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316)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5
相关作者:贾永刚单红仙刘晓磊刘小丽张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国土资源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波浪
  • 3篇海床
  • 3篇沉积物
  • 2篇入海
  • 2篇SEABED
  • 1篇地区地质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盐度
  • 1篇盐量
  • 1篇液化
  • 1篇应力
  • 1篇应力状态
  • 1篇入海泥沙
  • 1篇砂土
  • 1篇泥沙
  • 1篇破坏特征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因素
  • 1篇迁移

机构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5篇贾永刚
  • 4篇刘晓磊
  • 4篇单红仙
  • 3篇刘小丽
  • 2篇张红
  • 2篇何影
  • 1篇王治良
  • 1篇郭磊
  • 1篇菊春燕
  • 1篇刘真
  • 1篇孙永福
  • 1篇刘建昌
  • 1篇张旭
  • 1篇英姿
  • 1篇王伟宏

传媒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工程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Journa...
  • 1篇2016年全...

年份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波浪作用下砂质海床瞬态液化判别准则分析探讨
波浪会引起松砂和中等密实度的砂质海床发生液化,海床液化直接影响着海洋构筑物的安全。目前文献中常用的液化判别公式主要基于有效应力和超孔压的概念提出。在对当前文献中的4种主要液化判别准则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波浪作...
何影刘小丽刘翰青
关键词:波浪海床
文献传递
黄土迁移入海过程中工程性质的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巨量泥沙入海,并在河口沉积形成黄河水下三角洲。黄土沿黄河流域自西北高原迁移至东部渤海的过程中,其工程性质必然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归纳总结近30年来黄河流域地区黄土研究资料,统计不同区域黄土的物理性质、成分、结构特征、力学性质与动力特性,分析黄土从黄土高原到东部渤海发生的变迁。研究结果显示在迁移入海的过程中黄土的容重、含水量变大,可塑性减弱;主要成分仍为粉粒,但黏粒含量增加,砂粒含量减小,于此同时,黄土孔隙也被更好地充填,结构由疏松变紧密,压缩性相应减弱;黄土的抗剪性区域性变化,而抗震性和抗液化强度变大。本研究对深入理解黄土地质灾害机理、科学指导黄土地区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张红贾永刚刘晓磊张少同朱超祁单红仙
关键词:黄土黄河流域
波致砂土海床剪切与液化破坏特征对比研究
2017年
波浪作用下海床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海洋构筑物的安全。目前在波土相互作用的研究中,虽然较多地涉及到对海床液化或剪切破坏的分析,但缺乏不同海床计算厚度和饱和度等条件下二者破坏特征的对比研究。本文基于波浪作用下海床应力的解析解,对砂土海床的剪切破坏和瞬态液化破坏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对比。结果分析表明,对于波浪作用下不同饱和度的砂土海床,其剪切破坏深度随海床计算厚度的增加表现为3种变化模式,而其液化深度随海床计算厚度的增加则只表现为1种变化模式。相比非饱和砂土海床,饱和砂土海床计算厚度较小时才可能发生液化,且其液化深度最小,但相同条件下对应的剪切破坏深度却最大。波浪作用下砂土海床存在一个最不稳定厚度,其数值约为(0.2~0.3)倍波长,此时海床最易发生破坏,且破坏深度较大。波浪作用下砂土海床的剪切破坏在波峰和波谷处均可能发生,而瞬态液化只发生在波谷位置,且其液化深度位于剪切破坏深度范围内。
何影刘小丽刘翰青
关键词:波浪剪切破坏液化
波致海底缓倾角无限坡滑动稳定性计算分析探讨被引量:6
2015年
波浪作用下海底无限坡滑动稳定性计算的极限平衡法中,忽略了坡体水平向应力状态的影响,为此,针对波浪作用下海底缓倾角无限边坡的特点,提出直接基于滑动面处土体应力状态的滑动稳定性计算方法(简称应力状态法),并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对具体算例的分析表明,应力状态法计算得出的安全系数大于极限平衡法的安全系数,且随着滑动面深度的增加、土体泊松比以及边坡坡角的增大,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安全系数的差异会逐渐增大;对于波浪作用下的海底缓倾角无限边坡,在失稳时极可能沿具有一定厚度的滑动带而不是单一的滑动面而滑动,且波致最大剪应力所在的深度,常常不是斜坡体最易失稳滑移的深度。
刘小丽窦锦钟英姿霍沿东张旭
关键词:波浪稳定性分析
Response of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o Seabed Erosion and Deposition in Yellow River Delta Area
The Yellow River carries large amount of sediment into the sea, of which 70%-80% will deposit at the offshore ...
Hong-yan CHENLi-ping LIUYong-gang JIA;
关键词:EROSIONDEPOSITION
文献传递
Vertical Migration of Fine-Grained Sediments from Interior to Surface of Seabed Driven by Seepage Flows–‘Sub-Bottom Sediment Pump Action'被引量:9
2017年
A scientific hypothesis is proposed and preliminarily verified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driving of seepage flows, there might be a vertical migration of fine-grained soil particles from interior to surface of seabed, which is defined as ‘sub-bottom sediment pump action' in this paper. Field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wice on the intertidal flat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to study this process via both trapping the pumped materials and recording the pore pressures in the substrat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quite interesting as we did observe yellow slurry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fine-grained soil particles appearing on the seabed surface; seepage gradients were also detected in the intertidal flat, under the action of tides and small wind waves.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are that ‘sediment pump' occurs when seepage force exceeds a certain threshold: firstly, it is big enough to disconnect the soil particles from the soil skeleton; secondly, the degree of seabed fluidization or bioturbation is big enough to provide preferred paths for the detached materials to migrate upwards. Then they would be firstly pumped from interior to the surface of seabed and then easily re-suspended into overlying water colum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sediment pump' are determined as hydrodynamics(wave energy), degree of consolidation, index of bioturbation(permeability) and content of fine-grained materials(sedimentary age). This new perspective of ‘sediment pump' may provide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mechanism interpretation of several unclear geological phenomena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rea.
ZHANG ShaotongJIA YonggangWEN MingzhengWANG ZhenhaoZhang YaqiZHU ChaoqiLi BowenLIU Xiaolei
关键词:PUMPFINE-GRAINEDPORESEEPAGE
海水盐度对沉降泥沙固结过程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黄河每年输送上亿吨泥沙入海,其中80%以上沉积在河口附近水下三角洲。受黄河入海径流量、气候及海洋动力条件影响,黄河口海域海水盐度变化显著。目前,不同盐度海水环境下入海泥沙沉降形成的海床土,固结过程有何差异尚不清楚。本文在黄河水下三角洲潮坪配制不同盐度的流态沉积物,模拟不同沉积环境下新沉积土的固结过程,利用轻型贯入测试、十字板剪切测试等现场原位试验,实时观测沉积环境盐度对沉降泥沙固结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海水盐度增加,沉积物固结强度增大,沉积环境盐度每增高1‰,沉积物固结后强度可增加0.15倍;海水盐度对沉积物固结速率的影响,在初始阶段表现不明显,在沉积物固结后期,盐度每增高1‰,固结速率可增长1.23倍;海水盐度的增高,还加剧了沉积物固结强度的空间非均匀性。本研究的发现,促进了对河口区海底工程环境的认识。
单红仙王伟宏刘晓磊张少同贾永刚孙永福
关键词:入海泥沙固结过程黄河口沉积物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含盐量与其临界剪切应力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黄河入海径流量变化引起河口区盐度场的改变,从而影响沉积物的动力学行为和工程性质。在黄河三角洲4个不同沉积年代的叶瓣采集柱状样,采用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深度原状沉积物的含盐量、临界剪切应力以及其他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不同沉积年代、不同深度沉积物含盐量变化范围是0.2‰~2.0‰,整体剖面定义为"均匀型";在研究区范围内,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呈现空间不均匀分布,并随沉积物含盐量的增大而增大。表层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偏小,高容重、低含水率的沉积物偏大。研究对于黄河口冲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熊传芳单红仙张少同张红刘晓磊贾永刚
关键词:含盐量黄河三角洲
波致海床滑动稳定性计算方法及滑动失稳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波浪引起的海床不稳定性是海洋工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对现有波致海床滑动稳定性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波致海床滑动稳定性计算的全应力状态法,将其与现有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波致砂土海床和软土海床的滑动失稳特征。结果分析表明,全应力状态法在波致海床滑动稳定性分析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于砂土海床,其滑动稳定性受饱和度的影响较大,且当海床计算厚度约为0.2倍波长时对应的滑动深度最大。波浪作用下坡度不超过2°的均质软土海床,其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仅与波长有关,其滑动深度约为0.21倍波长,滑动面半弦长约为0.33倍波长;海床表面的波压力数值只影响其安全系数的大小,而不影响其滑动深度。
刘小丽刘翰青窦锦钟
关键词:波浪海床应力状态
青岛崂山地区地质灾害变形监测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青岛崂山地区一直都存在着地质灾害及隐患,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更是加剧了改造环境的人类工程地质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崂山地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隐患的存在,而且增强了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区内地质灾害隐患更是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有些已经造成了生命财产损失,因此有必要对区内开展地质灾害研究,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青岛崂山区为实证,针对旅游背景条件下地质灾害隐患存在区域已经建立的灾害监测系统,对监测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和气候因素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强降雨仍然是灾害引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旅游业的发展所带来的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与隐患的存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本文为崂山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供了地质灾害变形方面的参考资料,并为旅游地区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质灾害研究拓宽了新的思路。
菊春燕王治良刘真刘建昌谭长伟贾永刚
关键词:城市地质灾害气候因素旅游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