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2006]6)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孟庆伟赵世杰田纪春李萌隋娜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生育
  • 2篇生育后期
  • 2篇品种(系)
  • 2篇高产
  • 2篇高产小麦
  • 2篇超高产
  • 2篇超高产小麦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弱光
  • 1篇品系
  • 1篇旗叶
  • 1篇籽粒
  • 1篇籽粒产量
  • 1篇小麦品系
  • 1篇酶活性
  • 1篇抗氧化
  • 1篇抗氧化酶
  • 1篇抗氧化酶活性

机构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3篇田纪春
  • 3篇赵世杰
  • 3篇孟庆伟
  • 2篇隋娜
  • 2篇李萌
  • 1篇郭峰
  • 1篇曲妍妍
  • 1篇信长朋
  • 1篇梁雪
  • 1篇贾曦
  • 1篇梁燕
  • 1篇王鹏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3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弱光下生长的高产小麦品系PH01-35旗叶光合机构对不同光强的响应被引量:18
2009年
为了解弱光下生长的小麦叶片在不同光强下PS II和光合电子传递链的工作状态,解释其突然转入强光下时发生光抑制和光破坏的原因,以PH01-35为材料,采用大田人工遮光的方法,测定了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参数及快速光曲线。弱光处理15 d后,旗叶叶绿素含量明显上升,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与250μmol m-2 s-1的弱光适应3 h相比,1 200μmol m-2 s-1的强光适应3 h后,弱光下生长叶片的快速光曲线初始斜率下降幅度较大,曲线下降部分的斜率、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半饱和光强的上升幅度均小于自然光下生长的叶片,光能利用能力较低,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也明显低于自然光下生长的叶片,为自然光下生长叶片的87.5%。弱光下生长的小麦叶片光能吸收能力增强,但较低的光能利用能力和过剩光能耗散能力是其转入自然强光后易发生光抑制甚至光破坏的主要原因。
郭峰曲妍妍信长朋梁燕梁雪田纪春孟庆伟赵世杰
关键词:弱光快速光曲线
超高产小麦品种(系)生育后期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6
2009年
以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三个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和对照品种鲁麦14为材料,测定其在生育后期的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抗氧化酶活性和活性氧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鲁麦14相比,三个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在生育后期都具有较高的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抗氧化酶活性,而O2,H2O2含量和NPQ都较低。表明生育后期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的光合机构受伤害程度较轻,利用光能的能力较强,利于高产。从产量水平看,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品种的产量都高于鲁麦14。
李萌隋娜贾曦赵世杰孟庆伟田纪春
关键词:生育后期超高产小麦抗氧化酶
生育后期冠层结构对超高产小麦品种(系)光能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为了研究超高产小麦品种冠层结构对产量的影响,以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三个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和对照品种鲁麦14为材料,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其在生育后期的冠层结构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与鲁麦14相比,三个超高产小麦品种(系)在生育后期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都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而且各品种下层的叶面积指数、群体的透光率和光能利用率明显高于鲁麦14;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品种的产量分别比鲁麦14提高8.6%、17.0%、16.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超高产小麦具有较合理的群体结构,有利于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保持群体中下部叶片较高的光合能力、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最终提高籽粒产量。
李萌隋娜王鹏赵世杰孟庆伟田纪春
关键词: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冠层结构光能利用籽粒产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