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807)

作品数:20 被引量:169H指数:7
相关作者:高建华黎小间鲁峰段红杰刘永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瘢痕
  • 15篇瘢痕疙瘩
  • 11篇细胞
  • 8篇基因
  • 7篇突变
  • 7篇纤维细胞
  • 7篇成纤维细胞
  • 6篇病理
  • 6篇病理性瘢痕
  • 5篇增生
  • 5篇增生性瘢痕
  • 5篇FAS
  • 4篇凋亡
  • 4篇增殖
  • 4篇细胞凋亡
  • 4篇介导
  • 4篇基因突变
  • 4篇FAS介导
  • 3篇蛋白
  • 3篇P53

机构

  • 19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8...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20篇高建华
  • 11篇鲁峰
  • 11篇黎小间
  • 7篇段红杰
  • 6篇刘永波
  • 4篇刘晓军
  • 2篇靳睿
  • 1篇陈江
  • 1篇刘真喜
  • 1篇沈光裕
  • 1篇雷涛
  • 1篇王向东
  • 1篇罗勇

传媒

  • 6篇第一军医大学...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3篇实用美容整形...
  • 2篇中华医学美容...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实用美容...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7篇20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瘢痕疙瘩家系p53基因的突变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家系样本有无p53基因突变以及与瘢痕疙瘩发病的关系。方法:实验标本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2005年收集的A和B两个瘢痕疙瘩家系。2005-01/05在上海基康公司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基因测序技术,分别以A家系两例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为研究对象,以其周围正常皮肤及外周静脉血作为自身对照。其配偶的外周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并以B家系中两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作为不同家系之间的对照。检测10份样本中p53基因外显子1~11的基因序列。结果:①经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所有被检测样本p53基因外显子1~10均未发现突变。②p53基因外显子11在所有的被检测样本中均发现突变,而且突变的位点及突变的类型均相同。其中119 bp,577 bp,604 bp,626 bp,627 bp,726 bp,727 bp,1148~1149 bp为点突变,440 bp为插入突变,397~400 bp,600 bp,602 bp,605~607 bp,609 bp为缺失突变。结论:瘢痕疙瘩家系样本p53基因突变提示p53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瘢痕疙瘩的发病无关。
刘晓军高建华刘永波
关键词:瘢痕疙瘩基因P53基因突变
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介导的死亡信号传导研究Ⅰ:Ca^(2+)在Fas介导的死亡通道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研究和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经Fas单抗(FasMcab)诱导产生凋亡的能力,同时探讨Ca2+在其相应死亡信号通道中的作用。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各6例,通过细胞培养6~8代后,以FasMcab为处理因素作用于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24 h。应用透射电镜证实凋亡现象的发生,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两者凋亡率。同时,应用粘附式细胞仪检测FasMcab作用下胞内Ca2+的变化。结果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工作浓度以上的FasMcab作用下,发生明显的凋亡现象,其凋亡率随着单抗浓度的增高不断增高。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各浓度梯度下,均未发生明显凋亡,且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在FasMcab作用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内Ca2+显著增高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Ca2+无变化。结论 Fas介导凋亡的异常可能是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调控异常的细胞生物学机制之一,胞内Ca2+产生的障碍可能与其Fas介导凋亡的异常密切相关。
王向东高建华鲁峰黎小间
关键词:FAS单克隆抗体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瘢痕疙瘩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探讨瘢痕疙瘩周围皮肤是否存在异常成纤维细胞,以期进一步了解瘢痕疙瘩的发展机制。体外培养瘢痕疙瘩及其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运用流式细胞仪比较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和FasMcAb作用下瘢痕疙瘩及其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率的差异。结果显示,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瘢痕疙瘩周围皮肤(距瘢痕疙瘩边缘0.5cm范围内)成纤维细胞凋亡增长率介于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之间。FasMcAb作用下,瘢痕疙瘩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率增加,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总体上与瘢痕疙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表明,瘢痕疙瘩周围皮肤至少有部分成纤维细胞不能正常凋亡。
段红杰沈光裕高建华高建华刘真喜
关键词:细胞凋亡瘢痕疙瘩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脱噬作用
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调控及Fas基因突变的筛选被引量:33
2000年
目的 从细胞生物学及基因水平探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周边部和中央部不同生长特性及瘢痕疙瘩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1)取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各 6例为标本 ,通过细胞培养 6~ 10代后 ,应用流式细胞仪、粘附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p5 3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周期的分布。 (2 )取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组织及外周血标本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特异性扩增Fas分子外显子 9的编码区 ,扩增产物经银染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 )筛选 ,最后可疑阳性的PCR样本进行DNA测序。结果  (1)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主要分布在静止期 (G0 、G1期 )且p5 3蛋白的表达最高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p5 3蛋白的表达最低 ,大量细胞处于增殖状态 (G2 期、S期和M期 ) ;瘢痕疙瘩周边部较中央部 ,成纤维细胞大量分布于增殖期 ,p5 3蛋白表达也较低 ;(2 )经PCR SSCP检测 ,2 0 % (2 / 10 )的瘢痕疙瘩组织中发现异常电泳带 ,经DNA测序证实这两例突变均为位于FascDNA的 75 5bp处的“A”缺失而导致的移码突变。结论  (1)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的分布及p5 3蛋白表达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央部及周边部呈现不同生长特性的细胞生物学机理之一。 (2 )
鲁峰高建华黎小间
关键词:病理性瘢痕P53FAS基因突变成纤维细胞
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研究和比较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的差异。方法取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组织各 6例 ,通过细胞培养 6~ 8代后 ,应用粘附式细胞仪检测及比较各种来源的细胞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结果 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间通讯正常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细胞间通讯受到抑制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细胞间通讯被阻断。结论 细胞间通讯被证明与细胞生长的接触抑制及细胞的浸润性生长密切相关 ,细胞间通讯被阻断是瘢痕疙瘩呈“蟹足样”浸润性生长的细胞生物学机理之一。
鲁峰高建华黎小间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细胞间通讯
多重PCR-SSCP检测人瘢痕疙瘩Fas基因突变
2003年
目的 建立多重PCR -SSCP反应体系 ,以筛选瘢痕疙瘩Fas基因突变。方法 按照多重PCR引物设计原则设计相应引物 ,经分析、实验得到理想的多重PCR扩增条件 ,以此条件扩增目的基因 ;将所得PCR反应产物在单基因对照下进行银染多重SSCP分析 ,进而筛选基因突变。结果 外显子 6 ,8,9的单一PCR反应产物及多重PCR反应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 ,各条带清晰 ,无非特异性扩增 ,且产量较高 ,产物的长度与理论值相符 ;经银染多重SSCP分析 ,正常皮肤组织和增生性瘢痕中均未检出突变 ,在 2 3例瘢痕疙瘩标本中 ,18例出现异常电泳带。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用以分析瘢痕疙瘩Fas基因突变的多重PCR -SSCP方法 ,分析结果提示 :瘢痕疙瘩组织中Fas基因的突变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多重PCR -SSCP是检测基因点突变的一种快速、敏感。
靳睿高建华鲁峰罗勇
关键词:瘢痕疙瘩FAS基因基因突变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Fas介导下瘢痕成纤维细胞中死亡信号传导的研究被引量:56
2000年
目的 研究和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经Fas单抗 (FasMcab)诱导产生凋亡的能力 ,同时探讨Ca2 + 、氢过氧化物 (LPO)在其相应死亡信号通道中的作用。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的瘢痕及瘢痕疙者组织各 6例 ,通过细胞培养 6~ 8代后 ,以FasMcab为处理因素作用于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2 4h ,应用透射电镜证实凋亡现象的发生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及比较两者凋亡率。同时 ,应用粘附式细胞仪检测FasMcab作用下胞内Ca 2 +、LPO的变化。结果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工作浓度以上的FasMcab作用下 ,发生明显的凋亡现象 ,其凋亡率随着单抗浓度的增高不断增高。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各浓度梯度下 ,均未发现明显的凋亡 ,且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在FasM cab作用下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内Ca2 + 、LPO显著增高 ,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Ca2 + 、LPO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Fas介导凋亡的异常可能是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调控异常的细胞生物学机理之一。在FasMcab作用下 ,细胞内Ca2 + 、LPO产生的障碍可能直接导致瘢痕疙瘩的凋亡异常。
鲁峰高建华黎小间于伟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Fas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鉴别诊断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法检测Fas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并以图像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瘢痕疙瘩的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性瘢痕;在瘢痕疙瘩及其周围正常皮肤中Fas蛋白表达均很高,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增生性瘢痕的Fas蛋白表达较低,且与周围正常皮肤之间差异显著。结论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蛋白来鉴别诊断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方法简单,可进一步推广。
鲁峰高建华黎小间
关键词:瘢痕疙瘩FA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多重PCR在瘢痕疙瘩Fas基因突变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Fas基因常见突变外显子的多重PCR扩增反应体系,以利进行批量瘢痕疙瘩基因突变的筛选和检测。方法:取正常皮肤、增生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DNA样本,根据瘢痕疙瘩Fas基因易发突变的外显子6,8,9之序列,按照多重PCR引物设计原则,建立3对相应引物,先分别找出各外显子的最佳扩增条件,再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找到一个理想的多重PCR扩增条件。结果:各外显子单一扩增片段和多重PCR扩增条带均清晰,产量较高,无非特异性扩增,产物长度与理论值一致;DNA测序证实,各扩增产物即各外显子基因片段。结论:成功建立了瘢痕疙瘩Fas基因常发突变外显子的多重PCR扩增体系,与以往单基因分次扩增相比,实现了一次同时扩增3个基因片段,为瘢痕疙瘩基因诊断和进一步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经济、快捷的方法,对于瘢痕疙瘩Fas基因的突变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靳睿高建华刘晓军
关键词:PCR瘢痕疙瘩分子生物学
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P53蛋白的增殖调控作用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从成纤维细胞增殖调控水平 ,探讨增生性瘢痕过度增长的细胞生物学机理。方法 :取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各 6例为标本 ,通过细胞培养 6~ 10代后 ,应用流式细胞仪、粘附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P5 3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 :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主要分布在静止期 (G0、G1期 )且 P5 3蛋白的表达较高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p5 3蛋白的表达较低 ,大量细胞处于增殖状态 (G2期、S期和 M期 )。结论 :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的分布及 P5 3蛋白表达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增生性瘢痕有别于正常皮肤呈现过度增生生长的细胞生物学机理之一。
鲁峰高建华黎小间
关键词:瘢痕增生性瘢痕P53蛋白细胞周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