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5Z302)

作品数:6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孙路石向军胡松徐明厚邱建荣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德国洪堡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脱附
  • 3篇热解
  • 3篇谷壳
  • 2篇压汞法
  • 2篇气化
  • 2篇热解过程
  • 1篇动力学
  • 1篇氧化碳
  • 1篇真密度
  • 1篇三组分
  • 1篇生物质
  • 1篇气化过程
  • 1篇热解条件
  • 1篇煤种
  • 1篇浸渍法
  • 1篇化学结构
  • 1篇活化能
  • 1篇甲烷
  • 1篇甲烷催化
  • 1篇甲烷催化燃烧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向军
  • 6篇孙路石
  • 5篇胡松
  • 4篇徐明厚
  • 3篇邱建荣
  • 2篇付鹏
  • 1篇逄鹏
  • 1篇程晓青
  • 1篇石金明
  • 1篇苏胜
  • 1篇秦晓楠
  • 1篇陈巧巧
  • 1篇汪一
  • 1篇张军营
  • 1篇杨涛
  • 1篇陈伟

传媒

  • 4篇化工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不同三组分模型解析生物质热解过程被引量:20
2007年
三组分模型(three-pseudocomponent model)通常被用来表征生物质热解过程。传统三组分模型中单个模型的反应级数被限定为1或3。在本研究过程中,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在不限定反应级数的前提下回归三组分模型动力学参数(活化能、指前因子、反应级数)。通过研究发现,纤维素(cellulose)分解反应级数接近1,与前人结果相一致。木质素(lignin)分解级数与生物质种类有关,接近于1或3。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的分解过程最复杂,其反应级数在1.5~4之间变化。以Ozawa方法计算得到的活化能作为相对标准,对3种三组分模型进行比较,发现反应级数未确定时的模型比其他两种模型更精确地表征生物质热解过程。
胡松Andreas Jess向军孙路石邱建荣徐明厚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
典型煤种的二氧化碳气化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利用非等温热重分析对3种典型煤种二氧化碳气化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典型煤种二氧化碳气化活化能及特征温度变化情况,运用Doyle近似函数和Coats-Redfem近似函数计算了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对3种煤二氧化碳气化特性进行了分析,获得了3种典型煤种二氧化碳气化反应动力学方程.
向军陈伟孙路石石金明
关键词:气化二氧化碳活化能反应动力学
谷壳热解过程中颗粒孔隙结构分形特性被引量:10
2008年
由于颗粒相本身的复杂特性,因此研究者多是对生物质颗粒定性或就某一方面进行描述。借助分形理论可以对颗粒物理结构进行全面而精确的表征。本文利用分形BET方程,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提出一种新的分形维数计算途径。该方法是根据多层吸附理论,对氮气等温吸附/脱附法测定的数据分析,直接获得表征整个吸附范围的颗粒分形维数,同时回归得到吸附过程中的吸附层数。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分形维数在数学层面上可以很好地表征颗粒内部微孔特征,同时通过对计算得到的吸附层数分析发现该计算结论也能被多层吸附理论解释,表明该方法在物理层面上也符合实际情况。利用该方法计算得到谷壳在快速热解条件下焦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
胡松向军孙路石付鹏杨涛苏胜陈巧巧
关键词:谷壳热解
高速热解条件下谷壳颗粒物理结构的演化被引量:9
2007年
通过氮气等温吸附/脱附法(-196℃)、压汞法(414MPa)、SEM等详细研究了在高速热解条件下谷壳的物理结构的演化。在热解的不同阶段,颗粒外表面特征明显不同。通过SEM测定发现,在热解中期颗粒表面孔结构明显增多,同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孔隙内表面粗糙且非规则结构。利用等温吸附/脱附法测定在高速热解过程中颗粒内微孔(micropore)演化特征,发现当热解反应率Rp等于0.8时,微孔增加速率最大。由压汞法测定得到的大孔(macropore)演化规律与微孔不太一致,在反应初期颗粒会发生强烈收缩现象,真密度增加很快,随着反应进行,颗粒的真密度基本保持恒定。
胡松孙路石向军邱建荣徐明厚
关键词:谷壳压汞法
La/Mn改性Pd/γ-Al2O3催化剂对甲烷催化燃烧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La、Mn助剂改性γ-Al2O3的4种负载钯型催化剂,运用BET、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omter,XRD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对催化甲烷燃烧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过渡金属Mn的掺入提高了对甲烷的活性,但也加快了γ-Al2O3向α-Al2O3的相变。稀土金属La的掺入并末提高其对甲烷的活性。但高温焙烧下La的存在抑制了γ-Al2O3向α-Al2O3的相变,提高了催化剂的高温热稳定性。在低温阶段,0.5Pd/Mn/Al2O3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而在高温阶段,0.5Pd/LaMnAl11O19的活性优于其他催化剂。作为CH4中间产物,在700-820℃时,由于PdO-Pd的分解,CO的产量逐渐增加。之后,在催化氧化和均相燃烧的共同作用下,CO的产量急剧减少,接近830℃时几乎完全消失。
孙路石秦晓楠逄鹏向军胡松汪一邱建荣徐明厚
关键词:浸渍法甲烷催化燃烧
谷壳气化过程中颗粒物理化学结构的演化被引量:2
2008年
对生物质气化过程的研究通常着眼于对气相组分分析,而很少对颗粒相的演化进行探讨。本文通过氮气等温吸附/脱附法(-196℃)、压汞法(414MPa)、真密度仪(He)等详细研究了在气化条件下谷壳的物理结构的演化,同时利用元素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对颗粒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气化的不同阶段,颗粒内孔的结构发生改变。BET比表面积在反应开始时增加缓慢,当反应率达到0.6以后其增加速度明显加快。由压汞法测定得到的大孔(macropore)演化规律与微孔不太一致,在反应初期大孔所占比例较高,随气化进行,这一比例快速下降,但大孔的绝对数量还是在一直增加。通过比较真密度仪和压汞法测定的结果发现,颗粒真密度与视密度变化正好相反。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气化过程中O、H、N、S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而红外分析也表明随反应率增加,颗粒表面上的OH、CO、CH以及Ar—H等基团快速消失。
胡松付鹏向军孙路石张军营程晓青徐明厚
关键词:谷壳压汞法真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