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2012A060)
-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5
- 相关作者:袁肇凯喻松仁程绍民周丽李杰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动脉粥样硬化“痰瘀”演变的内在机制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推移"痰瘀"演变规律。方法:采用维生素D3复合高脂饲养复制大鼠模型,动态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主动脉形态学、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由痰到瘀的变化即血脂、血液流变学、主动脉形态学等指标均随病情加重而变化,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基因表达也在逐渐改变。结论: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基因的异常表达是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由痰到瘀的分子机制。
- 喻松仁周丽周步高艾志福程绍民曹阳袁肇凯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代谢
- 冠心病痰瘀衍变与心脏彩超指标关系浅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左心收缩功能,探讨冠心病痰瘀衍变左心室结构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特异性及其相互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6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非痰非瘀证组118例,痰凝心脉证组72例,痰瘀痹阻证组77例,对3组研究对象进行超声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由非痰非瘀证组、痰凝心脉证组到痰瘀痹阻证组IVSd、LVPWd、EF、FS和二尖瓣(MV)EF斜率值总体上呈递减趋势,痰瘀痹阻证组与痰凝心脉证、非痰非瘀证组比较EF和FS值明显降低,呈显著差异(P<0.01),而三组间IVSd、LVPWd和二尖瓣(MV)EF斜率值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痰瘀衍变与左心室收缩功能损害程度有一定关系。
- 喻松仁艾志福周丽丁成华袁肇凯
- 关键词:冠心病痰瘀左心室收缩功能超声
- 血清总胆固醇与冠心病痰瘀证候关系Meta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的异常改变与冠心病痰瘀证候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法对10篇文献中冠心病"痰浊证"、"血瘀证"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TC含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TC含量显示,血瘀证患者比正常对照者标准差高0.99~2.426倍,Total合并=0.71,Total合并95%置信区间为0.16~1.25;痰浊证患者比正常对照者标准差高1.019~3.761倍,Total合并=1.05,Total合并95%置信区间为0.43~1.68。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瘀证和痰浊证的TC含量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TC含量的异常改变可作为冠心病痰瘀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 喻松仁周丽程绍民袁肇凯
- 关键词:冠心病证候血清总胆固醇META分析
- 冠心病从痰瘀论治的研究概况被引量:6
- 2013年
- 痰瘀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改变,本文通过对冠心病痰瘀病理的理论探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近况进行分析。提出冠心病痰瘀论治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 喻松仁罗小泉袁肇凯
- 关键词:冠心病痰瘀
- 冠心病痰瘀衍变规律探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通过阅读古籍文献,文章从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痰凝心脉、痰瘀结聚心脉等4个方面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冠心病痰瘀衍变的形成机制,认为其痰瘀衍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外为饮食失节所伤,内则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正气不足,痰浊内生,终致痰凝血瘀胶伏心脉而斑块自成。指出冠心病痰瘀衍变以心、脾和血脉为主要病变部位,以痰凝和血瘀为其病理关键,而"因痰致瘀,痰凝血瘀"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 喻松仁丁成华程绍民李杰袁肇凯
- 关键词: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