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03jk192)

作品数:5 被引量:89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团胜王永军苏建文程水英刘康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土地利用
  • 2篇GIS
  • 1篇动机
  • 1篇营运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建设
  • 1篇生态环境影响
  • 1篇生态环境影响...
  • 1篇破碎化
  • 1篇驱动机制研究
  • 1篇驱动力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林地
  • 1篇景观指数
  • 1篇居民地
  • 1篇环境建设
  • 1篇环境影响

机构

  • 5篇长安大学
  • 2篇核工业航测遥...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篇李团胜
  • 3篇王永军
  • 1篇刘康
  • 1篇麻均昌
  • 1篇程水英
  • 1篇刘引鸽
  • 1篇蔺兴淼
  • 1篇苏建文
  • 1篇贺佳惠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山西建筑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榆林地区1985~2004年近20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运用大型SPSS统计分析软件,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法,定量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用不同的两种数量分析方法均可以得出人类活动(人口、经济、工业化和政策因素)是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
贺佳惠王永军李团胜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驱动力
GIS支持下的榆林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利用榆林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GIS技术,分析了榆林地区1982年~1998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在16年的时间里,榆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很大,从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方向看,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地和林地相互之间的转化以及沙地向草地、耕地和林地的转化。
蔺兴淼李团胜麻均昌
关键词:GIS土地利用
榆林地区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破碎化评价被引量:60
2005年
基于1998年榆林地区1∶50万土地利用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Wiew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栅格版)支持下,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分形维数和结合度指数的角度进行了格局分析和破碎化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草地面积最大,保持的最为完整,以草地、林地和耕地类型为主,三者占全区面积的93 83%。其他类型分布极不均衡,且多呈小面积零散分布。果园、居民地斑块密度较大,说明果园、居民地高度破碎化。同时旱地有最多的斑块数,其斑块密度大于草地和林地,说明它比草地和林地有更高的破碎化。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和周长遵从分形规律,分形维数1 6001,景观整体的斑块边界的褶皱程度不高。草地景观有最高的结合度指数,说明草地的结合度最好,保持的最为完整。上述结果均显示,该区居民地和园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旱地比草地和林地有更高的破碎化。
王永军李团胜刘康苏建文程水英
关键词:破碎化林地旱地斑块草地面积居民地
210国道榆林至陕蒙交界段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被引量:4
2004年
在简要分析榆林至陕蒙交界段生态环境对公路及公路建设的影响的基础上 ,重点论述了公路建设在建设期和营运期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并对公路建设前后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状况进行了预测 ,最后提出水土保持与防沙护路的方案。结论是 :只要把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该公路建设和营运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很小的 ,而且 ,由于公路建设本身的需要所采取的防沙护路措施 。
李团胜刘引鸽
关键词: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营运防沙
基于GIS的榆林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被引量:17
2006年
采用陕西省1982和1998年2期土地利用图(1∶500 000)截取榆林地区的部分,借助相关地形图和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3.2和ArcInfo 7.1,对其景观分类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1982~1998年,草地和林地的面积显著增加,沙地的面积减少最大。破碎化程度仍然较为严重,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多样性和均匀度有所降低,但幅度不大,其中灌溉水田、旱地、园地、林地、水体、盐碱地、沙地、裸土岩地主要向草地转变;水浇地、草地主要向旱地转变;居民地的增加主要来自旱地;工矿用地的主要增加来自盐碱地。
王永军李团胜
关键词:GIS景观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