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08JC1400500)

作品数:36 被引量:192H指数:8
相关作者:薛罡刘亚男邱恒汪永辉闵浩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化学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8篇污染
  • 8篇降解
  • 7篇液相色谱
  • 7篇色谱
  • 7篇萃取
  • 7篇相色谱
  • 7篇高效液相
  • 7篇高效液相色谱
  • 7篇给水
  • 7篇固相
  • 7篇固相萃取
  • 6篇液相
  • 5篇水系统
  • 5篇卡马西平
  • 5篇磺胺
  • 5篇给水系统
  • 4篇液相色谱法
  • 4篇藻毒素
  • 4篇色谱法
  • 4篇生物反应

机构

  • 36篇东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作者

  • 32篇薛罡
  • 13篇刘亚男
  • 8篇邱恒
  • 5篇闵浩
  • 5篇龚清杰
  • 5篇汪永辉
  • 5篇程起跃
  • 4篇钭晨
  • 4篇杨林
  • 4篇周宁娟
  • 4篇刘振鸿
  • 3篇和金
  • 3篇卜聃
  • 3篇江晨舟
  • 3篇刘凯英
  • 3篇杨兴
  • 2篇赵晓祥
  • 2篇叶文婷
  • 2篇张良亮
  • 2篇史锦

传媒

  • 5篇水处理技术
  • 5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化工科技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环境化学
  • 2篇环保科技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净水技术
  • 1篇化工环保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东华大学学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 1篇分析试验室

年份

  • 3篇2012
  • 7篇2011
  • 15篇2010
  • 11篇200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马西平降解菌的筛选分离及其降解机理被引量:4
2012年
药品污染物日益成为新兴污染物研究的重点,药品卡马西平因具有多种药效被广泛使用,在环境中频繁被检出,且浓度较高,不易去除,通常作为环境中药品污染状况的指示化合物。本研究从长期用于去除药品废水的曝气生物滤池中分离出一株细菌YK-6,其能以卡马西平为惟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通过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并命名为Pseudomonas putida YK-6。该菌株YK-6在pH为7.2、温度30℃、卡马西平初始浓度为20 mg/L、摇床振荡速率为160 r/min的生长条件下培养5 d,对卡马西平的降解率可达54.66%。菌株YK-6对卡马西平的可能降解途径为首先通过生物的氧化作用,将CBZ氧化成CBZ-EP,CBZ-EP经过水解作用转化为CBZ-DiOH,CBZ-DiOH经丙酮酸氧化脱羧及在NADH还原性辅酶的作用下,裂解成苯胺和邻苯甲酸,苯胺和邻苯甲酸再经进一步氧化,直至最终矿化。
杨林薛罡刘亚男
关键词:药品卡马西平生物降解恶臭假单胞菌
颗粒活性炭负载TiO_2去除微囊藻毒素-LR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以颗粒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型的催化剂(TiO2/GAC),研究了负载型催化剂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吸附和光催化降解试验,以及负载型与悬浮型催化剂对MCLR光催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TiO2/GAC对MCLR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光降解活性,且其对MCLR去除有着活性炭吸附-TiO2降解协同作用。将太湖蓝藻爆发期MCLR质量浓度为19.6g·L-1的湖水经TiO2/GAC催化剂柱先吸附后UV降解,同时考察催化剂重复利用后吸附与光降解活性问题。结果显示,TiO2/GAC催化剂柱吸附约37h后出水含量高于限定标准,停止进水后在15min几乎被完全光降解;同时重复利用催化剂"吸附-光降解"2次后,仍具有较高的吸附和光催化活性。
刘振鸿闵浩薛罡邱恒
关键词:活性炭二氧化钛光催化微囊藻毒素-LR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磺胺嘧啶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并优化了给水系统中磺胺嘧啶的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实验条件,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环境中磺胺嘧啶含量的方法。工作曲线线性方程为y=0.0576x+1.3448,线性范围10~250ng/mL内的相关系数为0.9969,检出限为5ng/mL,加标回收率为91.66%~94.45%,相对标准偏差为1.7%~3.5%。
周宁娟薛罡刘亚男卜聃
关键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磺胺嘧啶
沸石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沸石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氨氮,研究了沸石的静态吸附性能以及不同运行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沸石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采用氨氮质量浓度为5.00mg/L的使用溶液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当吸附时间为30min时,氨氮质量浓度为0.66mg/L,去除率为86.8%,之后氨氮浓度和去除率基本保持不变。(2)水力负荷对氨氮的去除率影响不大,随着水力负荷的升高,氨氮去除率总体呈小幅度下降趋势。当水力负荷由0.4m3/(m2.h)提高到1.3m3/(m2.h)时,氨氮平均去除率降低了13.2%。(3)在实验范围内,随着气水比的增大,氨氮平均去除率略有上升。当气水比为0.5(体积比,下同)、1.0、1.5时,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8%、85.3%、86.7%。(4)氨氮去除主要发生在填料层200~600mm处,600mm处的氨氮去除率已经达到89.7%,占总去除率的96.9%,而600mm处后的氨氮浓度趋于平缓,去除率变化很小。
杨林薛罡李小琴汪永辉
关键词:沸石曝气生物滤池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氨氮
生物膜技术原位处理有机污染河道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将生物膜技术移植到有机污染河道治理中,采用三种生物填料,与目前最常用的空曝气技术对比净化有机污染河道的效果。结果表明:污染河道底泥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以用作净化污染河道的作用主体。挂膜过程中四组反应器对有机物、氨氮的降解速率相当;挂膜过程结束后,三组生物膜反应器中的水质净化效率高于空曝气反应器。通过对底泥中有机成分的对比分析,发现经过9 d连续运行后,四组反应器底泥中的有机质含量分别由最初的12.21%降低至9.42%、7.24%、6.97%和7.52%,表明生物膜技术在净化污染水体的同时,对污染底泥中的有机物也具有更为有效的降解效果。
张美兰何圣兵项颖颖孔海南薛罡
关键词:生物膜技术底泥生物填料
给水系统中磺胺甲噁唑含量的测定方法被引量:5
2009年
钭晨薛罡汪永辉江晨舟
关键词:给水系统磺胺水环境质量个人护理用品有害污染物
羟基化锌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痕量磺胺嘧啶被引量:12
2011年
以实验室制备的羟基化锌(ZnOOH)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痕量磺胺嘧啶(SD)的效能,通过研究叔丁醇对催化效果的影响,推断了催化反应机理,探讨了臭氧投加量、水质因素、催化剂投加量和使用次数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ZnOOH对臭氧氧化水中的SD有较强的催化活性.催化剂表面结合的羟基基团有利于催化反应.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蒸馏水中反应30min时,催化臭氧化比单独臭氧化对SD的去除率提高了47.7%.催化过程遵循自由基反应机理,SD的去除效果随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催化剂在重复使用后催化效果基本不变,水中的氯离子可以明显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偏碱性条件下,催化效果更佳。
周宁娟薛罡卜聃刘亚男
关键词:催化臭氧化磺胺嘧啶羟基自由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微囊藻毒素被引量:13
2009年
通过对前处理过程中关键环节进行不同水平比较,建立了简便、实用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联机(SPE/HPLC/UV)快速测定水样中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在微囊藻毒素浓度为0~1.8mg/L的范围内,HPLC峰面积与藻毒素进样量呈线性关系,方法检测限可达0.01~0.05μg/L。对藻毒素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后,运用此方法测定了铜绿微囊藻中的藻毒素含量,取得了理想的分析效果,三种藻毒素异构体的回收率均不小于94%。
薛罡杨林龚清杰闵浩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铜绿微囊藻
改性PVDF膜在MBR中膜污染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将聚偏氟乙烯膜磺化6 h,在TiO_2胶体溶液中浸泡20min,制得的TiO_2改性膜纯水通量约为1 800L/m^2·h,高出未改性膜250L/m^2·h。通过膜生物反应器中膜阻力的测定,分析膜污染形成的原因,表明膜污染主要是浓差极化层及凝胶层引起的;通过活性污泥对膜污染机理的研究,判断出污泥的过滤过程严格符合沉积过滤定律。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运行时,TiO_2改性膜稳定通量高于未改性膜,总阻力低于未改性膜;通过扫描电镜分析,TiO_2改性膜沉积层的厚度比未改性膜薄,表明TiO_2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优于未改性膜。
邱恒闵浩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膜阻力膜污染
微囊藻毒素-LR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从上海市淀山湖表层水体中筛选分离出了1株降解微囊藻毒素-LR(MC-LR)的细菌并研究了其降解特性。根据细胞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及其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株DHU-28(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HM047512)属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微囊藻毒素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在以MC-LR为唯一碳源、氮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6 d内可将初始质量浓度为15 mg/L的MC-LR降解为8.12 mg/L,降解效率达到45.9%。菌株DHU-28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最适生长pH为7.0。酵母粉、蛋白胨、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可以明显促进菌株对MC-LR的降解效率,尤其是加入50 mg/L酵母粉后,6 d降解率达到63.2%。
赵俊斌刘凯英薛罡程起跃刘亚男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LR生物降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