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99144)
- 作品数:17 被引量:70H指数:9
- 相关作者:罗立强詹秀春李迎春唐力君孙青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现场分析与地下流体异常识别被引量:18
- 2004年
-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孔中泥浆进行脱气,采用质谱仪、气相色谱仪和测氡仪在线测定He、CO2、CH4、H2、N2、O2、Ar、C2H6、C3H8、n-C4H10、H2S、CO、Rn等多种气体。在排除钻井过程、钻具磨损、泥浆性能、仪器波动、气路设计等对气体分析的严重干扰后,可以发现气体异常与岩心和地层裂隙、破裂面及构造破碎带等具有相关性。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泥浆清液,也发现了来源于地下的流体。
- 罗立强王健李松张月琴张保科李迎春唐力君詹秀春
- 关键词:中国大陆科学钻探脱气地下流体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测氡仪
- 钻井泥浆样品现场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冷冻与失水两种前处理方法的讨论被引量:4
- 2005年
- 对冷冻和失水两种前处理方法处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钻井泥浆样品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以得到符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要求的、澄清的水溶液,但失水法可能会造成阳离子浓度的损失,用冷冻法进行前处理,阴、阳离子损失小,平行处理10个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符合泥浆分析的要求。
- 李迎春张月琴张保科唐力君
- 关键词:钻井泥浆高效液相色谱冷冻法
- 多组分地质气样的气相色谱分析被引量:9
- 2005年
- 建立双阀四柱三检测器多组分地质气样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3根填充分析柱,1根填充参比柱,1个十通阀,1个六通阀和3个检测器定量分析流体样品中的CH4、He、H2、CO2、C2H6、C2H8、C4H10和H2S等气体成分.检出限在10-5~10-6(x,摩尔分数)数量级之间,RSD小于12%.线性范围从5×10-5~5×10-4(x).本法 已运用到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CCSD)的流体实时分析工作中,实时提供流体中气体分析数据,为CCSD 的科学钻探提供有用信息.
- 张月琴李松王键李迎春张保科
- 关键词:气相色谱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流体地球化学异常与远强震的关系被引量:9
- 2005年
- 2001年11月14日发生的昆仑山口西 M_s 8.1级地震和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 M_s 8.7级地震前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流体组成出现明显的异常。两次远强震前后的流体异常幅度很大,并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异常始于震前2-7天,He、N_2/O_2、He/Ar、N_2/Ar 为负异常,Ar/O_2为正异常。远强震前后流体异常特征与 CCSD附近小震前后流体异常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别,表明昆仑山口西 M_s 8.1级地震前后和苏门答腊 M_s 8.7级地震前后的 CCSD 主孔流体异常可能与两次远强震相关。认为 CCSD 主孔中的 He、N_2、Ar 是记录远强震的敏感载体,可能记录了震前长周期波传播至 CCSD 主孔时激发的流体变化,反映了震源区的应力变化,也可能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乃至地球深部构造活动产生的场兆、源兆信息。
- 孙青李圣强罗立强詹秀春
- 关键词: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流体异常
- 关于CCSD主孔4820~4930m井段气体异常的初步解释被引量:12
- 2005年
- CCSD主孔取心钻进的第153至166回次(对应井深为4820~4930m)施工中,流体地球化学现场实验室监测到非常显著的气体异常。按气体浓度的变化,又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异常区段,分别位于4820~4860m和4869~4930m井段。两个区段均表现为显著的CO2和H2异常,第一区段的最大值分别为3.6%和12.1%,第二区段的最大值分别为24.8%和18.7%。第二区段除了CO2和H2异常值更高以外,在其后期(井深4906m)还出现了一处比较短暂的He气异常,最高值达到17×10-6,比基础值高出200%。通过对钻井过程的分析及泥浆的离线实验研究认为:微生物对泥浆的分解作用是本次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堵漏剂助长了气体异常的升高和延续;由泥浆分解产生的CO2和H2与来自地下的流体并存是本次异常的显著特点。
- 詹秀春罗立强李迎春唐力君李东
- 关键词:CO2H2地下流体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流体异常与其附近2次M_L3.9级地震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5年
- 2001年11月30日和12月25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CCSD)附近发生了2次ML3.9级地震。从日均值图上看,地震前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流体测值曲线存在明显的异常现象。通过流体组分的最大相关系数分析知道,除Ar和CO2组分两者相关性较差(最大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632,均方差为0.223)之外,其他组分间的相关性较好,最大相关系数在地震前后均出现明显的异常波动。从日均值和最大相关系数异常来看,大陆科学钻探主孔中的地下流体异常与该区的地震活动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 李圣强孙青罗立强詹秀春
- 关键词: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流体异常地震日均值
- 应用遗传算法拟合偏振X射线荧光重叠谱被引量:9
- 2008年
-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由于受能量探测器分辨率的限制,谱线重叠干扰严重。不采用合适的重叠谱峰分解或曲线拟合技术,很难进行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及谱线未知、背景基线不确定和模型初始参数不准确是曲线拟合中的最大困难。有多种算法可应用于光谱分析中的曲线拟合。文章将遗传算法应用于永磁材料偏振X射线荧光中的重叠谱分解,研究了进化策略对谱峰分解质量的影响,比较了遗传算法与传统算法的拟合结果。研究表明遗传算法在谱线严重重叠情况下仍具有较强的谱峰分解能力;群体初始化和进化策略的正确选择是该算法成功应用的关键;遗传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对重叠谱峰的分辨能力优于标准Marquardt-Levenberg算法。
- 罗立强詹秀春
- 关键词:遗传算法永磁材料
- 小型气体质谱仪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钻井现场泥浆中气体的在线分析应用被引量:7
- 2008年
- 采用OmniStar型质谱仪在线分析CCSD钻井泥浆中的H2、He、O2、N2、Ar、CH4和CO2等气体组分。采用脱气器、大气平衡仪、气体流量剂、冷冻干燥等样品采集装置,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采集到井下气体并且克服大气的污染,除去气体中的水分。根据OmniStar型质谱仪的分析原理及分析能力,建立了可靠的分析方法,其精密度优于2%,准确度高,分析周期为8 s,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
- 李迎春唐力君王健张宝科李松詹秀春罗立强
- 关键词:泥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4906米附近氦气体异常的解析被引量:6
- 2006年
-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MH-2C取心钻井的第163回次,出现了一处比较短暂的氦气异常,最高值达到17×10^-6(摩尔分数),比基础值高出200%,对应的迟到深度为4906m。气体异常与对应深度的岩心上的X形剪节理相对应。通过对所收集的三个气体样品的氦同位素分析,并对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幔源氦在异常气体中的比例为2.68%-4.58%,说明该岩层中曾有少量幔源流体混入。由于异常持续时间较短,幔源氦比例较低,故推测本次氦异常由裂隙封存的流体所致,该段岩层处于俯冲陆壳的内部而非边缘。
- 詹秀春罗立强李迎春唐力君李东
- 关键词: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氦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2000米超高压变质岩中有机质的检出及成因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前期研究表明大陆深钻孔区超高压变质岩经历了多期变质作用,岩石的峰期变质温度达680-850℃,压力高达1 -3GPa,如此高温、高压,理论上已接近和超过传统意义上的石油死亡线,也就是说大陆深钻孔区超高压变质岩存在有机质的可能性比较小。然而,本课题通过排除大量钻井液、泥浆、添加剂以及样品分析等过程的污染,建立起特殊样品制备和检测方法,从大陆深钻孔区0-2000米超高压变质岩中检测到了微量可溶有机质和不可溶有机质。从而为大陆深钻孔区超高压变质岩中存在有机质提供了有力证据。本文还通过对可溶有机质、不可溶有机质的特征研究如生物标志物姥姣烷、植烷和干酪根、岩心样品的Rock-Eval热解分析和有机碳分析,以及与无机成因假说对比研究认为超高压变质岩中有机质的成因为有机成因。
- 饶竹罗立强方家虎詹秀春杨柳苏劲
-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