇甲醚
  • 1篇二甲醚
  • 1篇ZNO
  • 1篇CH
  • 1篇CH3SH
  • 1篇CUO

机构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黑龙江工程学...
  • 2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 5篇邵纯红
  • 4篇王路
  • 4篇李芬
  • 3篇姜安玺
  • 2篇庞静
  • 1篇张爽
  • 1篇周百斌
  • 1篇王伟

传媒

  • 1篇化学与粘合
  • 1篇黑龙江大学自...
  • 1篇化学工程师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纳米ZnO去除CH_3SH性能的研究
2008年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考察了平均粒径分别为14.3nm,21.2nm,24.1nm,35.3nm的ZnO和商品ZnO(约200nm)对CH3SH的去除性能,通过FTIR和XPS等技术对脱硫反应后的试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H3SH主要以分子形式吸附于纳米ZnO表面,并随纳米ZnO粒径的减小,吸附在纳米ZnO表面上CH3SH的FTIR特征峰和硫物种XPS特征峰逐渐增强,CH3SH在纳米ZnO表面进一步脱质子,反应活性逐渐增大,脱硫性能逐渐提高。说明纳米ZnO的表面结构是影响脱硫性能的主要因素。
邵纯红孙曙光李芬姜安玺王路
关键词:纳米ZNO常温CH3SH脱硫
纳米CuO/ZnO去除H_2S反应条件及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以纳米CuO/ZnO作为去除H2S的活性组分,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氧分压等反应条件和掺铜量对纳米CuO/ZnO脱硫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CuO对脱硫剂脱硫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剂TZ2(Cu:Zn物质的量比为1:18.40)有较高的脱硫性能;空速越低脱硫性能越高;反应温度由25℃升高到120℃,脱硫性能先下降后升高,120℃的脱硫性能略高于25℃;氧分压为10%时,有最佳的脱硫性能;CuO的加入增大了脱硫产物向多硫化物及单质硫的转化。
邵纯红孙曙光张爽庞静李芬姜安玺
关键词:CUOH2S
多周期脱硫/再生对脱硫剂Ce-Fe/ZnO表面结构及再生性能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多周期脱硫/再生后CFZ脱硫剂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脱硫剂经多周期脱硫/再生结构发生的变化,从微观结构角度探讨脱硫剂结构的变化对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次再生后脱硫剂的形貌和粒径变化不大,比表面积减小66.8%,孔分布发生较大变化,较大和较小孔径明显减少,10~50 nm孔所占比例增加44.6%,再生过程产生硫酸盐;2~5次再生后脱硫剂的结构变化不大,脱硫性能趋于稳定,表明脱硫剂结构和再生过程产生的硫酸盐对脱硫剂表面的覆盖是影响脱硫性能的主要因素;经5次再生,6次脱硫的累计硫容为12.8%,是新鲜脱硫剂1次脱硫硫容的5.56倍.
邵纯红李芬王路庞静王伟
关键词:铈掺杂铁掺杂氧化锌
纳米ZnO对催化剂H_4SiW_(12)O_(40)-La_2O_3/纳米ZnO∶γ-Al_2O_3表面结构及催化活性的影响
2008年
将纳米ZnO作为甲醇脱水制备二甲醚催化剂的组分,考察了纳米ZnO的含量对催化剂H4SiW12O40-La2O3/纳米ZnO∶γ-Al2O3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TPD和BET等技术探讨分析了纳米ZnO的加入与催化剂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纳米ZnO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改善了催化剂的孔结构,提高了催化剂活性组分分散度,增大了中等强度的酸量,提高了甲醇的转化率;催化剂H4SiW12O40-La2O3/纳米ZnO∶γ-Al2O3(1∶3)有最佳催化活性。
邵纯红王路孙曙光周百斌
关键词:纳米ZNO二甲醚甲醇脱水杂多酸
乙醇对纳米CuO晶型及脱硫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分别以硝酸铜水溶液和乙醇溶液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uO。通过TEM、XRD和XPS技术对比分析了乙醇对纳米CuO粒径及晶型的影响,并对比测试了制得的两种纳米CuO室温脱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乙醇为分散剂制得的纳米CuO主要是球形,其平均粒径约为7nm,水为分散剂制得的样品中出现了大量棒形纳米CuO,尺寸约为8 nm×36nm,说明溶剂极性影响纳米材料的粒径和晶型的形成;球形纳米CuO室温脱除H2S的活性时间是棒形纳米CuO的近两倍,表明纳米粒子的结构是影响脱硫性能的重要因素。
邵纯红王路李芬姜安玺
关键词:纳米CUO乙醇室温脱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