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YBLS164)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郭海成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邮电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铁路
  • 4篇陇海铁路
  • 2篇民国
  • 2篇民国时期
  • 1篇中段
  • 1篇中国交通
  • 1篇衰落
  • 1篇交通体系
  • 1篇工商业
  • 1篇国交
  • 1篇发展论
  • 1篇城市

机构

  • 4篇重庆邮电大学

作者

  • 4篇郭海成

传媒

  • 2篇经济研究导刊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兰台世界(上...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陇海铁路关中段沿线城镇发展论析
2017年
对于民国时期关中城镇而言,20世纪30年代陇海铁路的通达是重大机遇,尤其是铁路沿线城镇进入空前良好的发展阶段。铁路通达前,关中的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城镇大多集中于渭河以北。但随着陇海铁路关中段渐次通车运营,铁路设站城镇如渭南、咸阳等城镇日渐繁荣,并逐步取代大荔、泾阳等成为新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
郭海成
关键词:陇海铁路
陇海铁路与民国时期宝鸡商业的发展
2013年
近代中国,铁路对地区经济社会变迁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生产的增长、工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兴衰莫不与铁路的开通直接相关。宝鸡城市的崛起即是显著一例。1936年底,随着陇海铁路通车宝鸡,宝鸡在中国交通、城市版图上的地位急剧上升。到1945年时,宝鸡已发展为拥有10余万人口、商业繁荣的西北重要城市。
郭海成
关键词:陇海铁路工商业民国时期中国交通城市
陇海铁路与近代关中交通体系的重构
2013年
古代关中曾因其政治区位优势而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后亦因政治区位优势的丧失而导致交通的破坏与衰退。但这一局面随着陇海铁路的展入而发生改变。进入铁路时代的关中,传统水运、近代公路运输均遭受冲击,但并未退出运输市场。在此过程中,原有交通体系逐渐重构,最终建立起以铁路为中心,其他运输方式与之既竞争又互补的新的交通体系。
郭海成
关键词:铁路交通体系
陇海铁路与近代关中传统商业城镇的衰落
2017年
近代关中经济社会变动的重要表现之一即是城镇格局的巨大调整,而这与1930年陇海铁路的通达直接相关。大荔、三原与泾阳位处渭河以北,本为关中传统商业中心城镇,但由于陇海铁路线位于渭河以南,途经华阴、渭南、西安,遂极大改变了区域交通体系。大荔、三原与泾阳由于远离铁路,缺乏在商业流通上极为重要的交通区位优势而日趋衰落,以至丧失了传统区内经济中心城镇的地位。
郭海成
关键词:陇海铁路衰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