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4054)

作品数:22 被引量:235H指数:10
相关作者:朱红赵炜关润伶夏建华王芳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矿业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 5篇矿业工程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脱硫
  • 6篇浮选
  • 4篇铁矿
  • 4篇黄铁矿
  • 4篇
  • 3篇原油
  • 3篇脱硫率
  • 3篇纳米
  • 3篇光谱
  • 3篇浮选脱硫
  • 3篇高硫
  • 3篇高硫煤
  • 3篇稠油
  • 2篇电化学
  • 2篇油水
  • 2篇油水界面
  • 2篇油水界面张力
  • 2篇油水煤浆
  • 2篇油田
  • 2篇乳化降粘

机构

  • 14篇北京交通大学
  • 12篇中国矿业大学
  • 7篇北方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北京有色金属...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22篇朱红
  • 6篇赵炜
  • 5篇关润伶
  • 4篇夏建华
  • 3篇杨玉芬
  • 3篇王芳辉
  • 3篇孙正贵
  • 3篇闫学海
  • 2篇郭洪范
  • 2篇欧泽深
  • 2篇康晓红
  • 2篇朱英
  • 2篇申靓梅
  • 2篇王淀佐
  • 2篇张健
  • 2篇李伟
  • 2篇张永明
  • 1篇申闫春
  • 1篇於留芳
  • 1篇杨玉国

传媒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化工时刊
  • 1篇电化学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煤炭转化
  • 1篇功能材料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Journa...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颗粒学会...

年份

  • 4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溴化钠水溶液体系中煤的电化学脱硫被引量:7
2003年
A suitable system and the best condition were determined for sulfur removal from coal by electrolysis through testing, and the effect of electrolytic conditions on desulfurization rate was stud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lysis desulfuriza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coal was inquired int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desulfurization was the best in sodium bromide electrolytic system, the best desulfurization condition was =1 5?mol/L, I=0 7?A, T=343?K, t=4?h and the highest desulfurization rate reached 89% We found that with increasing electrolytic conditions, desulfurization rate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kept constant The analysis of IR spectrum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coal wasn’t
赵炜朱红朱英
关键词:电化学脱硫脱硫率
高硫煤电化学调浆浮选脱硫XRD谱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对山东兖州、内蒙乌达高硫煤进行了电化学调浆处理 ,运用 X-射线衍射 (XRD)测试技术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高硫煤电化学调浆浮选脱硫进行了研究 .证实了煤中黄铁矿被氧化为多硫化铁的事实 .结果表明 ,电化学调浆不破坏煤的结构 ,经过电化学调浆浮选 ,能有效的脱除煤中硫、尤其是黄铁矿硫 .它是一种温和、无污染、高效的脱硫新方法 .
朱英朱红吕小丽孙康
关键词:X-射线衍射高硫煤脱硫
电解还原法强化高硫煤浮选脱硫机理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采用电解还原法对高硫煤预处理后,使煤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减少,疏水性增强;同时,黄铁矿表面初始氧化产物如单质硫和多硫化物被还原,亲水性增强.煤粒和黄铁矿颗粒两者的表面性质向相反的方向改性,从而实现强化浮选分离的目的.理论上分析了煤和黄铁矿表面的改性机理,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电解还原法强化浮选能够明显地降低浮选精煤中的硫分.对不同煤样的浮选结果表明:北宿煤样的黄铁矿脱除率可达89%以上.
朱红杨玉芬赵炜欧泽深
关键词:电解还原高硫煤黄铁矿浮选脱硫机理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Desulfurization of Fine Coal by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Flotation被引量:2
2003年
Problems in desulfurization of coal by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is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1 ) the △rGm function of the reaction of pyrite into FeS and the modifying reaction decreasing the oxygenous functions on coal surface is smaller than zero in a spontaneous reaction, and greater than zero in a non-spontaneous reaction; 2) the △rGm value can be adjusted by pH and the dosage of electrolyte to make it be greaterthan zero , which is favorable for the modifying reaction and useful for desulfurization of coal. The research ha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determining reasonable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desulfurization。
赵炜朱红张瑜
关键词:煤炭热力学脱硫作用
电化学法强化高硫煤浮选脱硫试验研究被引量:17
2003年
研究了电解还原法和金属腐蚀电偶法对煤和黄铁矿表面改性的机理 .应用红外光谱和 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 ,煤和煤系黄铁矿经不同电化学法预处理后 ,表面性能向相反的方向改性 ,有利于两者的浮选分离 .在一定的电化学条件下 ,黄铁矿表面生成亲水性的物质 ,可浮性降低 ,煤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减少 ,疏水性增强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电化学强化高硫煤浮选脱硫方法能有效脱除精煤中的硫分 。
杨玉芬朱红陈清如
关键词:电化学法高硫煤浮选脱硫黄铁矿FTIRXRD
超稠原油抗盐乳化降粘剂的研制及室内评价被引量:9
2006年
针对胜利油田王庄稠油粘度大、开采难的问题,研制了新型超稠油抗盐乳化降粘剂JDL-1。原油的粘温实验表明,王庄原油在温度超过50℃时,粘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趋缓。用自行研制的降粘剂JDL-1和几种不同降粘剂对王庄稠油做了降粘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降粘剂JDL-1的降粘效果最好。对于影响降粘剂JDL-1对王庄稠油降粘效果的因素做了系统实验,包括降粘剂加量、油水比、降粘温度、矿化度等。结果表明,降粘剂JDL-1的最佳降粘实验条件为:加入量小于0·3%,油水比70∶30,降粘温度50℃。
关润伶朱红李伟
关键词:稠油降粘剂矿化度抗盐
金属腐蚀电偶法强化煤与黄铁矿表面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研究了金属腐蚀电偶法对煤和黄铁矿表面改性的机理.应用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煤和黄铁矿经金属腐蚀电偶法预处理后,其表面结构发生变化.在一定的电化学条件下,煤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减少,改善了煤的可浮性;与此同时,黄铁矿表面生成亲水性的物质,降低了可浮性,两者向相反的方向改性,达到浮选脱硫的目的.
朱红杨玉芬戴春爱王淀佐欧泽深
关键词:金属腐蚀表面改性脱硫电化学浮选
王庄稠油乳化降黏剂的筛选被引量:3
2006年
针对胜利油田王庄稠油黏度大、开采难的问题,对其进行了降黏实验研究.首先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王庄稠油的黏度.原油的黏温实验表明:王庄原油在温度超过60℃时,黏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趋缓.为王庄原油研制了降黏剂JDLH.影响降黏剂JDLH对王庄稠油降黏效果的因素有:降黏剂加量、油水比、降黏温度和矿化度等.实验结果表明:降黏剂JDLH最佳加入量为0.3%,最佳油水体积比为7∶3,降黏温度为50℃;降黏剂JDLH可耐盐15 000 mg/L.用5种不同的降黏剂对王庄稠油做了降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降黏剂JDLH的降黏效果最好.
关润伶朱红李伟
关键词:胜利油田降黏剂
原油降粘剂组分的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的分析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为了明确原油降粘剂的主要组分,采取蒸馏、溶解-沉淀法及柱色谱法对原油降粘剂进行分离与纯化,用红外光谱法对其主要组分宫能团的结构进行了鉴定,推断其主要组分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用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进行了结构确认及定量分析,共聚物中3种单体;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的摩尔数比为37.1:25.8;37.1;重量百分比为41.1:28.8:29.8。用红外光谱对甲醇溶液部分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醚,分子量范围是800~160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烷基苯磺酸钠,其余为助剂和水。
朱红关润伶申靓梅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
La2O_3:Eu^(3+)纳米晶充填碳纳米管吸波性能的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湿化学技术法制备了La2O3∶Eu3+纳米晶充填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高分辨透射电镜观测到充填碳纳米管的La2O3∶Eu3+纳米晶在碳纳米管内呈准连续状态分布。HP8722ES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样品在2~18GHz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材料反射率损耗(R.L.)、匹配频段(fm)及匹配厚度(dm)采用吸收屏理论公式计算。结果表明,样品反射率随吸收层匹配厚度的增大,吸收峰向低频方向迁移并有窄化的趋势。吸收层在X波段具有较好的吸波效果。当吸收层匹配厚度为dm=9.0mm时,在10.6~12.8GHz频段内,反射衰减最大达-25.64dB,反射衰减<-5dB的频宽达2.21GHz。
林海燕朱红郭洪范於留芳
关键词:碳纳米管电磁参数吸波性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