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344)
-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4
- 相关作者:谢尧刘顺爱李明慧路遥张璐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脐血NK细胞亚群分布及功能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亚群分布和功能.方法 收集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分娩的HBV DNA阴性(<500拷贝/ml)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以及正常成人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全血中NK细胞不同亚群频数及分布以及pDC频数和表面分子(CD80、CD83、CD86)的表达;采用Luminex技术检测两组血清中IFN-r、IFN-a、IL^-10、IL-6水平.结果 新生儿CD16+ CD56+ NK细胞频数显著低于成人组(19.36±11.41,44.30±9.79,P=0.000),其中CD16+ CD56dim NK阳性率显著低于成人组(20.01 ±11.47,43.77±9.72,P=0.000),但CD16-CD56bright NK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pDC频数及其表面CD80、CD83、CD86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成人组(P=0.000);脐血中细胞因子IFN-r含量显著低于成人组(P=0.003),但IFN-a、IL-6和IL-10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NK细胞和pDC的频数低于成人.
- 陈晓雪李明慧刘梦张丹张璐路遥华文浩宋淑静谢尧刘顺爱成军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类婴儿
- 新生儿脐带血调节性T细胞和pDC频数及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血中CD4+CD25+CD127tow调节性T细胞和pDC频数和功能。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分娩的HBVDNA阴性(〈100IU/m1)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以及正常成人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测定两组全血样本中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占CD4+细胞比率以及pDC频数和表面分子水平;采用Luminex技术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中细胞因子IFN—a、IFN-t、IL-6、IL-10、IL-17A、Fh-3L水平。结果新生儿脐带血CD4-I-CD25+CD127lowTreg细胞频数(7.34±1.54)与正常成人组(8.14±1.1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Linl-HLA—DR+CDl23+pDC细胞频数及其表面功能分子CD80、CD83和CD86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正常成人组(P=0.000),而TLR-9表达阳性率(21.30±22.50)与成人(34.27±1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脐血中细胞因子IFN-r及IL-17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成人组(P=0.003,P=0.010),而IFN-a、IL-10、IL-6及Flt-3L水平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pDC频数、成熟度低于成人可能与新生儿感染HBV易慢性化有关。
- 刘莲陈晓雪张璐路遥刘梦张丹申戈吴淑玲胡蕾苹常敏李明慧华文浩宋淑静谢尧刘顺爱成军徐道振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新生儿肝炎病毒乙型
- HBVB/C混合基因型对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抗病毒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B/C混合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干扰素α(IFN—α)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经IFN—α治疗的HBeAg阳性B/C混合基因型CHB患者,采集治疗基线及治疗12周后血清,扩增HBV全基因组并进行克隆,每份标本17—20个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及分子进化分析。结果2例HBeAg阳性B/C混合基因型感染CHB患者,优势病毒株均为C型毒株。经IFN-α治疗后,1例发生完全病毒学应答,1例发生部分病毒学应答并且治疗后B基因型病毒株完全清除。完全应答者与部分应答者治疗前C基因型准种复杂度为0.5562VS0.6305,部分病毒学应答者治疗后全基因组准种复杂度高于治疗前C基因型准种复杂度(0.6305VS0.7200),全基因组核苷酸水平的平均遗传距离高于治疗前(0.00454VS0.00648核苷酸替换/位点)。结论(1)B/C混合基因型感染CHB患者优势病毒株为C型毒株。(2)B基因型病毒株对干扰素的敏感性高于C基因型,B/C混合基因型感染患者治疗后病毒准种复杂度及准种多样性升高。
- 任玉莲李明慧刘顺爱张禄雪穆彩琴张璐路遥华文浩张书凤谢尧
- 关键词:基因型干扰素Α遗传异质性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X区变异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效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X区变异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收集基线及治疗12周后的患者血清.12周后根据HBVDNA下降水平分为三组:DNA应答组、DNA部分应答组、DNA无应答组.对患者基线血清进行全序列扩增、克隆、测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效相关的变异位点,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对29例患者进行了数据分析,DNA应答组7人、DNA部分应答组9人、DNA无应答组13人.各组间基线ALT水平比较(X2 =10.73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性别、HBVDNA、HBsAg、HBeAg、HBeA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共获得306条序列,进行统计学分析及结合临床应答,得到X区核苷酸变异位点共16个,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tG1386A、ntG1437A、ntGl515A有利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ntC1383A、ntT1425C、ntG1512A不利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氨基酸水平分析发现V5M、G22S和D48N是干扰素治疗的有利因素,V30L和A47T是不利因素.结论 基线X区变异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效可能相关.
- 靳丽李明慧张丹屈晓晶张英齐天林曹卫华张璐路遥华文浩张书凤万钢刘顺爱谢尧
- 关键词:乙肝聚乙烯二醇类干扰素Α-2A
-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前后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慢乙肝干扰素α(IFNα)治疗前后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和浆样树突状细胞(pDC)的变化及其与病毒学、生化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采集30例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IFNα治疗前和治疗12周时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C和pDC的频数及CD86表达水平。根据IFNα治疗后生化学指标和病毒学指标变化,把患者分为ALT复常组、ALT未复常组及病毒学应答组、病毒学无应答组,分析IFNα治疗前后不同组DC变化。结果(1)IFNα治疗12周时ALT复常组pDC频率(0.25%±0.14%)较基线(0.18%±0.09%)升高(P=0.023),ALT未复常组mDC频率(0.58%±0.34%)及表面CD86阳性率(61.80%±22.52%)则较基线(分别为0.88%±0.51%,79.92%±25.94%)下降(P=0.025;P=0.036)。(2)IFNα治疗12周时病毒学应答组pDC表面CD86阳性率(46.86±12.22%)较基线(29.42±15.16%)升高(P=0.002),病毒学无应答组的mDC频率(0.51%±0.22%)及表面CD86阳性率(59.63%±22.94%)则较基线(分别为0.94%±0.58%,80.11%±29.34%)下降(P=0.006;P=0.049)。结论慢乙肝干扰素α治疗后,生化和病毒应答与pDC频率和功能增强相关,而mDC频率及功能的降低与IFN治疗后无生化和病毒应答相关。
- 张艳丽刘凤李明慧郝红晓邓敏成军刘顺爱谢尧
- 关键词:树突细胞干扰素Α
- 母亲不同HBV感染状态所生新生儿树突状细胞亚群及功能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mDC、pDC频数及表面分子表达,以及母亲不同HBV感染状态对新生儿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集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感染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感染母亲以及HBV感染标志物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脐带血、健康成人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C的频数及其CD86的表达、pDC的频数及其CD80、CD83、CD86表达、并采用FlowJo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分别采集HBsAg阳性/HBeAg阳性、HBsAg阳性/HBeAg阴性和HBV感染标志物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脐带血14、12和13例,健康成人外周血7例。新生儿mDC频数(0.29±0.16)及其CD86阳性率(10.72±10.01)显著低于成年人(分别是0.81±0.17和32.13±7.46),(t=-7.86,P=0.00和t:-5.36,P=0.00);新生儿pDC频数(0.15±0.07)以及pDC表面CD86/CD83阳性率(31.61±12.81,42.66±20.83)显著低于成年人(0.30±0.07;74.96±9.78;82.00±6.94),(t=-5.43,P=0.00;t=-8.49,P=0.00;t=-4.90,P=0。00)。结论新生儿脐带血mDC、pDC频数以及表面功能分子表达低于成人外周血,HBeAg可能降低生新生儿mDC表面CD86的表达。
- 郝红晓张艳丽李明慧张禄雪易为胡玉红伊诺成军刘顺爱谢尧
- 关键词:树突细胞分子诊断技术
- NK细胞在HB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s, NK)细胞是淋巴细胞的重要组成,属于固有免疫的一部分。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过程中,NK细胞既发挥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同时又可引起肝组织损伤。对于NK细胞在HBV感染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方法该研究比较了49例慢性HBV感染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phase,IC)、32例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30例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 phase,IT)患者及13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 HC)的外周血NK细胞、CD56bright群、CD56dim群和NK细胞表面受体IFNAR2、NKp46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因子IL-10、TGFβ1、IFNα2、IFNγ的含量,并分析了它们与ALT、HBV DNA的关系。结果IC和AHB组CD3-CD56+NK细胞频数降低,主要发挥细胞毒作用的CD56dim群的频数也减少,而主要分泌IFNγ的CD56bright群却升高。不一致的,外周血IFNγ含量却没有相应升高,相反,还明显降低。与HC组比,在IT组并没有发现NK细胞及其亚群频数的明显改变。可抑制NK细胞产生IFN-γ的IL-10在IC和AHB组升高,同样升高的还有另一种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IC组IFNα2分泌增加而且NK细胞IFNAR2的表达上调。IT组虽然NK细胞IFNAR2表达上调,但是外周血IFNα2分泌量明显不足。AHB组IFNα2分泌水平和健康对照相近。ALT与HBV DNA在IC患者呈负相关,在AHB组呈正相关。IC组HBV DNA含量与IFNAR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NK细胞在免疫清除期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受到抑制,这种抑制可能有助于减轻肝脏损伤。在免疫清除期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的细胞毒性功能被保存,但分泌细胞因子能力受损。免疫耐受期患者可能是IFNα2分泌不足,不能有效的激活NK细胞,导致HBV长期存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的清除可能依赖非IFNα2途径。ALT可作为评估免疫清除期患�
- 屈晓晶李明慧曹卫华张丹张璐路遥胡蕾苹吴淑玲华文浩宋淑静刘顺爱谢尧吴疆成军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固有免疫自然杀伤细胞
- Treg细胞在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和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和急乙肝恢复半年患者的静脉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DCs频数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的表达以及CD4+ CD25+ Treg细胞的频数.采用Luminex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FN-α2/IFN-γ/TGF-α/FLT-3 L/IL-1 0/IL-6/IL-17A的含量.结果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组外周血pDCs频数及CD80/CD83/CD86的表达较急乙肝恢复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血浆IFN-α2水平要显著高于急乙肝恢复组.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组外周血Treg频数和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著高于急乙肝恢复组.结论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患者外周血pDCs频数和功能未见异常,而Treg频数和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 刘梦李明慧陈晓雪张丹张璐路遥华文浩宋淑静谢尧刘顺爱成军
- 关键词:树突细胞白细胞介素10干扰素Α